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通气模式在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比较

时间:2024-08-31

张 峥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新乡 453000)

新生儿呼吸衰竭(ARF)是由直接或间接原因导致的新生儿肺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通气或者换气正常功能的发挥,导致血氧不能正常交换而出现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发绀、烦躁不安等症状[1],是导致其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重要原因。目前机械通气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受新生儿身体因素影响,不适当的机械通气会对其肺部发育造成损伤,甚至影响后续的生存质量[2],故如何减少机械通气性肺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工作重点。随着对于机械通气认识以及技术的不断完善,新的观点和方法逐渐出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是近年来逐渐引入临床应用的新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人机同步性,减少肺损伤,国内外研究均显示该通气模式在新生儿ARF 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3-4],但目前国内研究多为初步的认识性研究,本研究通过将SIMV 模式与常规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其对新生儿血气指标及呼吸机通气时间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8年1 月至2019年4月诊治的ARF 新生儿150例。两组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快速清理呼吸道以及复苏处理,同时拍胸部X 线片分析明确病情,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CPAP。设置初始参数呼吸末正压(PEEP)为 4~6cmH2O,氧浓度(FIO2)为0.2~0.5,根据患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整并维持其水平为90%~95%。撤机标准为:FIO2在 0.4 以下,且 PEEP 为 2~3cmH2O。研究组给予 SIMV。设置初始参数为 PEEP 为 4~7cmH2O,FIO2为0.2~0.5,根据 SpO2浓度调整呼吸机参数并维持水平。撤机标准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①血气指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2d后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儿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或血氧分压(PCO2、PO2)、氧化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通气时间。

1.4 疗效评估标准:根据相关参考文献[5],具体标准如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呼吸、血气分析以及酸碱平衡等基本恢复正常,X 线片检查显示肺部阴影基本消失,纹理较为清晰;好转:临床症状、呼吸、血气分析等上述判断标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X 线片显示肺部阴影也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以及上述判断标准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和好转率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血气指标: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CO2、OI 和 RI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患儿血气指标 ()

表1 患儿血气指标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指标 时间点 研究组(n=78) 对照组(n=72) t 值 P 值PCO2(mmHg)治疗前 65.34±11.14 64.41±10.03 0.536 0.593治疗后 39.73±6.61* 43.14±6.38* 3.210 0.002 PO2(mmHg) 治疗前 43.23±7.8544.61±8.31 1.046 0.297治疗后 81.03±10.08* 76.43±9.44* 2.879 0.005 OI(%) 治疗前 7.49±1.297.24±1.261.199 0.232治疗后 4.62±1.12* 5.12±1.01* 2.863 0.005 RI(%) 治疗前 2.54±0.512.48±0.630.643 0.521治疗后 0.84±0.27* 0.94±0.32* 2.074 0.040

2.2 患儿呼吸机通气和住院时间:研究组患儿呼吸机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

表2 患儿呼吸机通气和住院时间 ()

表2 患儿呼吸机通气和住院时间 ()

分组 呼吸机通气时间(h) 住院时间(d)研究组 37.23±10.67 15.02±5.18对照组 49.64±12.38 18.53±6.20 t 值 6.590 3.773 P 值 0.000 0.000

2.3 患儿临床疗效:研究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96,P=0.036),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3 讨论

新生儿出生后肺部仍未发育完全,同时ARF疾病进展较为迅速,若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改善患儿呼吸,会对患儿生命产生威胁,研究显示,ARF 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早产儿[6]。机械通气治疗主要是利用压力将氧气送至患儿肺部并帮助其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建立呼吸通路维持患儿的正常呼吸,达到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的目的[7]。CPAP 是常用机械通气模式,是一种经鼻无创通气,可对患儿保持稳定的供氧并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通气状态,同时还可通过减少肺泡液体的渗出避免肺部萎缩,操作过程不需要进行常规气管插管,可有效减少对于机体呼吸道的损伤[8-9]。但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该治疗模式也存在部分缺点,如仅对还具备部分自主呼吸能力的患儿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同时容易损伤患儿鼻黏膜等[10],故临床仍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SIMV 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通气模式,该模式是在CPAP 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增加同步间歇正压,当患儿出现自主呼吸时,仪器可立刻感知并调节相应压力至最佳状态,尽可能减少人机对抗,为患儿创造较为稳定的呼吸环境[11]。SIMV 现已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治疗中,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12]。本研究将其应用于ARF 患儿中也显示SIMV 模式应用于ARF 新生儿中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血气指标的检测是检测患儿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其中RI 可反映其治疗效果以及ARF严重程度,OI 可反映肺部的氧合水平[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PCO2、OI 和RI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SIMV 模式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促进患儿肺泡扩张以及呼吸作用,从而改善肺部顺应性,有利于肺部功能的恢复。推测原因可能是SIMV 可为患儿的自主呼吸提供最佳PIP 和PEEP,对于肺泡以及小气道的扩张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减少呼吸做功;同时该模式可通过帮助患儿自主呼吸降低气道以及胸内压力,改善机械通气引起的血流动力学负效应,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调节肺部氧合水平[14]。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患儿呼吸机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SIMV 模式可明显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促进康复。该模式可通过改变预设的间歇指令通气的频率改变呼吸支持的水平,即从完全支持到部分支持,可以锻炼呼吸肌,从而减少患儿呼吸机应用时间;同时由于患儿能应用较多的呼吸肌群,故可减轻呼吸肌萎缩,促进恢复。此外,司啸辰等[15]人研究显示SIMV 可明显减少气压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促进患儿的恢复。本研究未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进行研究,拟下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综上所述,SIMV 应用于ARF 新生儿中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促进其肺部顺应性恢复,从而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