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翼状胬肉术后应用中药效果观察

时间:2024-08-31

景亚鹏

(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眼科,河南 郑州 452470)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常见疾病类型,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因赘生组织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同时随着其侵犯角膜后逐渐增大,覆盖至瞳孔区后可影响视力,重者可出现眼睑球粘连,或是眼球运动异常等并发症[1]。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但单纯手术治疗后患者复发率较高,同时手术可对眼部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不利于术后眼表功能的恢复。中医认为翼状胬肉是因眼球外感风邪、心肺蕴热、脉络瘀滞而渐生胬肉,本症主要病因为脉络瘀滞、心火上炎,证型以阴虚火旺型为主,治疗应以清心泻火、活血化瘀、退翳明目为主[2-3]。本研究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中药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80眼),均为登封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40眼)。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1~78岁,平均(60.29±4.12)岁;胬肉遮盖角膜范围为1~2 mm15例,3~4 mm22例,5~6 mm3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0~80岁,平均(60.21±5.14)岁;胬肉遮盖角膜范围为1~2 mm14例,3~4 mm21例,5~6 mm5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照《眼科学》[4]中的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眼科全书》[5]诊断,属于阴虚火旺型。

纳入标准:①原发性翼状胬肉;②年龄50~80岁;③屈光间质清晰;④且侵入角膜缘内为3~5 mm;⑤有手术指征,无明显黄白色分泌物;⑥轻度充血。

排除标准:①双头翼状胬肉;②不属于阴虚火旺型;③状胬肉遮盖角膜范围>180°;④合并青光眼、沙眼、角膜炎、结膜炎等眼表疾病;⑤合并其他眼科疾病,且近3个月内行重大手术;⑥合并眼睑闭合不全;⑦合并糖尿病与内分泌疾病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术前均接受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等常规检查,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表面麻醉联合局部麻醉,开睑器开睑后,沿翼状胬肉颈部的上、下缘进行切开球结膜,离断胬肉颈部,钝性分离,并清除胬肉与病变的组织,刮平角膜创面,对巩膜表面进行止血,在同侧上方角膜缘处取一植片,覆盖于巩膜暴露区。手术结束后对植片自体结膜残缘、所附结膜进行连续缝合,并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日3~4次。持续治疗1个月,术后1个月拆线。

研究组术后同时内服中药联合中药熏蒸。中药内服方用生地黄、荆芥、菊花各10g,当归尾、黄芩、桃仁、赤芍、车前子各9g,连翘、川芎各12g,大黄5g,红花、薄荷、黄连各6g。水煎取汁,日1剂,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14d。中药熏蒸方用熟地黄20g,川芎、细辛、泽泻、柴胡、玄明粉各12g,当归、黄芩、黄柏15g,薄荷、黄连、红花、枸杞子、防风、青皮、菊花、丹皮各8g,研磨成末装入熏蒸包,加200mL清水于熏蒸器的滤过罐中,将温度设置为50℃,调节熏蒸机出雾量,熏蒸治疗时距离喷雾器30cm处,每次15min,1次2次。连续治疗14d。

两组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

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为无瘢痕增生、结膜无充血,角膜残留薄翳或透明,且角膜面光滑。有效为结膜轻度充血、瘢痕形成,角膜创面基本修复,且无新生血管。无效为结膜充血与增生,机体纤维血管组织形成,且角膜面出现胬肉组织与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随访统计患者复发情况。

视力、屈光度情况。术前、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电脑验光、视网膜检验验光、国际标准视力检查表、主觉验光评估视力、散光情况。

BUT及SIT情况。采用荧光素溶液滴入患者的结膜囊内,叮嘱闭眼次数,睁眼后自然注视正前方,测定SIT。用裂隙灯钴蓝光片往返扫视角膜,直到出现第一个黑斑为止,检查过程中记录时间,测定BUT。

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比较 例(%)

两组临床康复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康复指标比较 例(%)

两组术前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术前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指标比较 (±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视力 散光度(D)术前 术后2个月 术前 术后2个月对照组 40 0.55±0.19 0.75±0.12*3.38±1.06 1.78±0.34*研究组 40 0.57±0.12 0.83±0.15*3.39±1.08 1.29±0.45*t 0.563 2.634 0.042 5.495 P 0.575 0.010 0.967 0.000

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指标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指标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0.05。

组别 例 BUT(s) SIT(mm/5min)术前 术后2个月 术前 术后2个月对照组 40 6.55±1.52 7.71±1.49*6.55±1.39 8.52±1.39*研究组 40 6.32±1.49 10.98±1.34*6.69±1.42 9.48±1.43*t 0.683 10.320 0.446 3.045 P 0.496 0.000 0.657 0.003

5 讨 论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炎症、病毒感染、氧化应激等有关。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存在结膜充血及水肿、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长、术后复发等并发症[6]。

翼状胬肉又名胬肉攀睛,是眼部球结膜增生并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张氏医通· 七窍门》谓:“胬肉攀睛证,多起于大眦……初起可点而退,久则坚韧难消,必用钩割”。中医认为胬肉攀睛系心肺二经风热壅盛,气血瘀滞,与心经有关,且术后多血瘀,故应以清热泻火、活血祛瘀、理气舒心为主[7-8]。本研究于内服方剂中的车前子、生地黄清肝凉血明目,当归、红花、赤芍 、川芎 、桃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连翘清热解毒,菊花、薄荷祛风退翳,黄芩、大黄、黄连清热泻火。中药熏蒸方中枸杞子可养肝滋肾,熟地黄有添精益髓之效,防风、丹皮可清热凉血,泽泻可利水渗湿,黄柏、细辛可清热泻火,细辛宣通肺窍,玄明粉可软坚散结、清热解毒,青皮、柴胡疏肝破气。整方具有滋阴降火、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消肿退翳之效。

研究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术后用中药治疗可加速阴虚火旺型翼状胬肉症状的缓解,同时有助于减少预后疾病的复发。研究显示,翼状胬肉术后易复发与手术后的炎症反应有较大关系,炎症刺激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稳定性,同时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会影响角膜表面稳定性和术后角膜上皮愈合,进一步使新生血管发生浸入性增生,增加疾病复发风险[9]。内服中药和外用的熏蒸中药均有清热燥湿之药,对常见眼表致病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减少术后慢性炎症刺激有较好的作用,进而可减轻术后组织反应。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两组视力水平均升高,而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散光度水平均降低,而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2个月两组BUT、SIT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熏蒸通过热效应可疏通眼表腠理,促进眼周血管扩张,有助于术后不适症状消退,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改善睑板腺功能,刺激泪腺分泌泪液[10]。

翼状胬肉阴虚火旺型术后应用中药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和症状缓解,改善泪膜功能,提升视力水平,降低复发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