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黄雪琴,刘 欣,耿剑忠,王 锦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2)
我国于1981年首次报道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危害严重,应引起高度关注[1]。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科常见自限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口腔疼痛和手足疱疹。绝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可伴有脑炎、脑膜炎、肺水肿、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2]。本文对来我院就诊的50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患儿选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儿科就诊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且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患者共计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个月~8岁,其中<1岁2例,1~2岁24例,2~3岁16例,>3岁8例。
1.2 临床症状:50例患儿均为急性起病,均有发热和皮疹。手足口有皮疹者40例,伴有腿部皮疹16例,伴有全身皮疹11例;意识障碍4例,惊厥2例,脑膜刺激征(+)28例,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腹泻3例,呼吸衰竭1例。
1.3 实验室检查:入院后行三大常规、心肌酶谱、血液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胸片、颅脑CT或MRI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者26例,中性粒细胞比例>70%35例,白细胞正常17例,降低7例。合并血糖增高29例,低血钠4例,低血钾6例,肝肾功能大致正常,心肌酶异常24例,胸片有低密度影9例,肺纹理增粗12例,正常9例,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11例,窦性心动过速9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心电图正常者5例。脑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棘波或棘慢波,20例异常。45例行脑脊液检查,其中脑脊液压力升高35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异常30例,脑脊液培养均呈阴性。25例患儿行头颅CT或MRI检查,3例异常。所有患儿咽试子和粪便肠道病毒(CoxA16,EV71)特异性核酸阳性。
1.4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护理,营养支持治疗。调节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对症治疗,如高热时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惊厥时给予止痉等,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降低颅高压:尽早使用甘露醇,20%甘露醇每天0.5~1 g/kg,根据病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疗程3~7 d。对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加用呋塞米每次1~2 mg/kg静脉推注脱水。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10 mg/(kg·d)或更昔洛韦10 mg/(kg·d)静脉滴注。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和脑脊液检查结果,一旦确诊合并病毒性脑炎后,即给予丙种球蛋白1.0 g/kg,qd,使用2~3 d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 1.0 ~2.0 mg/kg,q 12 h,使用3 ~5 d静脉滴注。
退热时间(2.5 ±0.8)d,疱疹消失时间(3.7 ±1.4)d,控制惊厥时间(3.2±1.0)d,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恢复正常时间(3.3 ±0.9)d,精神好转时间(4.6 ± 3.1)d,平均住院时间(11.2±2.9)d。死亡 l例,内斜视 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电话追踪随访3月,患儿出院后无任何并发症出现,一般情况良好。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大部分地区都有报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见,冬季较少。特点是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和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一周左右即可痊愈。目前根据手足口病的病情演变过程,将其分为四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期;病毒性脑炎、脑脊髓炎期;心血管功能衰竭期,分为两个阶段,A期表现为高血压、心动过速、高血糖及肺水肿等,B期表现为循环衰竭,低血压;恢复期。其中三期病例属于高危期,处理极其困难,病情难以逆转,死亡率极高[3]。本研究属于病毒性脑炎、脑脊髓炎期。卫生部《指南》(2008版)建议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受累重症病例或心肺衰竭者给予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但使用激素冲击疗法是否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激素冲击疗法能引发持久的免疫抑制和神经-内分泌-体液因子内环境紊乱,故使用激素治疗重症病毒感染应当谨慎[4]。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应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反应,增强CD4+CD25+Trey细胞的功能和数量。丙种球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免疫球蛋白本身及其抗体可形成免疫网络,具有免疫替代和调节的双重作用。可增加血液中IgG抗体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5]。其IgG受体可提供大量特异性抗体,调节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通过阻断免疫病理损伤,抑制释放炎性介质,从而使炎性反应减轻[6]。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具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颅内压、抗惊厥的作用[7]。
本组50例患儿有1例呼吸衰竭,属于疾病进展的第三期,其余均在第二期。入院后一般治疗、脱水、抗病毒、丙种球蛋白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病情的进展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证实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社会.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65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3):254 -256.
[2] 吴疆.我国手足口病与重症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2):100 -102.
[3] 陆国平,李兴旺,吕勇,等.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治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3):217 -220.
[4] 毕晶,王冬萌,孙正纤.甲基强的松龙在重症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受累患儿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2):210 -212.
[5] 熊燕.早期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34 -135.
[6] 陈钦中.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23):3591 -3592.
[7] 曹跃增,冉鹏飞,高飞.大剂量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重症并脑炎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5):79 -8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