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8例观察

时间:2024-08-31

冯红伟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2例,均为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 70.5±12.3)岁,病程(4.6±1.8)年,心功能III级25例、心功能IV级13例,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EF值)(32.7±11.3)%,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1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肺心病2例、酒精性心肌病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69.7±11.2)岁,病程(4.3±2.1)年,心功能III级23例、心功能IV级11例,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EF值)(33.2±10.5)%,冠心病15例、高血压病1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肺心病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原发心脏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①按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②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1],心功能III~Ⅳ级;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45%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痰饮阻肺证标准。主症为心悸气急,咳嗽喘促,不能平卧,咳白痰或黄痰,胸脘痞闷,双下肢水肿。次症为头晕目眩,尿少腹胀,或伴痰鸣,或发热口渴。舌淡暗或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排除标准:①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II级以下;②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③急性心力衰竭;④重度心律失常、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⑤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⑥过敏体质。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氢氯噻嗪片25mg、螺内酯片20mg、日3次、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5mg、日3次、口服,地高辛片0.125mg、日1次、口服,卡托普利片12.5mg、日3次,口服,美托洛尔片12.5mg、日2次、口服。同时按照实际病情进行药物调整。

治疗组加用健脾利水方(自拟)。茯苓30g,白术10g,黄芪15g,党参10g,猪苓15g,泽泻15g,车前子30g,葶苈子15g,桂枝9g。痰热盛者加竹茹、黄芩、石菖蒲,血瘀甚者加川芎、当归、丹参,阴虚者加麦冬、生地,阳虚明显者加附子、改桂枝为肉桂。每日1剂,头煎加水600mL、煎取300mL,二煎加水400mL、煎取300mL,两煎混合,早餐后1h及晚餐前1h各温服300mL。

两组疗程均为20天。

3 疗效标准

心功能疗效标准根据《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3]。显效:心功能恢复到I级。有效:心功能改善一级以上,达到II~III级,未达到I级。无效:治疗前后心功能为同级。加重:心功能恶化或死亡。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参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制定[3]。①计量评分。4分为心悸气急,咳嗽喘促,端坐呼吸,不能平卧,面晦唇暗,青筋暴露,乏力自汗,咳白痰或黄痰,胸脘痞闷,双下肢水肿,头晕目眩,尿少腹胀,或伴痰鸣,或发热口渴,舌脉异常等症明显,持续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3分为各症状明显,经常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2分为各症状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1分为各症状较轻,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0分为无症状。②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有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50%~70%。无效:治疗后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50%。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

4 治疗结果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8例(47.4%),有效17例(44.7%),无效3例(7.9%),加重0例,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显效8例(23.5%),有效16例(47.1%),无效9例(26.5%),加重1例(2.9%),总有效率70.6%。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EF值)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EF值)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EF值)比较 (±s)

组别 n 时间 EF值治疗组 38 治疗前治疗后32.7%±11.3%37.9%±10.2%对照组 34 治疗前治疗后33.2%±10.5%37.6%±11.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0例(52.6%),有效15例(39.5%),无效3例(7.9),加重0例,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显效9例(26.5%),有效15例(44.1%),无效9例(26.5%),加重1例(2.9%),总有效率70.6%。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电解质紊乱比较。治疗组出现低钾血症2例,低钠低氯血症1例。对照组出现低钾血症5例,低钠低氯血症2例。

5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为久病或劳倦过度,正气亏虚,水液气血运化失常,气滞水停,血脉瘀阻所致。主要病机为气虚、水停、血瘀。治疗当以补气、利水、活血为法。健脾利水方中茯苓、白术、黄芪、党参健脾益气,黄芪可改善心肌顺应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猪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健脾,可改善体循环及肺循环瘀血而减轻心衰症状体征;葶苈子宣肺平喘、利尿强心;桂枝温心阳,利水饮,通血脉。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水、温通心脉、宣肺平喘之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可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从而改善预后。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9-17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80.

[3]沈绍功,王承德,闫希军.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4-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