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泰州市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浅析

时间:2024-08-31

黄毅成

近年来,随着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留守农民老年化现象严重,部分地区直播稻开始回潮。由于直播稻病虫害、草害严重,农药使用量大,稻谷品质差,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江苏省政府已将“直播改机插”作为农业生产“三改一创建”的重点内容,要求各地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泰州市各级农机部门按照省农机局的总体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因地制宜地推广机插秧技术,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已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1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

全市现有插秧机7260台,其中步进式4478台、高速机2782台,高速机占38%。2014年该市水稻适宜机械化种植面积159.96 khm2。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122.45 khm2,机插率为77%;机直播面积18 khm2,占11.7%。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88.7%(详见表 1)。

表1 2014年泰州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

1.1 高速插秧机增长速度快

2010年之前全市插秧机保有量为4121台,2011年新增步进式插秧机426台、高速机217台,2012年新增步进式插秧机115台、高速机594台,2013年新增步进式插秧机105台、高速机1038台,2014年新增步进式插秧机53台、高速机819台,四年新增插秧机数量超过前十年总和。

1.2 奖补资金推动力强

2012年之前,市、市(区)两级财政对步进式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补贴金额分别稳定在3000~3500元/台和20000~30000元/台。2013-2014年,各市(区)均出台了政策,对规模化育秧和新增机具作业进行补贴,提高机手作业积极性,提升机具使用效率。

1.3 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快

2014年全市以开展机插秧为主的合作组织达到581个,合作组织机插面积79.33 khm2,占机插总面积的65%。

1.4 机插秧技术培训实

按照每台步进式机培训1人以上、每台高速机培训3人以上的标准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推广一台成功使用一台,安全高效地完成机插作业。

1.5 工厂化育秧起步好

全市育秧流水线保有量超过100套,工厂化育秧基地已具雏形。

2 机插秧优势分析

近年来,泰州市水稻种植主要有机插秧和直播两种方式。相对于直播稻,机插秧技术是江苏省近几年来出现的新型栽培方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稳产高产

机插秧播种期比直播稻提前10~15天,机插秧苗符合“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要求。在机插秧示范方,水稻平均亩产可达700~800 kg。

2.2 作业效率高

一般步进式插秧机作业效率为1 hm2/d,乘坐式插秧机作业效率为2.67~3.33 hm2/d。

2.3 作业标准化程度高

越来越多的机手、农机合作社开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供秧、统一栽插”作业服务,促进了水稻标准化生产。

2.4 社会效益好

机插秧通风透光,杂草杂稻少,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是绿色有机食品首选种植方式。

2.5 农户收益高

机插秧虽然初期的作业投入较大,但综合后期的大田管理和粮食收获,相对于直播稻每亩可增收200元以上,全年可为全市农民省工节本3.6亿元以上。

3 经验与体会

3.1 行政推动是现阶段机插秧技术推广的保障

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稻种植机械化推进工作。2012年年初市政府出台了《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意见〉》。2013年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意义,明确由政府部门牵头分解目标任务、出台考核办法、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由农机部门负责宣传、培训、推广等各项具体工作。要求各部门加强督查,强化各项保障措施,落实作业面积,确保工作实效。

3.2 配套补贴资金的落实是完成目标任务的关键

现阶段,插秧机特别是高速插秧机价格居高不下,是机插秧作业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江苏省实行“全价购机”补贴政策后,农民购机投入加大,一些地方出现机手要购机但资金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通过配套机具补贴、作业补贴等方式为机手降低投入成本;同时,可采取优惠信贷、补贴贷款利息等办法为机手解决燃眉之急,提高机手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3.3 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技术推广的保证

近年来,机具数量不断增多,机型升级换代速度加快,如何管理、使用好农机,确保每台机具保持良好的作业状态、发挥出最佳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农机培训部门应对有购机意向的农民进行培训,普及推广机插秧技术。插秧机送达农户后,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跟踪到位,对新机具进行检查和调试,并记录联系方式和作业地点,方便跟踪服务。农忙时节,还需要组织厂家技术人员开展指导服务,确保作业质量。

3.4 规模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泰州市主要农作物的耕、翻、收、植保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机械化栽插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小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迅猛发展。2012年之前,该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只有106个,2014年已经发展到953个。专业农机合作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插秧机作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4 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4.1 土地经营模式的制约

泰州市水稻种植面积在200 khm2左右,人均面积不足0.07 hm2,靖江、高港等地的人均面积不足0.03 hm2,田块分布零散,种植规模小,品种不一,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且作业成本高。

4.2 资金投入的制约

对机手来讲,购买高速插秧机一次性需投入10万元/台,年作业时间只能持续1个月左右,作业时间短,季节性强,机具利用率低。对农民来讲,前期进行机械化作业需一次性投入2250~3000元/hm2,作业成本大大高于直播稻。

4.3 技术接受程度的制约

现在农村劳动力大多数是妇女和老人,这部分人年龄大、文化水平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机插秧作为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出现时间相对较短,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育秧技术,普通农户难以完全掌握,稍有不慎,将导致无秧可插。加之大多数农民受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对机插秧有一种畏惧心理,推广使用机插秧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4.4 服务模式的制约

现行的服务模式主要有“机手+农户”和“合作社+农户”两种。上档次、上规模的机插秧专业合作组织很少,没有形成社会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5 对策建议

5.1 大力推进社会化、规模化育秧

要大力扶持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对农民购置立体化育秧所需要的大棚、喷滴灌设备、钢架和秧盘等进行补贴或奖励。要强化技术指导力量,鼓励农机合作社为周边的村、镇提供统一育秧、统一供秧、统一栽插服务,节约耕地,降低育秧成本,简化技术路线,保证秧苗的生长期和质量,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5.2 培植全托管式的农机服务组织

大中拖秸秆还田集成机插秧是提高麦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成功技术路线,不仅能降低种田成本、增加收益,还将促进农机手转变成新型职业农民。因此,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统一机手管理,有利于提高机手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杜绝偷工减料、降低作业标准现象的发生。

5.3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要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以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采取土地流转、股份制、实物制、租赁制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使用权与租赁经营权相分离。通过土地的相对集中,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4 提高机具使用效益

要积极组织跨区作业,延长机具使用时间,提高使用效益。同时,为减少机具非作业性损坏,要对购买机具较多的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在机库建设用地的审批上开辟绿色通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