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气虚便秘临床观察

时间:2024-08-31

姚奇鹏

(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 成都 610000)

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气虚便秘临床观察

姚奇鹏

(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气虚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四君子汤加味口服,对照组用妈咪爱口服,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气虚便秘,疗效显著。

小儿便秘;四君子汤加味;对照治疗观察

便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以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次数减少、或虽便意频而排出困难为特征,为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所致[1]。小儿便秘的发病率为 3%~8%,便秘的病因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种,其中90%便秘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仅占小部分。功能性便秘,可见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一般在婴儿期开始起病,2~4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一部分患儿存在家族史便秘[2]。笔者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便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院门诊患儿,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和证候标准。男35例、女25例,年龄8个月~12岁,病程2周~6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便秘”的诊断标准拟定。①排便时间延长,3天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②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诊断标准拟定[4]。①大便干结;②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③便意虽频,却难以排出;④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1周内自发性排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⑤1/4以上的时间肛门直肠部有堵塞感;⑥1/4以上时间需要用手协助排便。具①②③之一和④⑤⑥之一共存时可诊断为便秘。

中医证候标准:参照《现代中医儿科学》气虚便秘[5]。①大便不干硬;②便意频频;③便时努挣乏力,用力则短气汗出;④便后疲乏,面白神疲,懒言少动;⑤舌苔薄白,脉细弱。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四君子汤加味。人参5g,炒白术10g,茯苓10g,莱菔子10g,木香10g,枳壳10g,槟榔10g,火麻仁10g。每剂药先凉水浸泡0.5h,武火煎至沸后用文火煎20min,滤出药汁,再加水煎煮 20min,过滤,弃渣,将2次药汁混合搅匀,分4 次温服,每天1剂,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3岁以上每次100mL,3岁以下小儿剂量减少50%。

对照组用妈咪爱口服(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2岁及2岁以下1袋、1日2次,大于2岁2袋、1日2次,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也可加入果汁、饮料中服用,但水温不得高于40℃。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6]

痊愈:排便次数恢复正常,便质软润成形,大便通畅,无其他不适症状。显效:排便次数1~2天1次,成形软便,大便通畅。有效:排便次数2天1次,大便成香肠状,表面有裂纹,一定时间内仍存在排便困难。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典型病案

王某,男,1岁2个月,于2015年10月9日就诊。2个月前开始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前段偏干,状如羊屎,后段正常, 2日甚至4~5日排便1次,排便时肛门疼痛难忍,偶见肛裂便血,间或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伴见腹胀、纳差、夜卧不安。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指纹紫滞。前期自行予以金双歧、妈咪爱、常乐康等益生菌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诊断为便秘(气虚型),健脾行气、润肠通便。用四君子汤加味。人参5g,炒白术15g,茯苓10g,莱菔子12g,木香10g,枳壳10g,槟榔12g,火麻仁12g,山药10g,鸡内金10g,焦山楂10g,建曲10g。4剂,2天服1剂,每天4次,每次60mL。10月16日复诊,大便 2日1行,大便前面变软,后段变稀,腹胀减轻,睡眠好转,舌淡苔薄白、指纹紫。继以前方减人参、枳壳、槟榔,加太子参10g、隔山撬10g、苦荞头10g、炒麦芽10g,4剂。23日三诊,大便变软,每日1行,腹胀消失,纳眠可。嘱其多食用南瓜、红薯等杂粮及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及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6 讨 论

小儿便秘病位在大肠,但又与肝脾关系密切。表现为前段大便干燥硬松在后段软甚或稀水样便,属“虚秘”范畴。治当以补为通,使脾胃得健、升降复常、肠腑乃通[7]。采用健脾行气法。四君子汤加味方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益气补脾、滋脾液、健脾运,茯苓健脾利湿,莱菔子消食除胀,木香、枳壳、槟榔、火麻仁行气、健脾、消食,火麻仁润肠通便。全方健脾行气,可使脾胃健、升降复、肠腑通,而便秘愈。

[1]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07.

[2] 北京儿童医院. 内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5.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4] CHEY W Y,JIN H O,LEE M H,et al. Colonic motility abnormality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exhibiting 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J].Am J Gastroenterol,2001,96(5):1499-1506.

[5] 江育仁.现代中医儿科学[M].2005:180.

[6] 闰慧敏.小儿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9:190-193.

[7] 高尚社.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治疗便秘验案赏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6):4-6.

R256.352.2

B

1004-2814(2016)12-1159-02

2016-07-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