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4-08-31

曹鲁军,李小明

(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江西宁都342800)

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较少见,但临床症状较严重,其发展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易被误诊为其他疾患造成治疗时机的延误,因此在诸型颈椎病中其处于重要地位[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0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0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75岁,平均(56.5±2.4)岁;病程 5个月~5年,平均病程(10.5±2.6)个月;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以及CT、X片等检查确诊,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肢步态不稳,上肢麻木,手握力减弱、髌腱反射活跃或亢进以及躯干出现束带感的临床症状。

1.2 方法: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将软垫垫在患者肩背部以维持患者颈部稍向后仰。在右侧颈部横做长约5 cm的切口,沿着血管神经鞘与内脏鞘之间将达椎体前方分离,利用C型臂X线机对病变椎间隙进行透视定位。对病变较为严重的节段以及具有明显椎间隙狭窄症状的节段实行椎体次全切除。在切除时要先将与病椎相邻的2个椎间盘切除,然后在Casper椎体撑开器辅助下使用咬骨钳将需要切除的椎体拖至后缘,刮除椎体后壁、后骨赘、增生较肥厚的后韧带以及残余的椎间盘后给予充分减压处理,将硬膜囊充分显示。在钛网内打入切除的椎体碎骨块,并将钛网嵌入到椎体间。在其上或下椎间隙实行椎间盘切除减压操作,并联合应用撑开器和硬膜囊给予充分减压,将软骨切除后保留终板。将切除的松质骨植入合适的cage中并将其压紧后将其放入椎间隙,后给予固定,彻底止血后防止负压引流,逐层进行缝合。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疗效评定标准[2]:术后功能改善率 =(术后评分 -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优:改善率大于等于75%;良:50% ~74%;中:25% ~49%;差:小于等于24%。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所有患者均成功实现骨性融合,创口均在Ⅰ期愈合,神经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情况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20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脑脊液漏、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喉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以及相邻的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黄韧带肥厚或钙化、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等)发生蜕变而对脊髓产生了直接压迫,加上患者日常的剧烈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脊髓受到压迫或脊髓缺血,继而脊髓发生功能障碍。患者临床上表现四肢活动不灵、麻木无力、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症状。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将两种术式的优点集于一身,扬长避短,能够有效解除椎体水平后纵韧带骨化或在增厚等引起的压迫现象,更为彻底的实现减压。由于植骨融合固定的长度相对较短,故其稳定性要比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强,且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20例患者均成功实现骨性融合,神经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

综上,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实现充分减压,且颈椎重建较为稳定,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应用。

[1] 张世民,马明,刘昱彰,等.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13,56(25):26-28.

[2] 王方,吴继功,邹德威,等.单用椎间融合器与加用钢板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3(15):28-3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