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做好社区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护理

时间:2024-08-31

孙 月

(江西省宜春市第七医院湛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西宜春336000)

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中年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个体面临家庭、社会中的多重任务,担任着多种角色,个体发展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压力可想而知。老年期是指60岁至衰亡的这段时期,由于“老化”和“衰老”,老年期人格特征发生诸多变化: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并趋于保守和回忆往事。下面具体分析造成中老年期人格变化的因素和心理护理措施。

1 中老年期人格变化的因素

1.1 生物学的衰老。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大脑的衰老,另外还有感觉器官的衰老造成的视力和听力的减退,如听觉障碍的中老年人容易畏缩,思想顽固。

1.2 心理上的老化。即本人主观上觉得“已经老了”,会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丧失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从而影响到人格的变化。心理上的老化还表现为疑病和对死亡的恐惧。

1.3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由于衰老,其社会关系逐渐减弱。一是社会疏远中老年人;二是中老年人慢慢退出社会。比如退休带来的空虚感以及家庭成员关系的变化等,势必会给中老年人的人格造成重大影响[1]。

1.4 进入中老年期,不仅是人体的各个生理功能逐渐退化,

人们解决问题、理解、学习的能力以及在常态和应激情况下的情绪反应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还有承受社会各方面压力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下降。那么中老年人怎样来应对这些变化呢?专家认为,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护理。

2 护理措施

2.1 正确对待身体的退行性变化并做好心理准备。中老年人应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

2.2 中老年人在很多的时候由于不能处理好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人际关系,在情绪上常表现为激动、愤怒、悲伤与压抑,此时就应该给予适当疏导,首先做到让其有所倾诉,把心理的压抑与苦闷倾吐出来,这样心情自然感到舒畅。家庭是他们心灵支柱,因此家人应多与老人进行沟通,通过交流了解他们内心世界并要运用发展心理和个性心理特点的心理学知识做好心理健康的护理。

2.3 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退休后可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会公益活动。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要防止心理衰老、空虚和无聊。中老年人要了解自己在生理及心理上可能发生的诸多变化及适应方法,对中老人易患疾病、意外事件以及心理困扰也要有所认识,然后才能自我预防和治疗。据研究,适度的学习对延缓衰老,尤其是延缓心理衰老很有益。

2.4 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让中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书法、绘画、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锻炼神经系统。

2.5 家庭的和睦是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中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中老年人沟通,遇事多与之商量,使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中老年人独自生活,也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中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中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中老年人的愿望。

2.6 对待已经患病的社区居民,要让其对疾病有知晓力,稳定情绪,帮助病人建立不畏老、不怕病的健康自我意识。因为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情绪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支柱。良好的、健康的心理能减少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甚至对疾病的转归产生重大的影响,最终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2.7 树立新的健康的发展观念。在医学的角度上看,我们的皮肤大约每个月会更新1次,胃壁每5 d转化1次,肝脏每隔6个星期就全部更新,骨骼每3个月便又是一副新的骨骼。根据医学统计,身体每七年就会完全地更新[2]。这些新时代身心整体健康观带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震撼,它打破了我们曾经根深蒂固的老化思想。

2.8 我们的工作就是让社区的中老年人建立自信,知道什么是老人中的年轻人,知道人人都需要心理健康。我们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将在社区服务中心配备1名心理咨询师,定期义务进行心理学知识健康讲座并联合社工进入社区,义务为社区中心的孤寡老人、生病需卧床活动不便及残疾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生活服务。以心理读书会、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等活动方式将社区中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做好。

总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们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

[1]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79-292.

[2] 许添盛.我心医我病:新时代身心灵整体健康观[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24-3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