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应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有氧抗阻训练联合揿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4-08-31

杨丽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管腔变窄,导致心肌缺氧缺血,临床多表现为劳累后胸骨处阵发窒息压榨性胸闷、胸痛。临床常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通过支架介入或血管搭桥,促进冠状动脉血液重新循环,从而有效缓解心绞痛,但PCI术后干预是心肺功能恢复维持的重点[1]。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制定运动处方是临床常用PCI术后干预方法,能有效促进患者后期心肺功能恢复,该方法已受到国际普遍认可,大数据分析显示,有氧抗阻运动能降低冠心病死亡率[2]。近年来,揿针联合运动训练在我国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能有效弥补运动受限、肌肉疲劳损伤、酸痛等不足[3]。本研究在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用CPET指导有氧抗阻训练联合揿针,观察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5例,均为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5~76岁,平均(50.18±10.26)岁;体质量指数(BMI)18~27kg/m2,平均(23.14±1.63)kg/m2;伴高血压27例,糖尿病16例。观察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37~74岁,平均(52.31±10.58)岁;BMI17~28kg/m2,平均(24.11±1.54)kg/m2;伴高血压25例,糖尿病2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冠脉造影或CT确诊为冠心病,且NYHA分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收缩压大于90mmHg,心率大于50次/min,PCI手术成功,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活动障碍或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妊娠期、哺乳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CPET指导有氧抗阻训练。根据CPET评估无氧阈值下的心率为基础,制定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初始运动强度为30%,持续6w,后根据情况每周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最高不超过85%。包括快走、游泳、功率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形式。初始运动时间为20~30min,循序渐进,最多不超过60min。1周3次,各项训练间休息3min并监测血压。根据CPET评估单次最大负荷(1RM),起始训练强度为50% 1RM,持续8周,后循序增加至60%。包括弹力带、沙包、哑铃及上肢下肢机械重量训练等形式。10个1组,1次3组,1周3次,组间休息1min。抗阻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时注意呼吸调整,避免Valsalva动作。

观察组联合揿针治疗。取侧内关、三阴交、膻中、膈腧、血海、足三里、郄门、心俞、公孙等穴位埋针,轻微按压,适当活动身体部位,确保活动正常无碍后再行运动训练。1周3次,运动前埋针,埋针6~8h,每隔2h按揉穴位5min。

两组均持续干预12周。注意每次运动前需热身10min,糖尿病患者禁止在服用降糖药物后立即运动,高血压及过度肥胖者不易进行跑步、下肢机械等运动,月经期间应适当减少运动量或避免腹部运动,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胸闷眩晕等不适应立即休息,待症状缓解后根据自身情况减小运动量或停止运动。

3 观察指标

心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量(FEV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 V E D D)、最大耗氧量(VO2max)]及运动能力[无氧阈(AT)、最大运动负荷(MWL)、最大功率负荷(WRmax)、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使用心肺运动测试仪[(美德远健(北京)医疗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型号CPX-600]检测FEV1、VO2max、AT、MWL指标。

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共11个问题,5个维度,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

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比较 (±s )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比较 (±s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 FEV1(L) LVEF(%) LVEDD(mm) LVESD(mm) VO2max[ml/(kg·min)]干预前 观察组 43 1.79±0.12 60.37±3.96 58.17±10.21 50.14±9.89 16.31±5.19对照组 42 1.81±0.11 61.22±4.01 60.23±9.43 52.74±6.99 14.13±4.97 t 0.801 0.983 0.966 1.381 1.986 P 0.426 0.328 0.337 0.171 0.050干预后 观察组 43 2.54±0.11* 75.17±4.83* 51.31±5.71* 31.29±3.71* 20.23±4.36*对照组 42 2.23±0.08* 70.13±5.61* 54.92±5.46* 39.78±4.32* 18.17±4.12*t 14.830 4.442 2.978 9.728 8.756 P<0.001 <0.001 0.004 <0.001 <0.00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能力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能力比较 (±s )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能力比较 (±s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 MWL(WATT) AT[ml/(kg·min)]WRmax[ml/(kg·min)] 6MWT(m)干预前 观察组 43 90.79±17.35 520.32±42.74 74.11±21.56 323.17±45.36对照组 42 87.39±20.87 516.31±52.59 71.13±19.87 336.17±43.19 t 0.818 0.386 0.662 1.353 P 0.416 0.700 0.510 0.180干预后 观察组 43 115.27±24.85* 679.35±65.37* 95.36±24.17* 394.17±50.19*对照组 42 103.96±23.17* 576.43±60.75* 80.36±20.17* 452.18±53.96*t 2.169 7.515 3.310 5.134 P 0.033 <0.001 0.001 <0.001

两组干预前后SAQ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Q评分比较 (分,±s )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Q评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 心绞痛稳定状态 心绞痛发作情况 治疗满意程度 疾病认知程度干预前 观察组 43 30.18±5.07 2.37±0.69 8.17±1.21 13.14±1.52 8.11±1.66对照组 42 30.36±4.74 2.46±0.37 8.23±0.63 12.74±1.62 8.09±1.62 t 0.169 0.747 0.286 1.174 0.056 P 0.866 0.457 0.776 0.244 0.955干预后 观察组 43 34.48±4.23* 2.99±0.57* 8.97±0.81* 14.98±1.32* 9.23±0.94*对照组 42 32.40±3.18* 2.79±0.31* 8.57±0.95* 14.29±1.21* 8.58±0.91*t 2.558 2.003 2.091 2.511 3.238 P 0.012 0.049 0.040 0.014 0.002

5 讨 论

研究表明,约有10%冠心病患者在PCI手术后仍存在心绞痛,因此临床常采取运动训练保证术后康复[4]。通过CPET指导制定的有氧抗阻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肌供氧,同时排解消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但部分患者无法坚持训练,且大多数患者无法准确控制运动量,易导致肌肉或关节损伤,影响康复[5]。

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胸痹”等范畴。可取内关、公孙、膻中、膈腧、血海、足三里等穴位埋针治疗[6]。内关穴、公孙穴富集血管神经,二穴配伍,起刺激内腹神经之用;膻中穴属任脉,为心包募穴,起理气止痛功效;膈腧穴,起养血止血之效;血海穴,起调节免疫之用;足三里穴,起强壮保健、补气导血等功效[7-8]。诸穴配伍,共起活血化瘀、补气止痛之效。揿针与传统针灸比较,具有可长时间埋针、不易断针、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研究表明,揿针可松弛平滑肌,增加冠脉血流,提高免疫能力,改善心脏功能。揿针持续刺激加运动训练,能疏经通络,调节免疫,促进气血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同时可激发神经产生类止痛物质,减少运动对肌骨损害,舒筋活血,加速代谢[9]。

CPET指导有氧抗阻训练及揿针联合干预能有效改善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