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耳针体针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时间:2024-08-31

王 容,陈 欢,敬素清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重庆 400020)

耳针体针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王 容,陈 欢,敬素清

(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重庆 400020)

目的:观察耳针体针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体针针刺,治疗组在体针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针,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针体针结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耳针;体针

我们用耳针体针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4.95±12.55)岁,病程(48.36±12.69)个月。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60.94±14.81)岁,病程(38.53±16.81)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标准[1]。①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史,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椎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射线摄片检查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的第3、4条或第3~5条,且VAS评分大于等于5分;②经X线、CT、MRI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③下肢症状以其中一侧为主,如大腿及小腿之外侧明显;④年龄25~75岁;⑤同意治疗。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②无下肢症状或下肢症状不明显;③符合纳入标准但合并腰椎结核、腰椎肿瘤,严重骨质疏松,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等内科系统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认知功能障碍或交流障碍者及精神病;④孕期或哺乳期;⑤有手术适应征。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耳针:耳针取穴为前期耳穴探测所得“耳穴阳性反应群”。太阳经组(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症状以后侧为主)取胆、小肠、膀胱、内生殖器,少阳经组(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症状以外侧为主)取胆、内生殖器、耳背肝,阳明经组(下肢疼痛或感觉异常症状以前侧为主)取胃、贲门、食道。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耳廓2次,用1寸毫针快速刺入耳穴内,进针深度为2~3分,以刺入耳廓软骨层而不刺透对侧皮肤为度,不行针,留针3天。②体针:取双侧肾俞、委中、复溜、腰痛点,患侧大肠俞、气海俞、病变节段夹脊穴。根据下肢症状辨经取穴,太阳经组取患侧环跳、承扶、殷门、承山、昆仑,少阳经组取患侧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阳明经组取患侧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患者取俯卧位,体针选穴常规消毒后,环跳穴选用3寸毫针,以舒张进针法快速进针,上下提插,以有下肢窜麻、放电感或目测到患侧小腿肌肉微颤、抽动方可。其余体针选穴用1.5寸毫针,快速进针,肾俞、复溜穴用补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使局部出现酸、麻、重、胀等得气感即可。留针20min。每周治疗3次,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若治疗未满4周临床治愈则停止治疗。

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体针取穴,不用耳针疗法,操作手法、治疗时间、频率、疗程均与治疗组相同。

3 疗效标准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及下腰痛JOA评分量表统计评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JOA评分改善率为100%。显效:腰腿疼痛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50°~70°,腰部活动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JOA评分改善率60%~99%。好转:腰腿痛减轻,直腿抬高试验30°~50°,腰部活动功能改善,影响正常工作、生活,JOA评分改善率25%~59%。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JOA评分改善率小于25%。

4 治疗结果

两组下腰痛JOA量表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下腰痛JOA量表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下腰痛JOA量表评分比较 (分,±s)

组别治疗前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治疗组对照组P 10.13±2.40 10.76±2.27 0.300 13.67±1.97 12.43±2.01 0.020 17.90±2.40 15.90±2.02 0.001 22.63±2.08 19.97±2.12 0.000 25.33±2.22 23.07±2.02 0.000

两组VAS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VAS量表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VAS量表评分比较 (分,s)

组别治疗前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治疗组对照组P 1.20±0.41 1.65±0.75 0.006 7.33±1.18 7.30±1.05 0.910 5.50±1.11 5.93±1.22 0.162 3.90±0.71 4.67±8.78 0.000 2.47±0.51 2.91±0.58 0.003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病变主要通过降低各种炎性因子、介质在血液、髓核中的含量,提高镇痛物质的含量,起到镇痛作用。耳穴治疗腰椎间盘病变的相关机制研究较少,但是有耳穴镇痛的相关研究。如杨佃会等[2]研究发现,耳穴综合疗法可调节血浆血管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平衡状态,使血管恢复正常舒缩功能,激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治疗头痛。

耳郭上有4对脑神经(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2对脊神经分布,均与中枢神经系统关联密切[3]。通过针刺、贴压、放血、割治等方法刺激耳穴,能抑制第一级中枢神经细胞、提高痛阈值,使脑干部的网状结构(主要是中缝核)调节、整合上传的痛觉冲动,减少向间脑、大脑皮质的感觉投射,耳穴的刺激冲动与疼痛冲动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发挥镇痛效应[4]。同时,可以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抑制系统,以调制疼痛、伤害性信息传入[5]。并使病区微小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致痛物质得以转运和化解而镇痛和促进疾病康复。

通过探测腰椎间盘病变患者耳穴,在耳廓上发现一些与病灶反应不一致的穴点,获得了腰椎间盘病变在耳穴的相关信息群。根据下肢的症状走行,在耳穴上也有着相对应的规律,与目前大多数医家运用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选穴位有所差别。

耳体针结合治疗椎间盘突出镇痛起效快、效果好,能明显改善腰椎功能,也进一步证实刺激耳穴阳性反应群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可增强疗效。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166-174.

[2] 杨佃会,韩晶,单秋华.耳穴综合疗法治疗缓解期普通偏头痛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浆CGRP、ET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27(8):569-571.

[3] 贾春生,李晓峰,马小顺,等.耳针沿皮透刺与直刺对肩周炎快速镇痛效应的比较[J].针刺研究,2008,33(5):342.

[4] 韩济生.针刺镇痛原理研究[J].针刺研究,1984,9(3):231-234.

[5] 张吉,张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7,27(1):72-74.

R245.319.815.3

B

1004-2814(2016)03-0245-03

2015-10-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