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冯定安 戴立华 江美芝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160)
·临床经验·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冯定安 戴立华 江美芝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160)
目的对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的9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阿司匹林口服、硝酸甘油静滴及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等),联合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CK-MB变化时间及ST段下降>50%时间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2 h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心肌梗死总有效率为53.1%,明显低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78,P=0.0204)。对照组并发症共有13例,发生率为26.5%;联合组并发症共有6例,发生率为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56,P=0.0369)。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患者多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性疾病,在某些诱因的刺激下,粥样斑块破裂并形成局部血栓阻塞动脉管腔而出血心肌缺血。另有部分患者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剧增、冠状动脉痉挛等原因引起。导致急性心梗的诱因有过度劳累、情绪突变、暴饮暴食、寒冷刺激、排便困难及烟酒等[1-2]。该病在欧美国家高发,但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范意识未能跟上,加之生活压力及工作需要导致的过劳、应酬增多,我国的急性心梗患者也逐年增加。由于急性心梗常并发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破裂而引起猝死等不良后果,如何在急性心梗发作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处理对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降低死亡率等有不容忽视的作用[3]。本研究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按照数字单双号规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联合组49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41~75岁,平均(56.2±5.9)岁;广泛前壁梗死17例,前间壁梗死9例,前壁梗死9例,下壁梗死6例,前壁和下壁梗死5例及下壁和正后壁梗死3例。联合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43~74岁,平均(57.4±6.1)岁;广泛前壁梗死15例,前间壁梗死11例,前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7例,前壁和下壁梗死6例及下壁和正后壁梗死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4];②年龄75岁以下;③发病<10 h;④持续性胸部疼痛>30 min,并且服用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疼痛;⑤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T段抬高,监测血压<160/90 mmHg;⑥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溶栓禁忌证;②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自杀倾向、精神病史、抑郁症等其他精神病;③年龄大于75岁;④发病时间超过10 h;⑤消化性溃疡、严重器质性疾病等;⑥不同意进行治疗。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吸氧与心电监护。对照组患者采用每日一次口服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两次皮下注射5000 IU低分子肝素钙,同时每日0.2 mg/min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常规变化等进行严格的监控。持续治疗7 d。
1.4.2 联合组: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基础上,静脉滴注含150万U尿激酶的100 mL生理盐水,控制30 min滴注完成。其他治疗方法和疗程如对照组。
1.5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胸痛缓解时间、CK-MB变化时间、ST段下降超过50%时间、12 h内血管再通例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评价标准
1.6.1 冠状动脉血管再通判定标准[6]:①溶栓治疗后2 h内胸痛症状缓解或消失;②溶栓治疗后2 h内心电图ST段抬高下降超过50%;③溶栓后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动过速;④发病14 h内CK-MB峰值提前出现。若患者有符合2条或以上者,则可判定为冠状动脉再通。但①、③组合不能判断为再通。
1.6.2 有效标准[7]:治疗10 d后将所有心肌梗死并存活患者再按killp分级对心功能进行评价,评级为1级或相较于入院时有2级以上改善则评为显效,相较于入院时有1级改善则评为有效,死亡或者相较于入院时没有改善则评为无效。
1.7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CK-MB变化时间及ST段下降>50%时间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12 h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治疗心肌梗死总有效率为53.1%,明显低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4),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3 各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共有13例,发生率为26.5%;联合组并发症共有5例,发生率为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9),详见表3。
表3 两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而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大,种种原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存在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较高,是一类危急重症,其治疗的根本是及时恢复冠状动脉血管血流。冠状动脉血流恢复越早,则心肌梗死面积越小,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概率也越低。目前多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迅速消除冠状动脉梗死处以恢复血流,从而挽救严重缺血、缺氧的心肌,有效控制梗死范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或人胚胎肾组织培养液中获得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是一种新型的类胰蛋白酶,其价格低廉,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作溶栓药物。尿激酶蛋白含两个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3000(LMW-tcu-PA)和54000(HMW-tcu-PA)。它能通过对内源性纤溶系统的直接作用将纤溶酶源催化裂解为纤溶酶,进而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及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令血栓溶解。尿激酶额溶栓作用对新形成的血栓效果较好,其还能提高血管ADP酶的活性,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进一步形成。但由于其对纤维蛋白的作用不具有选择特异性,用药后会影响患者全身的纤溶系统,故常做急救用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CK-MB变化时间、ST段下降>50%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h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提高疗效,缩短恢复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因此,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Isogai T,Yasunaga H,Matsui H,et al.Effect of weekend admiss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in-hospitalmortalit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5,179(2):315-320.
[2]任献.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4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4):102-103.
[3]李小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882-883.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5]雷东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7):40-41.
[6]覃学美,曹保卫,覃自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808-809.
[7]黎雪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先用低分子肝素对溶栓疗效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3(9):872-874.
[8]陈倩.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52-53.
[9]张志侠,李春香,王凤梅.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343-345.
R542.2+2
B学科分类代码:32024
1001-8131(2017)01-0038-03
2016-09-02
广州市荔湾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基金项目(2015121706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