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蓝光间歇照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4-08-31

齐竞鸿

(封丘县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新乡453300)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虹膜黄染的儿科疾病,是由于患儿机体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引起的[1]。此病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为暂时性症状,会自行消退,且对患儿身体健康无较大影响,仅表现为食欲不振;病理性黄疸表现出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会损伤患儿脑部神经系统,同时会引发败血症及肺炎等疾病,对患儿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对于病理性黄疸应该实行迅速有效的治疗。蓝光照射是目前临床较为安全的首选治疗方法,故本研究应用蓝光间歇照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探究联用方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 年11 月至2018 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体质量、Apgar 评分[2]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s)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s)

组别 性别 日龄(d) 体质量(kg)Apgar 评分(分)男 女研究组 22(55.00) 18(45.00) 7.05±1.33 3.22±0.86 8.45±1.27对照组 21(52.50) 19(47.50) 7.54±1.14 3.14±1.02 8.26±1.51 t、χ2 值 0.050 1.769 0.379 0.609 P 值 0.823 0.081 0.706 0.544

1.1.2 纳入标准:①临床检查确诊为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患儿;②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有过敏反应的患儿;②有先天疾病的患儿;③体质较弱不能耐受蓝光治疗的患儿。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1g/次,每日2 次;同时予以蓝光间歇照射,将患儿裸体放入治疗箱中,用黑色布罩保护患儿眼睛及会阴部位,每次蓝光照射10 h,每天1 次,上述疗程均持续5d。

1.2.2 指标检测方法:于治疗前及治疗5d 后,使用经皮胆红素仪在患儿前额、面部及前胸部位各测定3 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患儿胆红素水平。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5d 后,皮肤黄染完全消退,胆红素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为痊愈;皮肤黄染明显消退,胆红素水平降低但高于正常水平为有效;皮肤黄染无明显改善,胆红素水平无明显下降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有效。

1.4 观察指标: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5d 后胆红素水平变化,比较治疗5d 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继续观察至黄疸消退,记录黄疸消退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红素水平比较:治疗5d 后,研究组患儿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7.15±1.67)d 明显短于对照组(15.15±1.83)d(P<0.0001),详见表2。

表2 胆红素水平比较 (±s)

表2 胆红素水平比较 (±s)

组别 时间 胆红素水平(μmol/L)研究组治疗前 308.42±51.56治疗5d 后 115.82±24.57 t 值 21.327 P 值 0.000对照组治疗前 299.86±54.75治疗5d 后 224.41±18.82 t 值 8.242 P 值 0.000 t 值 22.190 P 值 0.000

2.2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5d 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临床疗效比较 [n(%)]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均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研究表明全球约有60%的足月新生儿和几乎全部的早产儿都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而我国几乎所有足月新生儿都会出现暂时性胆红素增高,此症状有可能发展为急性胆红素脑病,损伤听神经系统,病情严重可致死,是新生儿健康的一大威胁[3]。新生儿易出现黄疸的原因是肝肠循环及胆红素运送能力不足,因其肝酶系统能力低下及胆汁排泄障碍,无法将体内水平异常升高的未结合胆红素代谢,所以极易导致新生儿黄疸。因此,积极探究预防及治疗新生儿黄疸、干预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多数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

表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患儿,胆红素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黄疸消失时间也更短。可能是因为蓝光照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作用机制产生的疗效较好,蓝光照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较快的优点,其作用机制为发射450nm 的蓝光,作用于胆红素使其吸收从而改变自身结构,使其ⅨaZ 型分子结构异构化,转为水溶性更好的ⅨaE 型,ⅨaE 型胆红素能跟随胆汁排入肠腔,进而跟随排泄系统被排出体外,且此种水溶性异构体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易损伤患儿脑组织神经;蓝光照射也能够转化患儿皮肤表面的胆红素降低其水平[4]。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涵盖的三种菌群均为机体常见有益菌群,分别为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能够加快肠道蠕动速度促使机体排除胆红素,同时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肠道PH值使其维持在2.8~3.1,肠道的酸性环境具有抑制有害细菌的异常发酵作用,降低肠肝循环,抑制游离胆红素继续形成,起到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的作用[5]。

段光敏[6]的研究表明,联合间隙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茵栀黄口服液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可比性,但研究组各类不良反应例数均小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所选患儿例数较少,差异表现并不明显,也表明两组患儿治疗方法安全性均较高。研究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蓝光间歇照射的影响,蓝光照射能够减少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热及皮疹的发生。

综上所述,蓝光间歇照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有效缩短病程,安全性较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