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朝阳,郑文郁,王洪顺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反应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痛、里急后重、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症状,随着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本病在我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1-3]。笔者用芍药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平顶山市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5岁;病程5个月~20年。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3岁;病程6个月~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4]:腹泻或便血4~6周及以上,肠镜检查示黏膜充血、水肿、易脆、点状或片状糜烂伴有出血等。
中医证候标准[5]:符合大肠湿热证辨证标准。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无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④无药物食物过敏;⑤依从性好,能按照要求服药和接收随访。
排除标准:①不能按规定坚持服用药物,或受试期间服用其他药物;②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③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或伴有精神疾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特异性肠道疾病,如肠结核、放射性肠炎和肿瘤等。
治疗组:①芍药汤加减内服。药用芍药30g,当归15g,黄芩15g,黄连10g,槟榔10g,大黄10g,木香6g,肉桂6g,赤芍15g,白芍15g,陈皮12g,甘草6g。水煎400mL,每次200mL,分早晚温服。②中药保留灌肠。保留灌肠药用党参30g,黄芪30g,当归30g,赤芍15g,补骨脂15g,白及15g,白芷15g,黄连10g,黄芩10g,牡蛎30g,紫草10g,三七粉5g(另包)。浓煎50mL,38℃左右保留灌肠,若灌肠药物出现直肠刺激征,可改为直肠缓慢滴入用药方式。
对照组:①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g,日3次。②中药保留灌肠,药物组成及用法与治疗组相同。
两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
症状积分评定标准。腹痛症状评分标准:无为0分,偶有、无持续为2分,常有腹痛、持续性存在为4分,常腹痛、治疗无效为6分。黏液脓血便评分标准:无为0分,偶有且1周少于3次为2分,常有、1周多余3次为4分,黏液脓血便量较多为6分。里急后重感评分标准:无为0分,偶有为2分,经常有为4分,里急后重症状持续存在为6分。治疗总症状积分为各项症状积分之和。
综合疗效标准。参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6]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恢复正常,无明显溃疡或糜烂等。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症状较治疗前改善明显,结肠镜见黏膜糜烂或溃疡减少在8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肠黏膜等病理状态均无改善。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6.13±2.34 2.93±2.96*△对照组 30 15.87±2.40 5.06±4.19△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性病变,本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没有明确的定论,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与遗传、免疫和肠道的感染等因素均有关系。临床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等,且病程较长,症状易反复[7]。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肠澼”“痢疾”“休息痢”等范畴。《黄帝内经》[8]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景岳全书·泄泻论证》[9]载“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认为本病的发病与脾胃关系密切[10]。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多因感受外邪、蕴结大肠;或损伤脾胃,内生湿热;或情志失调,肝脾不和,气滞血瘀。多属本虚标实,初期多以邪实为主,湿热蕴结大肠或肝郁气滞。病发日久,伤及脾胃,肾虚不固,可转化出现脾虚湿困、脾肾阳虚等虚证,其中大肠湿热证型者,湿热之邪壅滞肠中,气机不畅,传导失司,湿热下注,熏灼肠道,肠络受损,气滞血瘀而发病,出现下利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症状。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中药口服与灌肠等方法为主,中药口服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炎症的抵抗能力。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接接触病灶,起效迅速,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还可以解决口服药物无法较好的作用于肠道末端的不足。湿热痢疾治疗芍药汤是最主要的方剂之一[11]。方中黄芩、黄连苦寒入大肠经,擅清热燥湿解毒,祛除病因,为君药[12]。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当归养血和血,兼顾湿热邪毒熏灼肠络伤阴耗血。木香、槟榔行气导滞除后重,四药相伍调和气血为臣药[13]。大黄[14]苦寒沉降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佐以少量肉桂以其辛热温通之性[15],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可防呕逆拒药,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合用缓急止痛,为佐使[16]。诸药合用,清热祛湿、调和气血,下痢可愈。
芍药汤加减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