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刘建利
(陕西培荣中医眼科医院,陕西 岐山 722400)
化瘀通脉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刘建利
(陕西培荣中医眼科医院,陕西 岐山 722400)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服化瘀通脉汤(自拟),对照组服和血明目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2%、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明显。
视网膜静脉阻塞;化瘀通脉汤;对照治疗观察
2012年至2013年,我们自拟化瘀通脉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我院2011年至2013年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31只眼),男17例,女13例。对照组30例(30只眼),男18例,女12例。两组年龄25~65岁,病程6-30天。视网膜静脉阻塞分型,治疗组CRVO11眼、BRVO20眼,对照组CRVO10眼、BRVO20眼。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李凤鸣主编的《眼科全书》。①视力下降或有黑影漂浮。②静脉高度迂曲、扩张、网膜片状、爆炸样出血并有絮状渗出波及黄斑。③FFA示静脉充盈时间延迟,管壁渗漏,毛细血管扩张迂回,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动脉瘤。病久者可见毛细血管缺血无灌注区、黄斑水肿或视网膜新生血管。按阻塞位置分为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阻塞。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按李传课主编的《中医眼科学》。主症为眼前黑影漂浮,视物昏朦。次症为胁痛拒按,舌质暗,脉沉涩。为气虚血瘀证。
症状分级量化:①视物昏朦:0分为无,2分为视物轻微昏朦,4分为视物明显昏朦,6分为视物严重昏朦。②黑影飘动:0分为无,2分为眼前少量黑影飘动,4分为眼前黑影飘动明显,6分为眼前黑影飘动严重。③胁痛拒按:0分为无,1分为胁痛拒按轻微,2分为胁痛拒按明显,3分为胁痛拒按严重。
舌脉:舌质暗,脉沉涩。
证候病情分级:轻度为证候积分小于总分的1/3。中度为证候积分大于总分的1/3小于总分的2/3。重度为证候积分大于总分的2/3。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③年龄25~65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确诊伴有其它眼病如网脱、青光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网。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病,精神病患者。
治疗组用化瘀通脉汤。生蒲黄、炒蒲黄各5g,三七粉6g(冲服),茜草10g,郁金10g,丹参15g,川牛膝15g,赤芍10g,黄芪15g。血热者加生地15g,气虚重者黄芪加至30g,气滞明显者加香附10g。1日1剂,煎煮2次,混合煎出液,早晚饭前分服。
对照组用和血明目片(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65215),5片,1日3次,温开水送服。
两组均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统计结果。
视力每周测1次。眼底检查每周测1次。观察眼前黑影漂浮,视力下降,视物昏朦,胁痛拒按,舌质暗,脉沉涩。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患眼视力大于等于1.0,或恢复到发病前视力,眼底出血基本吸收,眼底
造影正常。显效 :视力进步大于等于4行。若视力不足0.1时,或眼前手动增至0.04以上,或33cm指数增至0.08以上,或0.02增至0.1以上,或0.03~0.05增至0.2以上,或0.06~0.08增至0.4以上。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1/2~2/3),眼底造影静脉充盈时间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有效 :视力进步大于等于2行。若视力不足0.1时,或眼前手动增至0.02以上,或33cm指数增至0.04以上,或0.02增至0.06以上,或0.03~0.05增至0.08以上,或0.06~0.08增至0.2以上。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1/3~1/2),眼底造影静脉充盈时间有所改善。无效:视力无变化或减退,视网膜出血未吸收或增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充盈时间无改善,或出现并发症。
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眼(%)
两组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CRVO与BRVO疗效比较 眼(%)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 (±s)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 (±s)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p实验组9.89±1.697.23±1.246.3220.003对照组9.06±1.548.47±1.041.0210.327 t 0.6524.269--P 0.5470.002--
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暴盲”范畴,《临床必读》称为“目衄暴盲”,彭清华主编的《中医眼科学》将其归属于“络瘀暴盲”[1]。病机为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目内。治当化瘀通脉。
然而,祛瘀之药固可消除离经之血,但也有引起再次出血的之虞,故治疗眼底出血当注重消滞化瘀通脉之法。
化瘀通脉方中黄芪补气,郁金行气化瘀,三七化瘀通脉止血,生蒲黄行血消滞,炒蒲黄调血而止血,茜草祛瘀通经、止血不留邪、活血而不妄行,川牛膝引上焦出血下行,赤芍行滞化瘀,气滞重者加青皮、香附,血热者加生地等,随症加减,疗效更佳。
[1] 彭清华.中医眼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76.
R276.741
B
1004-2814(2015)04-0283-02
2014-12-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