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 亚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常损伤脑神经系统,引起瘫痪,其中痉挛性偏瘫较为常见[1]。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属中医“痉证”、“筋病”等范畴。气虚血滞,阴阳失调,脑脉痹阻为其基本病机,治当通筋活络、调神导气、平衡阴阳[2]。泻阴补阳针刺法选取患肢阴、阳侧穴位,予以插捻转泻法,可疏通经络、濡养筋骨、活血止痛[3]。本研究用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116例,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诊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41~74岁,平均(58.32±5.24)岁;病程10~167d,平均(84.36±11.42)d。观察组男26例,女32例;年龄39~76岁,平均(58.46±6.71)岁;病程12~178d,平均(84.63±12.34)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7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相关证候辨证。主证为偏瘫,口舌歪斜,偏身异常;次证为头晕目眩、头痛,共济失调;舌苔黄腻,脉滑。②符合2018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5]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相关诊断标准。③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由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肢体痉挛,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既往上、下肢肌肉损伤、肢体残疾,治疗依从性差,失语或痴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晕针或针刺过敏,原发性免疫缺陷,皮肤破溃,造血系统障碍,骨关节疾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
两组均给予抗血栓、降脂、降压、溶栓等治疗。另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取仰卧位,采用对角线模式,沿正确方向予以抵抗力,牵拉参与运动主要肌群,挤压患侧关节,给予口令指示,刺激患者肢体主动运动,1次30min,1日1次。连续治疗30天。
观察组加用泻阴补阳针刺法。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后用无菌针30°角斜刺患肢阴侧穴(极泉、大陵、尺泽、内关;伏兔、承山、三阴交、血海),予以提插捻转泻法行针,1次10min,留针30min,后30°角进针患肢阳侧穴(外关、臑会、手三里、合谷、殷门、解溪、阳陵泉),予以提插捻转补法,1次10min,留针30min,1日1次。连续治疗30天。
中医证候积分:依据证候严重程度分别将主、次证分为无、轻、中、重度,主证分别计为0、2、4、6分,次证分别计为0、1、2、3分,分值越高表示证候越严重。
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痉挛情况: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估痉挛程度,包括腱反射、肌张力及阵挛3部分,总分0~16分,分值越高表示痉挛程度越严重。
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评估平衡能力情况,总分0~56分,分值越高表示躯体平衡功能越强。
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量表(FMAUE)评估上肢运动功能情况,包括手指、肩、腕、肘等运动,33条目,总分0~66分,分值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强。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A-L)评估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情况,包括下肢反射活动、伸肌、屈肌及伴协同运动、正常反射、分离运动、行走协调性等方面,总分0~34分,分值越高表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强。
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两组上肢肌张力情况,分别计肌张力0、1、1+、2、3、4等级为0、1、2、3、4、5分,分值越高表示肌张力越高。
采用血液流变仪(众驰Zonci,型号ZL6000C型)检测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
日常生活能力: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吃饭、穿衣、洗澡等10方面,总分0~100分,日常生活能力与分值呈正相关。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显效:主、次证均显著改善或基本消失,NIHSS评分减少大于46%,肌张力减低大于等于2级。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肌张力减低1级。无效:肌张力未见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NIHSS评分减少小于18%。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痉挛情况、平衡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痉挛情况、平衡功能比较 (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痉挛情况、平衡功能比较 (分,±s )
时间 组别 例中医证候积分 NIHSS CSI BBS治疗前观察组 58 10.56±1.11 8.65±1.78 10.88±1.54 25.55±3.81对照组 58 10.33±0.82 8.62±1.64 10.76±1.32 26.09±3.48 t 1.269 0.094 0.451 0.797 P 0.207 0.925 0.653 0.427治疗后观察组 58 3.92±0.73 3.44±0.96 6.88±1.32 36.76±4.51对照组 58 7.33±0.79 5.70±1.22 8.65±1.11 30.79±4.22 t 24.144 11.087 7.816 7.361 P <0.001 <0.001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肌张力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肌张力比较 (分,±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肌张力比较 (分,±s )
时间 组别 例 FMA-UE FMA-L 上肢MAS 下肢MAS治疗前观察组 58 19.72±6.17 14.09±3.96 2.90±1.28 1.96±0.85对照组 58 19.61±6.21 13.28±3.54 2.93±1.25 1.95±0.95 t 0.096 1.161 0.128 0.060 P 0.924 0.248 0.899 0.953治疗后观察组 58 30.55±6.68 27.36±3.11 1.20±0.52 0.89±0.35对照组 58 25.31±7.61 23.65±2.96 1.84±0.81 1.45±0.55 t 3.941 6.581 5.064 6.542 P <0.001 <0.001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 (±s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 (±s )
组别 例 PV(mPa·s) A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8 1.91±0.26 1.60±0.14 3.37±0.14 2.87±0.12对照组 58 1.92±0.24 1.87±0.19 3.36±0.15 3.26±0.11 t 0.215 8.713 0.371 18.246 P 0.830 <0.001 0.71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 (分,±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 (分,±s)
组别 例 MBI GQOLI-74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8 48.37±7.31 67.81±11.41 52.88±4.87 76.81±5.31对照组 58 48.73±7.52 59.51±9.66 53.14±4.58 69.57±4.92 t 0.261 4.228 0.296 7.617 P 0.794 <0.001 0.768 <0.001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通过施加外界阻力、牵拉、关节压缩、牵引等方式,刺激增强相关神经肌肉反应,并用口令方式引导患者运动,能有效降低肌张力,改善痉挛情况,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但对伴认知障碍、失语等患者治疗效果欠佳[7-8]。
中医认为,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多因肝肾亏虚,神窍失灵,气血逆乱,痰湿壅盛,脑脉痹阻,血溢脑脉,久治不愈,肝肾阴虚、血不养筋,经络无主。治当舒经通络,活血化瘀,补肾益气,通筋活络[10]。泻阴补阳针刺法可疏通经络、调神导气、濡养筋骨、平衡阴阳、活血止痛、通络化瘀之效[10]。研究证实,泻阴补阳针刺法可刺激运动神经元,调节中枢神经活动,抑制神经递质释放,进而改善肌痉挛情况;此外,还可拮抗亢进肌群,调节关节伸肌功能及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11]。
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