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探究

时间:2024-08-31

■张孝爽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引 言

事业单位是负责医疗、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承担着繁重的社会职能。在事业单位行使职能的同时,也利用着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其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但是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容易给投机分子提供犯罪的机会,制约了单位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降低单位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也成为了事业单位工作中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

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的属性直接决定了其需要通过内部控制机制服务于群众,如果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那么其完成工作的效率就不能得到保障,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群众,长此以往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至关重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内控工作的高效运行。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促使事业单位的工作有序运行,还能够降低舞弊行为发生的风险,以督促事业单位更好地执行其职能。同时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单位只需要保持收支平衡就可以,不需要创造利润,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价值,提供社会服务职能。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机制不断优化,从而实现对风险的防范,避免内部成员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等一系列问题。

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问题

2.1 控制环境不完善

控制环境作为内控工作的基础,是事业单位执行各项控制工作的保障,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还不完善,单位内部的部分成员没有认识到控制环境的重要性,甚至还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可有可无。同时单位内部没有明确组织架构以及人员分工,还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问题,对于各类工作没有实现分级授权,不利于实现对风险的管控。此外,事业单位针对内部的人员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也没有制定有效的退出机制,导致单位内部的成员认为即便自身的工作存在重大失误,也不会影响自身工作的稳定性,从而忽略了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

2.2 风险评估不力

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机制要求事业单位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评估,但是还有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没有针对风险建立风险监控系统,风险管理工作还由单位的管理层按照经验进行管理,容易忽视重大风险。

2.3 控制活动存在缺陷

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控制活动贯穿于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但是部分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还存在缺陷,单位没有梳理工作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流程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没有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导致单位内部的成员执行控制活动不严谨,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2.4 信息与沟通不足

信息沟通机制要求单位内部的各类信息得到及时沟通,并通过内部报告机制促使管理层了解关键信息。但是很多事业单位没有重视信息沟通机制的重要性,没有明确内部报告机制,甚至部分单位领导对于单位的内控问题不能及时掌握,影响了决策的效率。

2.5 监督乏力

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要求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的监督,提高监督管理的效果。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监督工作还存在缺陷。在内部监督方面,内部成员开展监督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不足。在外部监督方面,部分单位没有落实信访制度,针对信访回应较为随意。

3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3.1 优化控制环境

第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要求。单位负责人要认识到自己是内部控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向全体员工普及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组织成员学习相关政策文件,以促使内部控制工作更好的落实。同时,单位需要将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分解到具体的岗位与成员,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努力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此外,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使单位内部的各层级人员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推动各层级人员主动加强对内部控制要求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范围[1]。

第二,加强组织架构的设置。首先,事业单位要完善自身的组织架构,落实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确保各岗位之间实现相互监督。单位对于内部的重大经济事项要执行集体联签制度,防止单位内部领导层一权独大导致贪污腐败的问题。在执行单位工作要求方面,需要单位行使分级授权机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优化机构设置。其次,单位内部需要加强不同层级人员之间的沟通,针对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风险点进行及时交流,并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应对方案,提前防范风险。

第三,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首先,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需要考虑人才的综合素养,不仅需要考虑其专业能力,还需要考虑其内部控制工作的态度,判断工作人员在职业道德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其次,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事业单位要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各层级人员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单位通过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改进对各层级人员的考核方法。对于长期未按要求履行内部控制工作的人员需要引入退出机制,使单位内部的全体成员重视内部控制。最后,要加强对单位内部成员的培训。为了更好地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各层级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给单位内部的成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专业判断能力[2]。

3.2 完善风险评估

事业单位针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需要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分析,了解各项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针对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提高各层级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善单位整体的运作效率,降低各项业务的风险。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在开展业务活动时,要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降低工作中的风险。同时,单位内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监控系统,针对单位内部的各类工作进行评估,对于风险评估的结果要作为完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依据[3]。同时单位还需要设立风险评估小组对风险进行定期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的要求与原则改善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的缺陷,对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需要通过授权审批控制、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等控制方法进行严格把控,将风险防范于未然。

3.3 改进控制活动

第一,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办法,制定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并建立科学的检查报告机制。首先,事业单位要制定和自身相契合的管理办法,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和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规范单位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并针对重点业务和关键环节绘制流程图,加强对各项流程的管控。其次,要研究内部操作的流程。事业单位内部的各科室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办法,并落实各层级人员工作的要求,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部控制管理原则,并通过科学的操作规则落实各岗位、各环节管理的要点,促使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并通过梳理各岗位工作,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再次,要落实职责分工机制。事业单位要针对内部控制的职责分工落实关键环节的管理措施,完善管理程序、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内部控制领导小组需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通过检查报告机制进行评价,对于内部控制落实良好的部门或个人予以表扬,对于内控执行不力的部门或个人予以惩罚,健全各部门的管理机制,针对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不足环节及时报告。

第二,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要从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方面开展,实现对预算的全面管控,通过建立立体的管理制度,确保单位各岗位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管理,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更加有效。事业单位需要针对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控制点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加强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的管理体系。在预算编制环节,需要明确编制制度,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优化预算项目设置规范,对重大项目的审核机制需要不断完善,并建立针对预算的约束激励机制。在预算的执行环节,需要提高预算执行的硬性约束,以预算指标为依据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健全资金管理流程,建立预算的协调机制,对执行中的问题动态优化。

第三,加强会计管理。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完善自身的会计管理体系,要求通过会计管理制度优化审计工作,在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确保审计部门了解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帮助财务工作不断优化,并针对财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予以改进。其次,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水平,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要求财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以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审计人员在上岗之前也需要具有相应的认证,对于无法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岗位。最后,需要健全考评体系。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到事业单位内部的全体成员,对于单位内部的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单位内部的成员不得越过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开展工作,对于内部控制执行的问题要落实责任追究机制,针对完成内部控制工作较好的人员予以激励,激发各成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第四,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针对资产管理工作不断优化,改善资产管理办法。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财政管理之间的衔接,实现对各项管理流程的完善,并建立资产配置的标准,规范资产的使用和处置行为,将资产管理的责任分配的具体成员。同时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对盘点发现的问题需要落实责任。

3.4 健全信息与沟通

首先,要建立内部报告机制。事业单位各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需要借助内部报告机制优化,促使单位针对业务情况、财务状况和其他管理情况及时编制报告,为领导层开展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内部报告制度,使单位的各项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并使单位的领导层和工作人员形成高效的联络机制。其次,单位需要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单位内部需要建立平级与上下层级沟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仅要求同级别之间的人员加强交流,还需要在单位的基层人员和领导层之间建立沟通机制,通过沟通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以促使内部控制工作更好地开展。

3.5 强化监督检查

首先,强化内部监督。事业单位要形成全体员工参与的内部监督机制,要求各部门的负责人对部门的内部控制负责,并将内部控制执行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其次,加强外部监督。事业单位要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及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积极倾听建议与意见,通过接受司法、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单位还需要完善信访制度,认真接受群众的信访,对于信访的问题要认真回应。

4 结 语

本文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特点,提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对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意见。本文认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单位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到其中,针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强控制,并设立一套完善的管控体系,通过提高单位全体成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工作效力,促使单位更好的实现社会服务职能,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