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通讯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时间:2024-04-24

高龙

作为一名通讯员,不仅要知道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还要知道如何写好这些题材的稿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讯员更要知道为什么写、怎么写、怎么发。要有发现新闻的意识、寻找新闻的眼睛、写好新闻的本事、发表新闻的能力、把握新闻的脉搏等方面能力。

首先,要有发现新闻的意识。这样才能发现新闻、写出新闻、刊发新闻。如何发现新闻,这就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积极性。这里就需要我们克服写新闻与我无关,不是我的工作或者说不是我的主要工作的想法。树立正确的新闻理念,树立每个人都是新闻宣传阵地,每个人都是新闻宣传的载体,新闻宣传是每个人每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句话,人人都是宣传员。在工作中,每一名同志的成长和一个单位的工作成绩都是息息相关的,而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许多单位和部门的工作都是大同小异的,大多数时间都是按部就班地做着相同的事。当一个单位和部门的工作成绩经过认真挖掘、整理、总结、提炼,最后宣传出去,这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绩,这样也就达到了新闻宣传的目的。

实际工作中,一个单位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就像体操运动员一样,一般有三种情况: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和超水平发挥。如何把规定动作总结好,按照新闻的形式发出去,把自选动作和超水平发挥的工作成绩和亮点,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发表出去,是每一位同志心里时刻想着的事情。

新闻宣传工作从单位和部门的角度来说是单位和部门的成绩展示,从个人来说,也是个人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从我和各单位和部门打交道的经验来看,很多单位和部门都缺能写的,缺写大材料的,也缺能写小文章的。其实这事想想很简单,写一些、多写一些、多写一些新闻不吃亏。只有当你想一件事、想干一件事时,你才会在这件事上用脑、用心,才会有意识地发现新闻、捕捉新闻、采写新闻。当这种意识和行为成为一种常态,变成一种习惯后,那么在这里就要恭喜你了,你要进步了。在这里用一句最实在的话来说,为什么要写?为工作写,为单位写,更多的是为自己在写,为自己在记录人生,为自己写出个前程。

其次,寻找新闻的眼睛。当你有了写新闻的意识和动力,到哪里去找新闻,什么样的新闻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什么样的新闻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无数新闻战线的前辈告诉我们:“记者永远在路上”,“要用脚底板子写新闻”。中宣部对我们新闻记者提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记者到基层去,到一线去。那我们众多的通讯员在哪里?你们就在基层、你们就在一线。一句话,新闻就在你们身边。

触类旁通就是在各类媒体中找一些与自己所在单位和部门类似的新闻,对照自己身边有没有这些人和事,把共性和特性总结出来,这不就写出来了吗。这绝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也不是让大家照搬照抄,这只是学习中的一个过程,大家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差不多的人和事,人家能够写出新闻,而我却不知道该写啥呢。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逐步提高嘛。我刚到经济导刊当记者时,每天只看中央二套经济频道,自我感觉从中受益匪浅。

第三,写好新闻的本事。如何把新闻写好,写出好新闻是衡量每一名通讯员也是每一名记者的重要标准。我们知道,任何本事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会的,提高写好新闻的本事是每一名通讯员面临最迫切的问题。实践证明,多写、多练是写好新闻的唯一方法。只有多写、多练,反复修改才能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作为一名记者我深有体会,不是每一条新闻都能写的那么好,也不是每一条新闻都能刊发,只有多写才有可能多发。打个比方说,别人写稿,写一条发一条,他一共写了10条发了10条。我写10条才发1条,那我就写200条,是不就可能发20条了。通讯员投稿没有刊发,一般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是稿件质量问题,其二是新闻敏感问题,其三是新闻时效性问题。不论什么原因,我们都不能失去信心,不能失去积极性。坚持住写下去,当量的积累达到质变,就会变屡投不中为屡投屡中。这里所说量的积累,既有投稿数量的积累,也有稿件质量的提高。1篇稿件写不好,10篇稿件写不好,100篇稿件还写不好,那就不是写不写的问题了,而是用不用心写的问题了。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想要学一件本事,想要写成一件本事,不付出艰辛的努力就想唾手可得,那无疑是冰中取火、缘木求鱼。一句话,本事产学出来的、本事是练出来的,要想把新闻写好,还得花些笨功夫,多学、多练。

第四,发表新闻的能力。当我们付出很多辛苦和劳动,最终的考核指标是公开发表,电视上有影、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字,才是新闻宣传的最终目的。如何在各类媒体上更多地刊发新闻,是一名通讯员综合能力的体现,这里除了通讯员的写作能力外,不有沟通协调能力。所谓沟通协调能力,不仅仅是通讯员与各级、各类媒体的关系,还有通讯员如何处理好各级、各类媒体与本单位的关系。如何把通讯员与某一名编辑、记者的私人关系、工作关系,拓展、提升为本单位部门与某一媒体成为良好的关系单位、成为密切的关系单位,这既考验双方联系人的能力,同时也考验双方联系人的人品。如今通讯非常方便,联系方式也很多,建立关系难度不大,一个电话、一个QQ、一个邮件都可以,把建立的关系保持下去,是需要双方共同呵护的。

(编辑/丹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