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祖清,石 荣(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1科,福建 福州 350004)
低位切开留皮桥高位挂线术式治疗肛周脓肿80例
陈祖清,石 荣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1科,福建 福州 350004)
笔者采用低位切开留皮桥高位挂线术式治疗深部肛周脓肿80例临床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男62例,女18例;年龄19~78岁,平均37.3岁;病程3~14天;MRI下脓肿分类直肠后脓肿53例(其中向左右两侧扩散形成后马蹄形脓肿17例,向单侧扩散形成半马蹄形脓肿24例,单纯直肠后脓肿12例)坐骨直肠窝脓肿24例、骨盆直肠窝脓肿3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均不同程度升高。
椎管内麻醉取效后,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0mL注射器于原发灶脓腔肛白线位置抽出部分脓液送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于抽脓点位置做长约2cm放射状切口深达脓腔,手指探查脓腔范围,比较术前影像学,破坏脓腔内纤维隔。延长放射状切口近端达肛管齿状线病变内口处,远端达脓腔外2~3cm,继发性脓腔采用弧形切口,两切口间留宽约1cm皮肤桥,修剪创面使引流通畅,取部分脓腔壁组织送病理检查。探针从原发灶脓腔顶端探入从对应直肠肠壁做一人工内口探出并引入橡皮筋挂线。术毕,常规冲洗创面,消毒、包扎。术后禁食禁饮6h,禁便24h,静滴抗生素3天。术后每日便后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0~15min后创面冲洗、引流换药。
肛门疼痛、坠胀症状消失,手术创面完全上皮化,1年内无再复发或肛瘘形成为痊愈。肛门疼痛、坠胀症状明显好转,但术后瘘管形成为好转。肛门疼痛、坠胀症状好转,但创面迁延不愈合,脓性分泌物多为无效。
80例均一次性治愈。创面愈合时间36~57天,平均43.6天。术后半年回访出现肛门漏气11例,其中3例伴有肛门漏液。术后1年回访仍有肛门漏气6例,其中1例伴有肛门漏液。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治疗难点,临床手术疗效参差不齐。低位切开留皮桥高位挂线术式常用于高位肛瘘或深部脓肿的治疗,但国内对该术式的施行没有统一规范,所以在切口的选择及挂线的处理上呈现多样化。本研究术前均行肛管直肠MRI检查判定脓肿类型及内口位置,由病变内口与肛缘做放射状线,定位于放射状线3cm范围内的脓腔为脓肿原发灶,超过此范围的脓腔称为继发性脓腔。切口设计上原发灶脓腔采用放射状切口,切口近端达肛管齿状线病变内口处,切口远端达脓腔外2~3cm,继发性脓腔采用弧形切口,两切口间留宽约1cm皮肤桥。原发灶脓腔超过齿状线部分予引入橡皮筋挂线。笔者采用低位切开留皮桥高位挂线术式治疗肛周脓肿,在术式的施行过程中,原发灶脓腔采用放射状切口,除了可以充分处理内口,还可以确保原发灶脓腔的通畅引流。在继发性脓腔的处理上,采用弧形切口,符合肛门括约肌的走形特点,最大程度上减少肛门括约肌功能损伤。此外,根据开放性切口具有向心性生长的特点,在两个不同方向切口间留皮桥,可以减少肛门变形,保护肛门形态,进而减少肛门功能损伤。原发灶脓腔高位部分采用橡皮筋挂线的方式进行慢性切开,既能减少术中出血、防止肛管变形,又能起到良好的创面引流,避免术后创面粘连或假愈合。整个疗法体现了外科微创理念在肛门破坏性手术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244.95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597-01
[收稿日期]2016-02-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