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赵学廉 方敬献 朱洋洋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南阳473000)
脑动脉硬化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及老年性动脉硬化3 大类,可引发机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征群、动脉硬化性痴呆等临床表现[1]。从发病机制出发,治疗原则上以改变动脉内膜的脂肪变性,改善血液循环、脂代谢等,从而改善脑细胞代谢,避免动脉硬化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2]。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及丹参注射液,前者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脂蛋白,后者不仅能祛除血液中过多的血脂,还能降低机体血液黏度,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3]。目前有关两类药物联合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研究相对较少,为探讨联合用药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影响,现以9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脑动脉硬化症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将90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5~78 岁,平均(64.5±16.1)岁;患者合并症:高血压15例,冠心病35例,高血脂27例,脑梗死11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5~83 岁,平均(66.3±14.5)岁;患者合并症:高血压18例,冠心病34例,高血脂30例,脑梗死8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实行低脂饮食,并进行适当有氧运动;药物治疗上予以抗凝、扩管、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 口服,每晚1 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30mL,与0.9%NaCl 250mL 混合注射,每天1 次。 两组均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于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检测TC(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TG(甘油三酯)水平;②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等指标;③检测治疗前后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指标ALT(谷氨酸转移酶)、AST(天冬氨酸转移酶)、CK(肌酸激酶)以及UA(尿酸)等指标,评估其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7.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脂变化: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指标TC、T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变化 (±s)
表1 两组血脂变化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TC TG HDL-C观察组 治疗前 4.35±0.92 2.87±0.52 0.78±0.12治疗后 3.63±0.83* 2.23±0.44* 1.19±0.17*对照组 治疗前 4.32±0.95 2.85±0.56 0.76±0.13治疗后 4.03±0.76*△ 2.52±0.43*△ 1.03±0.15*△
2.2 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前两组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高切、低切及红细胞比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血浆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 (±s)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 (±s)
注:同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红细胞比积(%)观察组 治疗前6.78±1.3113.92±2.082.23±0.3450.78±10.15治疗后5.23±1.03* 7.65±1.14* 1.58±0.32* 32.63±6.48*对照组 治疗前6.82±1.2714.03±2.112.17±0.3851.02±10.21治疗后5.69±1.02*△11.05±1.63*△1.54±0.31* 45.65±8.17*△组别 时间 高切(mpa·s)低切(mpa·s)血浆黏度(mpa·s)
2.3 两组肝肾功能变化:治疗前后两组的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的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肝肾功能变化 (±s)
表3 两组肝肾功能变化 (±s)
组别 时间 ALT(IU/L) AST(IU/L) CK(IU/L) UA(umol/L)观察组 治疗前 27.7±4.8 28.7±5.863.4±12.7348.3±64.3治疗后 28.3±5.7 30.5±6.368.5±14.2362.5±71.7对照组 治疗前 26.2±5.3 30.3±6.264.8±12.5354.2±70.8治疗后 30.1±6.8 32.3±7.470.3±13.3378.3±74.6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障碍,无恶心、呕吐发生。
脑动脉硬化症的病理机制是先出现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系列细胞因子释放,同时诱导血小板聚集、黏附[5-6],引起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同时平滑细胞还可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最终形成泡沫细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7]。目前无针对性的特效治疗药,通常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降脂及扩管等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钙等,能改善血脂,改善脑部血流微循环。因阿托伐他汀属HMG-CoA 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可以刺激肝表面的LDL 受体数目增加出现竞争现象,间接抑制LDL 生成,并减低LDL-C、TC 水平,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故本院将阿托伐他汀作为降脂基础药物,用于脑动脉硬化症的治疗,通过观察患者血脂指标(TC、TG、HDL-C)判断用药疗效。因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大部分以代谢物的形式经胆汁排出,因此本研究同时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分析阿托伐他汀对肝肾的副作用。因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并不好,且起效慢,加之病理机制复杂,仅使用阿托伐他汀无法改善血液微循环,故临床在治疗时通常联合用药。本研究选用丹参注射液,该药物是一种以丹参为主要原材料的中成药,能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健康状态,同时还具有具有抗动脉硬化合内膜新生,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8]。该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增加肾血流量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弥补阿托伐他汀不足,但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且剂量较大的时候,由于药物代谢及毒副作用,临床还需谨慎关注患者的肾功能。基于上述两种药物的优缺点,并结合脑动脉硬化症的血液循环特点,以患者血脂指标、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积为疗效评价标准,并监测其肝肾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血液相关指标,如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效果比单一使用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明显,从丹参注射液的药效角度而言,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其刚性指数越高,血液黏度也就越高,而丹参酮、丹参素能降低其刚性指数,继而降低血液黏度,同时还可降低血小板粘附性,降低红细胞比积,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较为理想。另外,可能与丹参能清除氧自由基,发挥一定的抗氧化的作用有关,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而阿托伐他汀的肝毒性与用药剂量有关,本研究药物剂量是20mg 口服,每晚1次,对肝肾功能并无较大影响,因此两组的肝肾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血脂及微循环,且不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足以表明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但本文从药物分子的角度证实丹参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影响,此乃不足之处,下次研究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评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