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崔小可
(河南省许昌中医院内三科,河南 许昌 461000)
60岁以下的人群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达7.18%[1],相应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的人数也众多。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后,并发腹水属于肝病动态发展中的严重阶段,相关研究统计,肝硬化腹水1年病死率15%左右,5年病死率44%[2]。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主要采取限水、限钠,并通过利尿剂促水、电解质代谢,必要时行腹水穿刺引流。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气滞湿阻、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脾虚水泛、湿热蕴结,其中“气虚”、“血瘀”是多种证型的共性病机,治疗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3]。本研究以中西药合用治疗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共70例,均为许昌中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治疗患者,符合AASLD2012版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4],并经查体、肝功能指标检测及腹部超声等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符合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7)的诊断标准和气虚血瘀水停证的诊断标准[5]。主症为明显可见腹壁青筋暴露、胁肋有刺痛、腹大如鼓,次症: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渴不欲饮、面部颈部胸臂可见丝状血痣,舌苔白润,舌质紫红或伴瘀斑,脉细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33±3.02)岁,平均病程(4.18±1.03)年,肝功能临床分级为A级8例、B级21例、C级6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31±3.01)岁,平均病程(4.15±1.04)年,肝功能临床分级为A级9例、B级20例、C级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晰,可配合按医嘱服药,无试验药物过敏史及禁忌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结核性、肾源性、心源性疾病或癌症等原因所致腹水,合并心肺肾脑重要脏器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合并肝癌,孕期及哺乳期,合并精神疾病。
两组皆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包括限制水、钠摄入,防治感染。口服呋塞米片(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1428)20mg/d,1天1次。螺内酯片[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4815],起始剂量为40mg/d,1天2次,最大剂量为60mg/d。治疗过程中结合肝功能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出现肝功能异常者联合腺苷蛋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护肝药物治疗。
对照组另口服氢氯噻嗪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1683)50mg,1天2次,连续治疗4周为一疗程。
观察组另用健脾活血利水方结合温阳逐水膏穴贴敷治疗,健脾活血利水方药用丹参、黄芪、茯苓、茵陈各20g,益母草、党参、龟甲、鳖甲、大腹皮各15g,当归、厚朴、白术、砂仁、猪苓、赤芍、白芍、陈皮、泽泻各10g,大黄3g。渴不欲饮、鼻衄齿衄、心烦失眠者加芦根、藕节炭、知母各10g,烦热口苦、身目尿黄、大便溏垢或秘结者加椒目3g、茵陈、栀子各10g,畏寒肢冷、面色黯黑(苍黄)者加桂枝、干姜各10g。加水500mL煎至200mL,1天2次,分早晚餐后温服。温阳逐水膏用黄芪30g,熟附子20g,牵牛子15g,甘遂15g,冰片10g,炙甘草10g。烘干并研磨成粉,以白醋调匀压平成饼状,贴敷于神阙穴,然后依次覆盖纱布与保鲜膜,1天1次,每次8h。留意有无皮肤灼红现象,治疗期间忌烟酒、油腻、辛辣之物,保持心情愉悦、规律作息时间。连续治疗4周为一疗程。
检测谷草转氨酶(A S 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
检测门静脉内径和流速,并观察记录24h尿路和测量腹围大小。
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
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6],主症为脉络暴露、腹大如鼓、胁痛,次症为面色黯黑、肌肤甲错、渴不欲饮、面颈胸臂丝状血痣,通过分值量化症状等级,记为0~3分,得分越高代表中医证候越严重。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8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9%。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甚至进展,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ALT(U/L) AST(U/L) TBil(mmol/L) ALB(g/L)观察组 35 治疗前 69.68±24.09 56.76±9.59 64.21±11.23 28.12±5.14治疗后 35.33±7.19*△ 35.26±8.17*△ 18.29±4.09*△ 35.66±5.91*△对照组 35 治疗前 69.70±23.68 56.68±9.54 64.23±11.26 28.11±5.16治疗后 46.91±17.23* 43.20±10.24* 36.88±5.90* 31.18±5.31*
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流速,24h尿路和腹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流速,24h尿路和腹围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流速,24h尿路和腹围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门静脉内径(cm) 门静脉流速(cm/sec) 24h尿量(mL/24h) 腹围(cm)观察组 35 治疗前 1.51±0.29 13.71±0.21 1591.11±336.55 97.28±9.69治疗后 1.38±0.18*△ 14.14±0.52*△ 1977.33±301.88*△ 93.11±5.24*△对照组 35 治疗前 1.52±0.26 13.68±0.18 1588.64±332.61 97.30±9.58治疗后 1.51±0.39 13.60±0.19 1610.25±373.66* 95.33±6.87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肝硬化腹水的发生原因较多,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普遍专家学者认为门静脉高压是最主要原因之一,多种原因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增多,致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也认为是肝硬化腹水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7]。西医一般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采取限钠、限水,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配合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和保肝治疗等,必要时行腹腔穿刺放出腹水,行自体腹水浓缩静脉回缩治疗等。氢氯噻嗪片属于中效的排钾利尿药,可起到利尿或消肿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门静脉高压,配合保肝护肝药物综合治疗,修复肝损伤,但临床实践表明[8],长时间应用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增加低钾、低钠血症发生风险,还有恶心呕吐、口干烦渴、疲乏等不良反应。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肝、肾、脾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气虚与血瘀是突出特点。因肝脾肾气血阴阳不足,随病情进展最终损及肝肾,气化失司,经络受阻,遂气血两虚,气、血、水相互搏结,致内生湿热而水停[9]。治当扶正祛邪,益气活血、温阳健脾。健脾活血利水方中黄芪、党参补益气血、消胀逐水。当归补血养血,研究指出[10],当归可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生成,促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可使肝脏能量储备功能得到提升,并改善肝细胞抗氧化,有保护肝功能的作用。泽泻利水渗湿,力在中焦,活血不伤正气,通肝脾血脉。丹参、当归、泽泻凉血消痈,补血凉血,利水泄热。茯苓利水消肿、健运脾胃,茯苓与白术共收燥湿、利水消肿、行气健脾之功。鳖甲善退热,龟板善滋阴,龟板与鳖甲合用散结消痞、滋阴潜阳、清热养阳。猪苓通淋消肿满、利水渗湿,大腹皮利水消肿、宽中行气,厚朴消胀燥湿、宽中下气,砂仁醒脾化湿、温中行气,猪苓、大腹皮、厚朴、砂仁合用可疏肝理气、宽中和胃、利水消肿、除胀燥湿。白芍、赤芍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柔肝养血,止痛。茵陈利胆护肝,清热利湿。少量大黄通腑泻下,利水退湿。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温阳、散瘀通络、活血利水、健脾下气之功[11]。温阳逐水膏方中附子大辛大热,可温肾助阳,益脾通湿,收化气行水之功。与牵牛子配伍,可增健脾益气、利水燥湿之功,增强逐水通湿作用。同时,附子亦能增强甘遂与牵牛子合用的逐水消肿功效。配以黄芪健脾益气,旺盛脾气,活化血气,疏泄肝胆。药理研究表明[12],黄芪可促机体抗体生成,调节和增强免疫力,黄芪多糖作为活性成分,还有抗肝细胞纤维化、保肝护肝作用;冰片具有辛香走窜特点,可增强药物渗透和药效。甘草调和诸药。神阙穴乃“气会”,任、冲脉循行之所,理人体诸经百脉,主调节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运行,诸药敷贴于此穴,可发挥整体逐水之功[13]。健脾活血利水方结合温阳逐水膏穴贴敷可发挥出良好的益气健脾、逐瘀通络、利水消肿作用,二者联用可加速水湿自肠道排出,减少腹围,缓解临床症状,还有护肝保肝作用,有助改善肝功能,修复肝损伤[14]。
中西药合用治疗气虚血瘀型肝硬化腹水疗效较好,且安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