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 燕,汪 明,舒子龙,贾 旗,任航宇,徐逸男
(1.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肛肠科,四川 南充 637000;3.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南充 637000;4.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南充 637000)
痔疮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痔疮的发病率在肛肠科疾病中高达87.25%[1]。妊娠分娩是痔疮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外科启玄》中就有“痔曰肠风是也,妇因难产久坐或行经时气怒、受冷、受湿,余血渗入肛内而生”的记载,《医宗金鉴》有“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生痔者”,妇女妊娠分娩导致气血大虚,加之感受外邪,都将引发痔的形成。研究表明,产后痔疮的发生率高达76%[2]。产后痔疮是指在产前没有痔疮而在分娩后出现的痔疮,临床上以混合痔多见[3],主要表现为便血、脱出、疼痛、肛门坠胀及潮湿瘙痒等,对产妇的产后恢复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产后痔疮主张保守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3],现将产后痔疮的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引起产后痔疮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①静脉曲张因素:妇女在妊娠期间,逐渐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以及门静脉,导致静脉压力的增加,直肠静脉是门静脉的属支,直肠静脉丛的管壁薄且无静脉瓣,位置偏于表浅,妊娠所致的腹内压增高,可阻碍直肠静脉的回流,从而导致血液瘀滞、静脉扩张及痔疮的形成[4-5]。②肛垫下移因素:齿线以上的黏膜下存在着静脉丛、Treitze肌、结缔组织等,统称为肛垫,位于肛管周围,可协助肛管闭合,调节排便。增大的子宫使腹内压升高,肛垫中的纤维间隔渐渐松弛,并向远侧移位;分娩时也会导致直肠腔内压力增加,从而损伤痔的支撑结构,导致痔疮的发生[5]。③便秘因素:在妊娠期间,随着孕妇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肛周平滑肌张力减低,导致胃肠蠕动缓慢[6],粪便在肠道内存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度致大便干燥难解,且分娩所致的组织损伤及切口疼痛,均可导致产妇畏惧用力排便[7],加之妊娠期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运动量减少,均可导致便秘,诱发痔疮的发生。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在古代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技术[8],具有操作简便、方法多样、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特点,深受患者及医家的青睐。中医外治法治疗产后痔疮主要有熏洗疗法、敷药疗法、塞药疗法、针灸疗法及灌肠疗法等。
熏洗疗法。熏洗疗法是将药物加水煮沸,取药水先熏后洗,借助中药药力和温热蒸汽的双重作用,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发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收敛止痛的作用,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9]。姜明珠等[10]用坐浴1号方(甘松15g、苦参l2g、玄明粉10g、花椒12g、蒲公英15g、五倍子12g、虎杖l2g、马齿苋15g、红花l0g、黄柏l2g、桃仁12g)熏洗产后痔疮,结果示疼痛、水肿症状较马应龙痔疮膏外敷有更明显的缓解。董晓春[11]通过对消痔提肛散和马应龙痔疮膏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发现,消痔提肛散(三棱60g、莪术60g、升麻60g、皂角刺40g、荔枝核60g、苦参60g、冰片30g、槐花炭40g、土延胡索60g、川楝子40g、茯苓60g、金银花40g)外用熏蒸坐浴对产后痔疮引起的出血、脱出、肿痛、炎症等综合有效率可达到96%左右,疗效优于马应龙痔疮膏。刘智勇[12]用中药煎剂(苦参30g、黄柏30g、蒲公英30g、蛇床子30g、芒硝30g、苍术30g、野菊花30g、川芎30g、紫花地丁30g)对44例产后痔疮患者行熏洗治疗,联合止痛如神汤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浓度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按同样的方法对产后痔疮患者熏洗坐浴,研究表明中药熏洗疗法可有效改善产后痔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观察组的水肿、疼痛、脱出物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黄一挚等[13]关于《壮药痔疮熏洗液的止血、镇痛、抗炎和抗菌作用研究》表明,痔疮熏洗液在镇痛、止血、抗菌和抗炎方面作用突出,可明显减轻痔疮症状。
敷药疗法。敷药疗法又称外敷法,是将药物膏剂或散剂直接敷于患处,通过直接接触病变组织局部,可以快速发挥药力作用,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止痛、化瘀消肿等作用。李晓华等[14]自拟消肿止痛方(大黄30g、黄芩30g、黄柏30g、黄连30g、白及20g、五倍子30g、白蔹30g、花椒30g、枯矾10g)对95例产后炎性外痔患者予外敷治疗,总有效率100.0%。李志军[15]将肛肠科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用桃红四物汤加味(红花20g、桃仁20g、血竭20g、五倍子20g、当归20g、生地20g、川芎15g、苦参15g、地榆15g)外敷治疗肛肠科疾病,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1∶5000)外敷,结果治疗组有效53例(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38例(65.52%)。钟娟等[16]将产后痔疮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用浸有中药汤剂(苦柏汤:黄柏20g、苦参30g、芒硝5g、马齿苋20g、升麻6g、五倍子15g)的纱布外敷患处,联合太宁栓塞肛及手法回纳,对照组仅采用太宁栓塞肛治疗,观察肛门疼痛、水肿、出血及便秘的情况,总有效率观察组(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
塞药疗法。塞药疗法是将药物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固体剂型,直接塞于患处,遇体温时药物可迅速溶解,由腔道吸收入而发挥抗菌、消炎、润滑、收敛、止痛、止痒等作用[17]。临床常用的栓剂有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复方角菜酸酯栓、普济痔疮栓等,这些栓剂药物组成各有不同,均为塞肛使用。石冲等[18]对150例痔疮患者予肛泰栓(主要成分有盐酸小檗碱、人工麝香、五倍子、地榆炭、冰片)外用塞肛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用药6d后患者脱出和出血的症状有明显改善,说明肛泰栓有消炎、止血和加快黏膜恢复等作用。刘丽萍等[19]予太宁栓塞肛治疗43例产后痔疮患者,联合自制冰袋外敷,研究表明,太宁栓塞肛联合自制冰袋外敷可以明显改善产后痔疮疼痛、肿胀等急性症状,减轻机体的不良影响。林佳娜等[20]将40例产后痔疮及会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予产科消炎治疗,研究组在消炎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角菜酸酯栓联合三黄散外洗,总有效率研究组(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研究表明复方角菜酸酯栓联合三黄散外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经络、辨证和辨病选穴,使气血调和、脏腑通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21]。针灸疗法具有易于操作、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等优势,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常见的治疗痔疮的针灸疗法主要有针刺疗法、艾灸疗法和耳针疗法[21]。①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将针灸针刺入人体一定的腧穴,运用行针手法激发经气,达到调整人体功能,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薛青理[22]选取关元、承山、二白、大肠俞、长强等穴对28例产后痔疮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联合中药熏洗,临床总有效率达92.80%,高于西医治疗组的82.10%,研究表明针灸疗法联合中药熏洗较西医疗法更适合于产后痔疮的治疗。②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温热疗法,具有活血止痛、消瘀散结、温通经络的作用。刘光忠[23]采用艾灸“痔点”治疗50例痔疮患者,“痔点”位于肾俞穴与大肠俞穴之间,一般为红色或紫色的瘀点,结果示内痔患者18例均痊愈,混合痔患者12例痊愈10例,外痔患者20例痊愈18例,研究说明通过施灸“痔点”,可以起到温通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的作用,治疗痔疮具有积极意义。③耳针疗法:耳针疗法是一种微针疗法,是指在耳廓分布的耳穴上进行针刺、艾灸、耳穴贴压刺激耳穴,从而达到调整全身脏腑功能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灵枢.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就指出了耳与全身经脉、脏腑的密切联系。齐樱等[24]选用耳穴(直肠、肛门、神门、交感、皮质下)压籽结合俞募配穴拔罐法治疗产后痔疮患者34例,对照组予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5%),研究表明耳穴圧籽对减轻痔疮患者便血、脱出、疼痛等不适症状具有较好疗效。
灌肠疗法。灌肠疗法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选用恰当的中药煎剂,冷却至适合温度后经肛门灌注或滴入直肠,或将中成药加水溶解后灌肠,或将中药制成油乳剂、凝胶剂、泡沫剂直接肠道给药,药物可经肠道黏膜直接吸收,发挥整体或局部治疗作用[25]。张淑臻[26]将8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选用的中药材为黄柏、黄芪、黄连、白芷、白及等,对照组予痔炎消片(生产企业: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70013)口服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研究发现中药保留灌肠对缓解痔疮患者出血、疼痛、水肿、痔核脱出等症状的治疗效果远高于单纯口服痔炎消片,临床疗效显著。赵允[27]将1466例足月妊娠分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从产后第3天开始每2天用温开水灌肠,对照组产后出现便秘时用则开塞露灌肠,分别在产后30d、60d、180d随访,结果治疗组产前痔疮产后好转率为78.57%、产后痔疮新发病率为9.6%,对照组产前痔疮产后好转率为6.25%、产后痔疮新发病率为65.9%,研究表明灌肠疗法有一定疗效,但在药物安全性、远期效果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医外治法讲究“由外而治”,其治疗产后痔疮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并发症少,可避免产妇经分娩或剖宫产后再次经历痔疮手术带来的二次伤害,中医外治法可有效缓解产后痔疮患者的急性症状,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及哺乳。但临床上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产后痔疮的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所观察的疗效标准缺乏统一,没有根据痔疮的分度单独进行研究,所研究的外用中药及剂型等也较单一,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产后痔疮的远期疗效研究较少。因此,笔者认为,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如加大研究的样本量,统一观察的疗效指标,根据痔疮不同病变阶段进行研究,多进行观察远期疗效的研究等,以期通过更多的研究,初步形成产后痔疮规范的诊疗方案,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