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曹 锐,冉彦夫,周世强
(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二科,重庆404000)
2010年至2013年,我们采用国产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断指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26例,男19例,女7例;不完全性指离断12例,完全性指离断14例;近节指骨平面离断18例,中节离断8例;拇指2例,食指8例,中指9例,环指7例;电锯伤17例,切割伤6例,机器绞伤3例。
采用臂丛或指根神经阻滞麻醉,按照断指再植手术常规方法,显微清创、先镜下清创标记两断端的血管神经,肌腱两断端备用。远近骨折端分别酌情短缩3~5mm,如关节囊完整则将骨干一侧进行短缩,两骨断面尽量嵌合紧密,对线良好。选用2.0mm钻头,屈曲指间关节,沿远端髓腔向关节髁间方向钻孔,复位后再逆行钻入近端髓腔,测量骨孔长度(即短缩后的指骨全长),切取比实际测量长度短1mm的可吸收棒,从髁部骨孔推入近端髓腔,挤压指骨断端使其嵌插紧密,并将可吸收棒尾部埋于近节指骨关节面下。骨折固定后按断指再植顺序依次修复肌腱、吻合血管、吻合神经,无张力缝合皮肤,石膏外固定[1]。术后患肢保暖,予以“三抗”(抗感染、抗痉挛、抗凝)治疗,术后2周可以做有控制的功能锻炼,动作缓慢、轻柔,术后5~6周,拆石膏后主动加被动功能锻炼。
随访3~12个月,再植成活24例(92.3%),X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断端松动、移位,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美国手外科协会评分(TAFS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21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6.1%。
以往进行断指再植手术时,常用克氏针贯穿固定,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成本低,但需要贯穿关节固定而对关节面造成损伤,若针尾接近关节面时可刺激关节囊或肌腱从而导致肌腱粘连和关节囊挛缩。由于固定并不牢靠,需要维持较长的固定时间(6~8周),从而影响手指活动及后期的功能恢复。微型钢板内固定可牢固固定,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但断指再植时手术时间长,需要修复的组织多而繁琐,要求操作精细,复位固定过程耗时长,需二次手术拆除[2]。
可吸收棒是由高分子聚合物(poly-L-lactide acid,PLLA)经特殊加工制成。PLLA具有无毒、无刺激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体内首先降解为乳酸,再经三羧酸循环代谢为H2O和CO2。由于可吸收棒分子结构特异,植入人体2h后其韧性增加的同时发生膨胀,因此具有一定的自锁作用,能对骨折部位起到稳定的固定效果。其在体液和体温作用下会发生纵向收缩现象,使复位后的骨折产生加压作用。PLLA材料植入骨内需要3~12个月才失去机械强度,其所维持的时间足以满足掌指骨骨折临床愈合的需要。PLLA材料最后被完全吸收,最终降解产物为CO2[3]。
可吸收棒作为断指再植的髓内固定物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操作简便快捷、为修复血管神经预留较多时间;②无需固定指骨远近关节,避免损伤关节,髓内固定不影响肌腱的滑动和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有利于功能的早期康复[4];③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恢复关节功能;④可吸收棒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不会引起组织炎性反应;⑤不用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材料,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和费用。
[1]黄潮桐,李敬矿,朱家恺,等.断指再植指骨可吸收髓内钉固定的临床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3):204-206.
[2]曹文宏,刘新阁,王德芬,等.微型钢板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4):340-341.
[3]熊革,栗鹏程,诸寅,等.可吸收材料固定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8):486-487.
[4]刘芝菊,章伟文,韩常香,等.断指再植的功能恢复[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13(2):5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