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地方媒体如何报道突发事件

时间:2024-04-24

肖立川 孙蕾

所谓突发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但由于长期以来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认识不一。采取的手段不同,产生的结果也迥异,尤其是地方媒体面临的这方面问题更多。所以,强化对地方媒体如何报道突发事件的探讨。十分必要。

一、地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现状

由于传统惯性使然,地方媒体当今在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理方面,尚存诸多误区。常见的有三种:

一是瞒报。某些地方、部门乃至企业,对突发事件片面地认为是“负面新闻”,采取逃避媒体甚至“捂”与“压”的消极做法,或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或欺上瞒下、误导舆论,倘若被曝光真相,就兴师问罪以“告上法庭”相威胁。最后往往却是“捂”不住,受到社会的谴责和上级的查处。

二是迟报。有些地方对突发事件,不是“滚动式”地发布新闻,而是等待一切处理完毕以后才向社会公开。“新闻”变成“旧闻”,满足不了群众的信息要求,甚至影响公众的情绪稳定。譬如不久前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起初因未能及时发布污染的严重程度及处置情况,引起谣言传播,造成个别群众恐慌外逃。后来当地政府通过媒体紧急报道真相,才稳住了事态。

三是抢报。对于一些敏感、复杂、重大的突发事件或群体性事件,有些媒体未能处理好新闻规律与宣传纪律的关系,没有把握好新闻的时效性与时宜性的关系,贸然采访报道。且有偏颇不实之处,授人以柄,被人利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审时度势,“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

面对突发事件,迟报、不报显然是最大失策,唯有快报才是上策。只有第一时间把“政府想说的,群众关注的,媒体感兴趣的”的新闻发布出去。才能力求取得多赢的社会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曾提出一个流言传播公式:公众认为信息越重要,而信息越模糊不清,流言传播得就越快。如果公众不能从正常、权威的渠道获取信息,就难免猜测臆断,造成小道消息满天飞,流言、传闻泛滥成灾,甚至造成群体性恐慌和混乱。而且,当今世界,面对人际传播、手机传播、网络传播等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突发危机事件发生以后,媒体只有“实话实说”,及时向公众通报事实,让公众知道更多的真相,才能消除公众的信息饥渴。

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理,在第一时间让群众知晓实情,抢占舆论制高点,对于地方党政和有关部门,对于地方新闻媒体,都是一个亟须重视的新课题。正确引导舆论,往往可收到化弊为利、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中,起初的媒体报道遮遮掩掩,并未点明肇事奶粉,这种“保守”的报道姿态,引发公众强烈不满。当三鹿被点名后,政府打开了信息公开的大门,及时透明、充分解答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之后,媒体也及时跟进报道有关“三聚氰胺”的各种最新动态消息。如对每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奶制品抽检报告,以及制售、添加“蛋白粉”的不法分子侦察和抓捕工作等情况。正是通过媒体对“三鹿奶粉”事件及时深入的报道,广大公众的愤怒、恐慌情绪才得以疏导。

由此可见,地方媒体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要责无旁贷地从当地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审时度势,立即确定该不该报道;对应当报道的,要快速反应,严格按照宣传纪律加强新闻策划和追踪报道,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注重社会效果,帮忙而不添乱,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热点。

三、地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要把握好度

突發性公共事件分为事故灾难、自然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据有关规定。前三类事件通常可以而且必须及时发布新闻,新闻媒体和一线记者如未能及时采访报道就是失责。而对包括重大政治性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及各种重大案件在内的社会安全事件,鉴于其复杂性和敏感性,应内外有别,把握好“度”。

但我们知道,突发性事件往往无法预测,这就要求地方新闻媒体应当未雨绸缪,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积极而稳妥地应对。舆论无小事,导向最重要。地方媒体肩负服务中心大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鼓与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任。地方媒体直面群众。处于社会舆论最前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必然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所期盼、所关注的焦点。所以,地方媒体对突发事件要有强烈的导向意识,不能“有闻必报”。具体而言:一是对那些敏感性很强,容易诱发情绪,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地方形象,以及一时难以解决的复杂的突发事件,要遵守宣传纪律,不能采访炒作:二是某些带有特殊性的不宜公开报道的突发事件,可以通过“内参”等渠道反映,以利问题的处置;三是突发事件报道的数量要控制适度,防止在版面上过于集中,给人们造成“负面”因素过多的错觉。

由于地域和自身的局限,地方媒体新闻资源有限,在报道突发事件方面往往缺乏优势。而地方媒体要增强新闻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办出自身特色,抓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又至关重要。因此。对于突发事件,就要按照“重要情况让人民群众知道,重大决定让人民群众讨论”这一党的既定方针,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不隐瞒、不夸大、不冲动、不臆断,既积极又慎重地进行报道,才能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肩负起媒体的责任。

(编辑惠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