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罗 岚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湖南 长沙 410008)
慢性盆腔炎主要为纤维组织增生、粘连、渗出,进而产生炎性包块或积液[1]。同时具有复发风险高、病程长、病情较为复杂等特点,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异位妊娠[2]。目前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青霉素类药物、甲硝唑等,但是长时间用药会导致机体菌群失衡,形成耐药性[3]。本研究用桂枝茯苓汤加减辅治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2~45岁,平均(35.03±5.02)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93±0.82)年;白带增多34例,月经异常8例,下腹坠胀感12例,压痛感8例。观察组年龄23~45岁,平均(35.12±5.83)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98±0.93)年;白带增多33例,月经异常9例,下腹坠胀感11例,压痛感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4]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②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恶性肿瘤;②具有严重精神、意识障碍;③存在严重脏器功能异常;④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⑤妊娠哺乳期。
两组均用克林霉素(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015)0.9g,溶于500mL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替硝唑(浙江苏泊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32)0.8g,溶于500mL生理盐水盆腔灌注,每日1次。连续进行1周治疗后改服克林霉素0.3g,每日3次,治疗1周。
观察组加用桂枝茯苓汤加减。薏苡仁、益母草、泽泻、赤芍、茯苓各20g,桂枝、牡丹皮、桃仁各15g、黄芪30g。包块炎症加水蛭、莪术、三棱各20g,下腹部胀痛加五灵脂、延胡索各15g,小便频数不涩痛减茯苓,小腹寒凉加肉桂、炮姜各8g,肺脾肾气加白术、党参各9g。水煎,取汁300mL,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2周为一疗程,间隔3天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显效:症状全部消失,B超检查未发现包块积液。有效:症状得到明显改善,B超检查有少量炎性渗出,下腹部轻微疼痛。无效:病情未改善甚至加重,B超检查无明显改善。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hs-CRP(mg/L) IL-2(ng/mL) ALT(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3.21±3.63 4.12±1.03* 2.83±0.21 5.93±1.32* 68.24±8.12 20.31±4.32*对照组 40 13.51±3.52 7.84±1.65* 2.85±0.44 4.02±1.12* 68.41±7.58 39.42±4.98*t 0.071 5.587 0.515 4.408 1.125 13.60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5.00%),对照组复发11例(27.50%),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²=6.832,P<0.05)。
导致慢性盆腔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性生活不洁及经期卫生情况不佳[7],如果盆腔内器官受感染严重,通常会蔓延至盆腔腹膜,引发盆腔腹膜充血、水肿等,同时存在少量纤维素渗出液,导致盆腔脏器粘连。如果存在大量的脓液渗出,会导致渗出液积聚于粘连缝隙中,产生小脓肿,部分甚至积聚在直肠子宫凹陷位置,产生盆腔脓肿。主要症状表现包括月经失调、继发不孕、下腹部疼痛以及可触及盆腔炎性病灶。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症瘕”范畴。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聚积下焦,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治疗当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桂枝茯苓汤方中茯苓祛痰渗湿、益胃健脾,桂枝温通经脉,泽泻利水渗湿,赤芍、牡丹皮消肿止痛活血、清淤祛热,益母草调经止痛、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桃仁活血化瘀,黄芪补气固表[8]。
桂枝茯苓汤辅治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