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观察

时间:2024-08-31

黄 超,李引刚

(1.陕西中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观察

黄 超1,李引刚2

(1.陕西中医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观察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用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对照组37例用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19%、对照组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类风湿性关节炎;加味独活寄生汤;对照治疗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病变,有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1],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李彦民教授用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RA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4例,均为我院李彦民教授工作室就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男10例、女27例,年龄20~50岁,病程2~8年。对照组37例,男7例、女30例,年龄20~50岁,病程2~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辅助检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按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2]。①晨起关节僵硬大于等于30min(大于等于6周);②大于等于3个关节肿胀(大于等于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大于等于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大于等于6周);⑤皮下结节(大于等于6周);⑥手X线片显示有明确的骨质疏松或有骨侵蚀;⑦RF阳性(滴度>1∶32)为参考。具备大于等于4条即可确诊。

中医诊断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①风寒湿阻: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痛剧,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浮紧。②痰瘀互结:关节漫肿日久,僵硬变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锥刺,昼轻夜重,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③风湿热郁:关节红肿疼痛,晨僵,活动受限,兼有恶风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便干尿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数。④肾虚寒凝:关节胀疼,晨僵,活动不利,畏寒怕冷,神倦懒动,腰背酸痛,俯仰不利,天气寒冷加重,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⑤肝肾亏虚:病久关节肿胀畸形,屈伸不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伴有头晕耳鸣,盗汗,失眠,舌质淡红苔白或少津,脉沉细数或沉细弱。⑥气血亏虚:关节胀疼,僵硬,麻木不仁,行动艰难,面色泛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之感受风寒湿邪兼肝肾亏虚;②年龄在 20~50岁之间的男性或女性,病程2~8年;③首次治疗或者首次采用中医药治疗;④自愿接受治疗且依从性好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感受风寒湿邪兼肝肾亏虚者;②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50岁;③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④神经及精神病患者;⑤肾脏疾病患者;⑥血液系统疾病患者[4];⑦中药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加味独活寄生汤。独活6g,防风6g,川芎6g,牛膝6g,桑寄生18g,秦艽12g,杜仲12g,当归12g,茯苓12g,党参12g,熟地15g,白芍10g,细辛3g,甘草3g,肉桂(焗冲)2g,威灵仙12g,狗脊9g,路路通9g,木瓜9g,羌活9g[5]。痛甚酌加醋延胡索、乳香,寒甚酌加制附子、制川乌,湿重加苍术、防己,脾虚纳差酌加砂仁、白术。每日1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温服。

对照组:吲哚美辛栓每晚睡前1粒(100mg),纳肛。

两组均2周为一疗程,用3个疗程。治疗期间按常规对症处理合并症。

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实验室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好转,主要实验室指标趋于正常。有效:主要症状有所改善,主要实验室指标有所下降。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加重。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RA属“中医”痹证范畴,发病内因为正虚卫外不固,感受外邪为发病外在条件,不通则痛是基本病机[6]。加味独活寄生汤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功效。方中独活、羌活祛风湿,止痛,解表。威灵仙辛散温通,走窜力强,通行十二经,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秦艽舒筋活络,流利关节。细辛、防风、路路通、木瓜、肉桂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络。桑寄生、杜仲、牛膝、金毛狗脊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全方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7]。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1] 胥少汀.实用骨伤科学[M]. 3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309 -1316.

[2] 陈孝平.外科学[M]. 2版. 北京:人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74 -107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11 -216.

[4] 杨世杰.药理学[M]. 2版. 北京: 人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9 -174.

[5] 王和鸣. 中医骨伤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72.

[6]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63-470.

[7] 顿宝生,周永学. 方剂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365-366.

R255.693.22

B

1004-2814(2015)04-0296-02

2014-11-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