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淮安市

时间:2024-08-31

淮安市农机局党委书记、局长 印亚琴

2014年,淮安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机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调结构、优布局、强主体、提水平”的发展思路,坚持创新引领,突出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机械化,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现了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突破560万kW,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淮安区、盱眙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区)。

2015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立足一个“快”字,突出一个“抓”字,注重一个“好”字,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开创淮安农机化发展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着力提升两个水平。一是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重点完善水稻机械化种植区域布局,积极推广应用流水线播种、规模化育秧新技术,大力培植作业规模在200 hm2以上的示范型机插秧服务组织,扎实抓好小麦机播、施肥、保墒、镇压和秸秆还田等技术集成,确保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87%。二是提升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以高效设施农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推广应用设施蔬菜、高效水产、规模养殖等关键环节机械,力争全年新增特色农机8000台套以上,新建市级特色农机示范基地10个,全市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55%。

(2)重点推进三项工程。一是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统筹规划补贴资金使用方向,优先发展农业生产重点领域急需机械,全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3000台、大型秸秆还田机2000台、水稻插秧机2000标准台、大型秸秆还田机2000台、粮食烘干机械300台,并依托农机合作社,在每个县(区)建成2~3个综合性粮食烘干基地。二是农机合作社提质增效工程。进一步加快农机合作社“双主体”建设步伐,认真组织实施省、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积极开展“联耕、联种、联管、联营”探索试点,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多渠道解决农机合作社融资、用地等发展难题,力争全年新增农机合作社150个以上,流转土地总面积达25 khm2,创建省级农机示范社15个。三是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工程。精心组织实施省、市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大力推广切碎还田、反转灭茬、犁旋一体、捡拾打捆、固化打包等作业技术,重点发展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还田机械,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承担重点区域作业任务,确保全年秸秆机械化还田率不低于60%。

(3)统筹抓好四项举措。一是推进农机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机合作社,深入推进项目化、基地化和科技化“三化融合”,积极构建成套技术体系,加快水稻生产、粮食烘干及精加工、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等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全市农机化发展提档升级。二是加快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创建步伐。积极争取市政府尽快出台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施意见,全面启动示范创建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各县(区)政府示范创建主体责任,力争金湖、洪泽在2015年,盱眙、清浦在2016年,涟水、淮阴、淮安在2017年完成创建任务。三是强化项目资金投入保障。多渠道争取省级以上农机化项目资金,加快构建地方扶持农机化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力争全年省级以上财政投入3亿元以上,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超过8000万元。四是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全力抓好夏秋两季抢收抢种,加强机具调度,实行信息互通,推进区域合作,强化技术支持,落实服务保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进一步加大农机安全管理创新力度,全面落实安全惠民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扎实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全年培训农机手15000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000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