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母乳喂养的技巧

时间:2024-08-31

车丽萍,张 静,王袁袁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以及母乳喂养好处的大力宣传,母乳喂养越来越被广大产妇所重视,尤其是文化层次越高的产妇,对纯母乳喂养好处的认识能力越强。然而许多产妇在实行纯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如母乳喂养体位不正确、托起乳房的方法不正确、新生儿的含接姿势不正确等,直接影响日后母乳的分泌量以及母乳喂养的质量。因此,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与技巧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护理人员分时进行宣教并进行技巧指导,使产妇在住院期间即可掌握正确的方法。现将具体方法总结归纳。

1 母乳喂养的方法

1.1 母亲的体位要舒适,母亲坐的椅子的高度要合适。用一个授乳枕(垫或枕头)放在她的背后,如果椅子过高,放一个小凳子在母亲脚下,注意不要使母亲的膝盖抬的太高,这样会使得婴儿的鼻头不能对着母亲的乳头。孩子的头和身体呈一直线,假如孩子的头是扭曲或歪的,就不能轻松地吸吮和吞咽。孩子的脸对着母亲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母亲很容易将乳头放在孩子的嘴里。母亲抱着孩子贴近自己,只有将孩子抱紧,含接姿势才能正确,孩子才能含住大部分乳晕。新生儿母亲不只是托着她的头及肩膀,还应托着她的臀部,这点对新生儿很重要,是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对于稍大的孩子,托着孩子的上半身就够了。

1.2 环抱式的喂养方法:适应于双胎、孩子含接有困难、治疗乳腺管阻塞、母亲喜欢这种体位。母亲将孩子放在胳膊下,用枕头托住新生儿的身体,婴儿的头枕在母亲的手上。

1.3 交叉式的喂养方法:适应于非常小的孩子、有病或伤残的孩子。母亲用乳房对侧的胳膊抱住孩子,母亲用前臂托住婴儿的身体,婴儿的头枕在母亲手上,她的手在婴儿的耳朵或更低一点的水平托住婴儿的头部,用枕头帮助拖着婴儿身体,注意可用乳房同侧的手托起乳房,不是将婴儿的脑部推向乳房。

1.4 卧位的母乳喂养:适应于剖宫产术后的母亲、正常分娩后第1日的母亲、喜欢卧位喂奶。帮助母亲采用舒适放松的体位躺着,母亲要侧卧位,头枕在枕头的边缘,注意孩子的头不要枕在母亲的手臂上,母亲的手臂要放在上方枕头旁[1]。婴儿也要卧位,母亲不要用手按住新生儿的头部,让新生儿的头部能自由活动,避免乳房堵住新生儿的鼻部,引起呼吸不畅。母亲可以选择任何他喜欢的体位。

2 托起乳房的方法

C字形托起乳房的方法:食指支撑着乳房基底部,靠近乳房下的胸壁上,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两个手指可以轻压乳房改善乳房形状,使孩子容易含接,托乳房的手不要太靠近乳头处。注意:如果母亲的乳房大而且下垂,用手托住乳房可帮住乳汁流出。如果乳房小而高,在喂奶时手不需要总托住乳房。

3 新生儿正确的含接姿势

3.1 母亲用C字形的方法托起乳房,用乳头刺激孩子的口周围,使孩子建立觅食反射,当孩子的口张到足够大时,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新生儿嘴中。

3.2 含接姿势的要点:①嘴张的很大;②下唇向外翻;③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④面颊鼓起呈圆形;⑤婴儿口腔上方有更多的乳晕;⑥慢而深地吸吮,有时突然暂停;⑦能看或听到吞咽。

4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24 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开奶前不给婴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不用奶瓶、奶嘴;坚持夜间哺乳。

4.1 早接触:母婴皮肤接触应在出生后60 min以内开始,接触时间最好达30 min,这样有助于母乳喂养及母婴感情结合。自然分娩:将新生儿身上的羊水擦干净,用干净的毛巾盖上,趴在母亲胸口。剖宫产:①在手术室,母亲亲亲或抚摸新生儿。②回病房后,解开新生儿衣服的前襟,与母亲胸贴胸进行部分皮肤接触。

4.2 早吸吮、早开奶:生后60 min内让新生儿吸吮母亲乳房,刺激乳汁早分泌、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帮助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让婴儿得到第1次免疫剂,少生病、增加肠蠕动,利于胎便排除,减轻新生儿黄疸、增加母子感情。

4.3 按需哺乳:不要规定几小时喂1次,应按照孩子的需求,或者母亲觉得胀奶的时候随时哺乳。应该相信,奶是会越吸越多。

4.4 夜间哺乳:更应该坚持夜间哺乳,因为夜间泌乳素分泌更多,同时抑制排卵。所以夜间哺乳很重要。

5 如何判断婴儿摄入足够母乳

首先婴儿自己放开乳房看上去满足并有睡意,乳房的乳汁足够。其次婴儿出生3~5 d内,小便次数3~5次/d,大便次数3~4次/d,出生后5~7 d,排尿5~7次/d,大便次数逐渐增加,大便颜色黄色[2]。

6 小结

通过以上知识的培训,使产妇对母乳喂养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应用时避免了盲目性,使母亲有了自信心,能够更快的适应妈妈的角色,减少了产后抑郁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使护士的宣教内容更加丰富。具统计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8%,较往年大大提高。因此护理工作者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针对产妇的不同文化背景,给予个性的交流,利于母乳喂养工作的开展与推进。

[1] 乐杰,谢幸.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丁淑贞.临床妇产科护理细节[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