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时间:2024-08-31

赵文龙,南敏敏

(1.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2.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类型,占颈椎病20%~25%[1]。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6例,均为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我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34~62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年。治疗组男22例、女26例,年龄31~6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4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眩晕的诊断标准及2008年全国第3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提出的诊断标准[3-4]。①颈源性眩晕,可有猝倒史; ②仰头旋颈试验阳性; ③颈椎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寰枢关节不对称、椎体及钩椎关节增生、韧带钙化、椎间孔狭窄等; 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如耳鸣、耳聋、胸闷、心慌、视力障碍等; ⑤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血流减慢。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内科学》[5]分为肝阳上亢证、瘀血阻窍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亏虚证。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精神疾患,有甲亢及高血压病史,眼源性或耳源性眩晕,颅内肿瘤。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河南中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380) 2片,日3次。

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取百会、夹脊穴、天柱、风池、阿是穴为主穴,辨证分型取配穴。辨证为实证26例(肝阳上亢证10例,瘀血阻窍证8例,痰浊上蒙证8例),虚证22例(气血亏虚证9例,肝肾亏虚证13例)。实证肝阳上亢证取太冲、合谷、肝俞、行间、侠溪,瘀血阻窍证取膈俞、膻中、太阳,痰浊上蒙证取内关、中脘、丰隆、阴陵泉、头维。均用泻法。虚证气血亏虚证取气海、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肝肾亏虚证取肝俞、肾俞、太溪、太冲、照海,均用补法。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为0.30mm×0.40mm毫针,刺入穴位,留针30min,期间行针2次,每天治疗1次,10天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治疗组虚实证型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虚实证型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本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灵枢·海论》谓“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颈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又如《丹溪心法·头眩》谓“无痰不作眩”,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眩晕》谓眩晕“虚者居其八九”,强调“无虚不作眩”,治疗应以治虚为主。本病病机为颈部劳损,脑髓失养;或感受风寒湿邪,阻滞气机,血行受阻,经络运行不畅;或阴虚阳亢,上扰清窍。眩晕实者可由风、痰、火引起,虚者多为阴阳气血不足。

百会穴属督脉,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通督定痫功效,研究发现针刺百会能有效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 降低血流阻力指数, 改善椎动脉的供血,从而缓解眩晕等临床症状[6]。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针刺夹脊穴能畅通督脉、太阳经气血而调和阴阳,从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能缓解肌肉痉挛、椎动脉痉挛及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对椎动脉的不良刺激[7]。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是沟通头部与颈部气血的重要通道[8],有养髓通络之功效,针刺可以促进脑血管的循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改善脑组织缺血和循环障碍。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之会,是治疗眩晕的要穴,具有疏风解表、活血通窍、清利头目及和解少阳功效,有研究认为针刺风池对脑血管有扩张、解痉、收缩的作用,也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9]。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联系,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全身的作用。阿是穴是治病的最佳刺激点,同时也是疾病反映点。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用针刺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