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4-08-31

高 沛 师雪飞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河南新乡453000)

股骨颈是较为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因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其具有更高的发病率。股骨颈骨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而影响患者运动功能,严重者可致残。因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自身恢复能力较差等,临床常采用内固定以及保守治疗等,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现象,不仅增大患者疼痛,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扰,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2]。临床研究显示,髋关节置换术的恢复效果较内固定方式更佳,但临床对全髋关节、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研究尚未达成统一意见[3]。基于此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给予老年患者不同方式的关节置换术对其术后恢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收集本院接收的60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 例)及实验组(30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60~74 岁,平均年龄(63.52±3.21)岁;其中8 例交通事故,18 例摔伤,1 例砸伤,其他3 例;其中左髋18 例,右髋12例。实验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60~75 岁,平均年龄(63.84±3.17)岁;其中6 例交通,21 例摔伤,其他3 例;其中左髋16 例,右髋14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基础疾病,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心功能、肺功能等检查;给予肺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化吸入或者化痰吸氧操作等。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其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入路方式选择髋关节前外,使得患者髋臼及股骨均暴露,对软组织进行分离后,将股骨头取出。确定好髋臼位置,按全髋关节假体的前倾角度15°,且外展角度为45°的方向,打磨。然后将假体放入,并加入适当内衬,进行适当扩充髓腔,置入适宜的股骨假体,将髋关节复位,对其稳定性及活性情况仔细检查。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体位及麻醉均同实验组,逐层切开患者皮肤组织,使得关节周围相关组织充分暴露,切开关节囊,将股骨颈显露出后,取出骨折块后将碎骨清理干净,对股骨颈截骨。置入假体后复位,对其稳定性及活动能力进行检查等,将引流管放置后,将切口关闭。

1.3 评价指标:两组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评分表(Harris)[4]评定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后髋关节功能,共包括4 个维度:术后疼痛(44 分)、功能恢复(47 分)、畸形(4 分)、活动范围(5 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髋关节恢复越好。其中分数≥90 分为优,70~89 分为良,≤69 则视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①采用简化的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FMA)[5]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下肢运动功能,下肢包括17 项,共有34 分,得分越高,下肢功能恢复越好;②参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ADL)[6]术前、术后3 个月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100 分为日常生活可自理,75~95 分为轻度功能缺陷,50~70 分为中度功能缺陷,2~45 分为重度功能缺陷,0~20 分为严重功能缺陷。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8.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髋关节功能:实验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706,P值=0.011),详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 [n(%)]

2.2 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对比:术前,两组FMA、ADL 评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FMA、ADL 评分均有所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FMA、ADL 评分对比 (±s)

表2 两组FMA、ADL 评分对比 (±s)

注:与同组术前比,aP<0.05

时间 组别 FMA ADL术前 对照组 10.12±2.25 53.63±4.12实验组 10.09±2.20 52.96±4.53 t 值 0.052 0.599 P 值 0.959 0.551术后3 个月 对照组 15.23±6.58a 69.58±7.23a实验组 23.56±7.31a 76.25±8.03a t 值 4.639 3.381 P 值 0.000 0.001

3 讨论

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其一定的优点,如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复杂度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对机体产生损伤较小,不会出现人工髋臼松动所引起的脱位情况[7]。但是其具有一定弊端,如在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可能会对髋臼造成一定磨损,导致患者产生疼痛、肢体运动功能受限等情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髋臼磨穿现象,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8]。通过研究发现,在全髋置换术中,采用生物固定假体可获得较好的骨长入;骨水泥型的假体目前应用率相对较低,可能会影响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恢复效果[9]。临床研究发现,该种手术方式使得假体的髋臼及股骨头之间达到较高匹配度,可有效降低摩擦系数,术后疼痛感较轻[10]。此外,该种手术方式的假体使用寿命相对较长,降低再次手术率,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充分暴露髋臼,术中在不同方向活动髋关节,在最大范围内进行活动,但是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其稳定性。但是其也具有一定缺点,如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对于医师的操作水平具有较高要求。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较优,FMA、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更佳,可促进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全髋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下肢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