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天麻钩藤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时间:2024-08-31

吴菊香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6)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们用天麻钩藤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0~80岁,平均(67.3±8.2)岁;病程5~15年,平均(7.5±3.2)年;轻度26例,中度19例,重度5例;SBP平均(165.12±12.50)mmHg,DBP平均(101.31±8.39)mmHg。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1~82岁,平均(66.5±7.8)岁;病程5~14年,平均(7.2±3.5)年;轻度25例,中度19例,重度6例;SBP平均(167.72±12.62)mmHg,DBP平均(100.85±8.34)mmH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2011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标准[1]。③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阳上亢证的诊断标准。④无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结缔组织病;⑤无严重并发症;⑥生命体征稳定。

排除标准:①心、肾、肝功能衰竭;②脑卒中,大动脉炎,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③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④恶性肿瘤;⑤继发性高血压;⑥有精神病,神经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氨氯地平(山西康立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724)起始剂量5mg,每日1次,以后根据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但不能超过每日10mg。

观察组加用天麻钩藤饮。天麻15g,钩藤15g,黄芩15g,石决明12g,栀子12g,茯神25g,夜交藤25g,桑寄生25g,益母草18g,川牛膝15g,杜仲18g。四肢麻木者加木瓜10g、全蝎10g以活络熄风,心烦肝郁者加柴胡15g以疏肝除烦,血糖偏高者加葛根10g、苍术10g以养阴生津,舌苔厚腻、舌体胖大加茯苓12g、薏苡仁10g以健脾燥湿利水,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10g安神。水煎,日1次,分2次温服。

两组均治疗5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3 观察指标[2]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舒张压(DBP)降至正常或下降大于20mmHg、DBP下降大于10mmHg并且血压降低到正常范围内,或收缩压(SBP)下降大于等于30mmHg或降至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DBP下降10~19mmHg或DBP下降没有达到10mmHg但降到正常范围,或SBP下降大于30mmHg。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有所加重,血压降低不明显。

血压采用标准水银血压仪进行坐位血压测定,每周测量血压1~2次,于8∶00~10∶00测量,测量前休息10min,坐位测量右上肢测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5min,取平均值。

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s )、频数表示,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mmHg,±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mmHg,±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SBP 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65.12±12.50 114.46±15.32△ 101.31±8.39 84.45±11.34△对照组 50 167.72±12.62 126.17±15.21 100.85±8.34 97.12±7.24

5 讨 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治疗宜平肝潜阳、滋补肝肾[3]。天麻钩藤饮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性味咸平、平肝潜阳、除热明目,牛膝引血下行共为臣药[3]。黄芩、栀子清肝降火,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益母草活血利水,朱茯神、夜交藤宁心安神,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养肝肾、清火熄风、去除眩晕之效[4]。天麻钩藤饮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近期疗效较好,能够显著降低血压。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邱泽安.天麻钩藤饮治疗社区高血压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5):252-253.

[3]李雅君.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6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3):76-77.

[4]张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30例[J].陕西中医,2012,33(9):1170-11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