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80例观察

时间:2024-08-31

季绣华

(江苏省张家港中心医院内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80例观察

季绣华

(江苏省张家港中心医院内科,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14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2.5%、观察组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有较好疗效。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中西医结合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5~65岁,平均(38±5.6)岁;病程1.2~15年,平均(5±5.1)年。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8岁,平均(40±6.1)岁;病程1.5~17年,平均(5.5±5.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依据《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2],《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①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渗出等,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辟变平甚或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②病理切片检查有慢性胃炎组织学改变。③脾胃湿热证主症为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脘腹痞闷,渴不欲饮。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次症为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小便黄,脉滑或濡数。应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胶体次枸椽酸铋120mg、每日4次,阿莫西林1.0g、甲硝唑0.4g、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抗生素用药14天。

观察组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半夏15g,干姜6g,黄芩15g,黄连10g,党参15g,甘草3g,白豆蔻10g,茯苓15g,白术15g,藿香10g。腹痛加用木香10g、青皮15g,腹胀加用厚朴10g、槟榔10g,嗳气频繁者加旋覆花15g(包煎)、代赭石5g(先煎),泛酸者加吴茱萸3g,病久者加用丹参10g、当归15g。每日1剂,水煎,每日3次,每次服250mL,服14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清淡饮食,禁止饮酒、浓茶。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根据2003年大连全国慢性胃炎讨论上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下显示黏膜充血水肿消失或基本消失,糜烂或出血点消失。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胃镜黏膜颜色淡红色,轻度充血,糜烂斑点和出血点大部分消失。无效:症状、体征以及胃镜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对照组显效15例(37.5%),有效14例(35%),无效11例(27.5%),总有效率72.5%。观察组显效22例(55%),有效14例(35%),无效4例(10%),总有效率9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5 体 会

半夏泻心汤方中黄芩、黄连清中焦之热,半夏、干姜辛温燥湿,党参、茯苓健脾助运、补中益气,藿香芳香化湿,厚朴行气,槟榔行肠胃积气、消痞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01-202.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11(11):674-684.

[4] 危北海.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5):295-296.

R573.39

B

1004-2814(2014)12-1138-01

2014-09-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