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夏培涛
(河南省滑县锦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南 滑县45640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昏、耳鸣、恶心、呕吐等,西医常给予扩血管、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头窍为病位,与肾、脾、肝关系密切,多发于中老年,因其脏腑虚弱、年老多病,痰湿化生而阻滞气机,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液不能上奉养脑,发生眩晕,故治疗以行气化痰、祛瘀活血为主[2]。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84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44~73岁,平均(58.46±7.09)岁;病程0.3~6.0年,平均(3.12±1.34)年。研究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43~75岁,平均(59.13±7.83)岁;病程0.3~7.0年,平均(3.56±1.47)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标准[3],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其他疾病所致眩晕,精神异常,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两组均给予镇静、止吐等对症治疗,根据病情控制血糖、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盐酸氟桂利嗪(山西津华晖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126)10mg,口服,日1次。
研究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药用天麻10g,半夏10g,茯苓10g,泽泻10g,橘红6g,白术30g,甘草3g,大枣2枚。乏力加党参15g、黄芪20g,耳鸣加石菖蒲15g,胸闷加薤白8g、瓜蒌10g,腹胀加枳壳15g、白蔻仁10g,痰中阻加胆南星6g、黄芩15g,失眠加珍珠母30g,呕吐频作加代赭石8g。水煎取汁400mL,分两次服用,日1剂。
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全自动血液流变仪(LBYN6Compact,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测定。
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水平,取空腹静脉血3~5mL,离心5min(4000r/min),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所用试剂、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基本痊愈:证候积分减少大于90%,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9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9%,临床症状、体征较前好转。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红细胞比容(%)治疗前 研究组 42 1.82±0.16 6.12±0.82 49.86±2.87对照组 42 1.80±0.15 6.23±0.81 49.75±2.94 t 0.591 0.619 0.174 P 0.556 0.538 0.863治疗后 研究组 42 1.46±0.14 4.12±0.89 42.11±2.96对照组 42 1.63±0.15 5.03±0.85 45.01±2.88 t 5.370 4.792 4.551 P<0.001 <0.001 <0.001时间 组别 例 血浆黏度(mPa·s)全血黏度(mPa·s)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T-1、CRP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T-1、CRP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T-1、CRP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 ET-1(ng/L)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2 140.25±10.38 93.57±10.27 3.81±0.74 1.74±0.69对照组 42 140.75±10.41 114.38±10.49 3.77±0.79 2.71±0.73 t 0.220 9.187 0.240 6.258 P 0.826 <0.001 0.811 <0.00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由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内膜损伤等导致,出现眩晕、呕吐、耳鸣等症状[4]。目前,西医常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中医“眩晕”范畴,为本虚标实证。《丹溪心法·头眩》中强调“无痰不作眩”。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因其年老久病,脏腑虚衰,气血津液不足,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水湿停聚,化生痰湿,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脑窍失养,故而眩晕。治疗以行气化痰,祛瘀活血为主[5]。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方中半夏化痰燥湿、降逆止呕,天麻祛风化痰,茯苓、白术益气健脾利湿,橘红理气化湿,泽泻利水渗湿,甘草、大枣调和脾胃。诸药配伍,共奏燥湿化痰,化瘀通络之功。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较对照组低,提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研究表明,CRP可促使炎性细胞进入血管,直接参与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为反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情变化重要指标[6]。内源性物质ET-1具有收缩血管作用,为病变程度的判断指标[7]。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血清ET-1、CRP水平较对照组低,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降低血清ET-1、CRP水平,减轻血管炎症反应,舒张血管,改善脑供血不足,缓解眩晕症状。
综上所述,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ET-1、CRP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