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时间:2024-08-31

张留龙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4例,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治疗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6~59岁,平均(43.1±2.6)岁;病程2~8个月,平均(4.3±1.2)个月。研究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35~60岁,平均(43.3±2.8)岁;病程3~8个月,平均(4.5±0.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①彩超示胆囊壁毛糙﹑壁增厚或伴胆囊结石;②胆囊造影示胆囊缩小,胆囊收缩不良,或胆囊显影淡薄,或可见胆囊结石;③间断或持续的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④有厌油腻﹑反酸﹑烧心﹑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后症状加重;⑤胆囊区有轻压痛和(或)叩击痛;⑥有急性发作及缓解交替的特点。具备①或②之一,加③~⑥中2项可确诊。

排除标准: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造血系统障碍,精神疾病,以及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食水,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平衡的紊乱,营养支持,抗菌以及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限制脂类食物摄入量。左氧氟沙星(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4166)0.2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日2次。消炎利胆片(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44022243) 6片,每天3次。连续用药14天。

研究组加用利胆疏肝消炎汤。柴胡﹑黄芩﹑生姜﹑郁金各15g,半夏﹑黄芪﹑川芎各10g,枳实﹑当归﹑赤芍﹑白术﹑大黄各12g,牛膝9g,金钱草40g,甘草6g,虎杖30g。肝胆湿热加龙胆草﹑栀子﹑茵陈;高热加生石膏﹑蒲公英﹑金银花;腹胀加厚朴﹑延胡索﹑川楝子;胆囊结石加鸡内金﹑海金砂。水煎2次口服。连续口服14天。

3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超声检查显示胆囊毛糙﹑壁厚﹑透声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超过70%,超声检查显示胆囊毛糙﹑壁厚﹑透声中改善2项。有效:症状和体征消失30%~70%,超声检查显示胆囊毛糙﹑壁厚﹑透声改善1项。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超声检查无改善。

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慢性胆囊炎属中医“黄疸”范畴。肝在右胁下,胆附于肝,二者通过经脉相连接,互相为表里,在肝的疏泄功能下,使胆汁下疏至肠,进而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功能。胆是奇恒之腑,降为顺,通为用,若患者喜欢饮酒,过度食用甘腻的食物,作息无规律,情绪过于激动,湿热在肠胃蕴结,肝郁气滞血瘀,从而导致胆囊的收缩功能下降,造成胆汁淤积,胆盐沉积,给细菌生长创造了条件,在经过慢性病理病变,最终发生慢性胆囊炎症[2]。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多“通”﹑“和”并用,以疏肝利胆﹑清热解毒﹑调和肝脾为主。利胆疏肝消炎汤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泄郁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满,枳实﹑大黄消除胀满﹑泄热结,当归﹑川芎﹑赤芍﹑牛膝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郁金﹑虎杖﹑金钱草利胆退黄﹑消肿散瘀,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大黄所含大黄素能够解痉,促进胆汁分泌,进而对乙酰胆碱引发的痉挛起到缓解作用[3]。《景岳全书》提出“大黄﹑附子为良将”。表明其能够通腑荡邪,化滞祛实。大黄﹑郁金能够使胆管扩张,括约肌松弛,对胆囊的收缩起到促进作用。郁金所含挥发油对泥沙样结石具有较强的溶化作用,还可调整胆内类脂质的代谢。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更为显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