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胡洁玲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远端取穴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观察
胡洁玲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观察远端取穴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急性期即进行远端取穴针刺治疗及用药物治疗,对照组25例急性期仅用药物治疗,急性期之后两组均予局部取穴、远端取穴针刺及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取远端取穴针刺治疗既避免了局部刺激引起的面神经局部水肿加重,又可及早控制面瘫病情,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面瘫;急性期;远端取穴;针刺;药物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急性期炎性水肿渗出,过早的进行局部针刺可能会加重面神经局部的水肿,导致面神经受压增大,更易产生变性,留下后遗症。笔者用远端取穴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既避免了局部刺激引起的面神经局部的水肿,又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现报道如下。
共50例,均为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神经内科就诊患者。均发病1~2天就诊。经CT、MRI等检查排除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耳科疾病和外伤引起的周围性面瘫。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26~69岁,平均(52.5±2.2)岁。对照组男9例,女l6例;年龄25~68岁,平均(51.7±2.1)岁。两组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神经病学》[1]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面瘫分为3期[2],急性期为发病1周以内,恢复期为发病1周~3个月,后遗症期为发病3个月~0.5年以上。
治疗组:急性期用远端取穴针刺及药物治疗。取穴合谷、足三里、太冲,针法:平补平泻,1日1次。泼尼松15mg口服,1日2次,连续5天后逐渐减量至停。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μg,肌内注射,1日1次。有病毒感染者予阿昔洛韦 0.2g,每日5次,连服7~10天。
对照组:急性期予药物治疗,药物及用法同治疗组。
两组急性期后均予局部取穴、远端取穴针刺及药物治疗。取头维、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颊车、地仓、下关、翳风、承浆、牵正、合谷、足三里、太冲,针法:平补平泻,1日1次。
两组治疗30天后统计结果。
痊愈:面瘫症状及体征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额纹及鼻唇沟完全对称。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侧感觉迟钝及运动障碍大部分恢复,静止时两侧基本对称。有效:面部表情运动及感觉部分恢复。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以渗出、水肿为主,面神经组织处于敏感阶段,若直接刺激患侧面部,易使面神经受到损伤,引起不可逆的变性。远端取穴针刺《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远道刺”,选穴方法紧密结合经脉的循行,体现了“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其循行“挟口环唇,止于鼻旁”。“面口合谷收”成为合谷穴治疗面瘫的理论基础。足阳明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环颊车,下耳前”。足三里系足阳明胃经合穴,故针刺足三里既可疏通面部脉络,又能健脾益气、养血活血,从而促进面瘫康复。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而肝经“下颊里,环唇内”。《百症赋》指出“太冲泻唇啁以速愈”。太冲既能调畅情志、行气活血,又能养血柔肝、舒筋缓急,为治疗情志不畅引发面瘫之要穴。
观察表明,面瘫急性期取远端取穴针刺既避免了局部刺激引起的面神经局部水肿加重,又可及早控制病情,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1]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马英.面瘫防治300问[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59.
[3] 陈云国,李应宏,陈晓智.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面神经麻痹104例[J]. 中医研究,2013,26(2):26-28.
R745.12
B
1004-2814(2014)12-1134-01
2014-07-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