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泰州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调研及思考

时间:2024-08-31

杨 峰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也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对于促进农业集约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缩小工农差别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 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泰州市农机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但对照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该市农机化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1 农机数量逐步增加,但缺口仍然较大

截至2012年底,全市主要农机保有量约16万多台(套),其中水稻插秧机7 200多台,农机总动力247万kW,固定资产总值22亿元。对照基本实现农机化的目标要求,全市还需增加主要农机具近4万台(套),其中水稻插秧机约4 000台。

1.2 农机作业水平逐步提高,但核心环节亟待突破

该市小麦生产全过程以及农田排灌、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只有51%,其中机插率47.5%。虽然2013年靖江市、海陵区、高港区通过了省级验收,但由于三个市(区)水稻种植面积小,对泰州市整体水平带动不大。

1.3 农机社会化服务逐步加强,但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全市现有农机合作社139个,资产总额2.3亿元,其中省三星级以上的28个。农机经销企业15个、配件销售点387个、维修点119个,2012年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近4亿元。农机合作社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但该市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发展能力不强:一是覆盖不广,平均每个乡镇不到2个合作社,有些乡镇空白;二是合作程度不高,农机户加入合作社的比重仅为22%;三是作业能力不强,合作社作业面积占机械作业总面积的比重不足二分之一。

1.4 农机培训范围逐步扩大,但农机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该市积极组织农机技术骨干、基层农机技术人员等进行培训,每年举办培训约150班次,培训机手1万人以上。但获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农机手不足四分之一,一些农机手对农机的维修、保养以及农艺知识了解不深、掌握不全面。

1.5 农机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但特色农机研发力度不大

该市常发锋陵、宇成集团、裕华制冷等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都进入了全国和省级农机推广补贴目录,在同类产品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常发锋陵收割机在民族品牌中全国销量第一。但这些农机企业在围绕银杏、香葱、芋头、莲藕等该市特色农产品,自主或联合研发适合、实用、高性能的特色农机上成效不大。

2 制约瓶颈及原因

2.1 财政投入少,银行贷款难

财政对农机投入不足,对农机购置和农机合作社发展、农机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加之宅基地、农房、农机具等不能用于抵押贷款,客观上影响了农民购机和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

2.2 机库用地难,土地不集中,设施不到位

在机库建设上,《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第36条规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业机械存放场库用地按农业生产用地办理手续”,但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审批非常严格,全市仅有机库110个,大部分农机长年露天存放,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在土地经营上,现阶段全市土地规模化程度不高,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大农机、小田块”格局增加了农机作业的成本,制约了机械化发展。在配套设施上,一些乡镇、村组机耕桥、机耕路没有完全建设到位,特别是在一些水面较多、田间路较窄的地方,大中型农机无法下田作业。

2.3 思想认识不足,专业人才缺乏

一些干部对推进农机化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得力;一些农民对粮食产量、效益要求不高,缺乏农业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机推广。而在人才方面,一缺有资本、有胆识、有闯劲的合作社带头人;二缺懂技术、肯吃苦、有精力的农机手;三缺尽职尽责、乐于奉献、扎根农村的基层农机推广人员。

3 思考及建议

3.1 明确一个目标

泰州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都应当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对照“力争在2016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要提前一年,力争在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3.2 突出三个重点

(1)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一方面,立足当前,抓重点,上总量。通过大幅度增加农机保有量、大力度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大面积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快速提高农机化水平。特别要突出水稻种植这个薄弱环节,加大插秧机的推广应用,尽快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基本消除水稻直播现象。另一方面,立足长远,调结构,提水平。推动农机化发展由注重总量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优化农机结构,发展大中型、高效能、复式多功能的农机转变;农机作业重点由耕作、收割等部分环节向包括种植、灌溉、植保、烘干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作业延伸;农机作业领域由主要农作物向高效设施和特色农业拓展。

(2)大力开展达标创建活动。按照“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工作思路,重点在市(区)、乡镇(街道)、农业园区三个层面,广泛开展“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达标创建”活动,并进行表彰授牌。今后3年,确保每年不低于30%的市(区)、乡镇(街道)、农业园区达标。

(3)强力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按照“扩量、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并重,推动农机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一是主体多元化。鼓励各类主体以农机、技术、土地、资金等多种形式入股,培育发展农机大户联合型、农村能人带动型、种粮大户发起型、农机企业兴办型、农村集体创办型、基层农机服务机构领办型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社。到2015年,力争每个行政村至少成立1个农机合作社,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达1 000个以上。二是发展市场化。在农机合作社、社员以及农户之间,构建形成以农业生产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更加紧密的市场化合作机制,推行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的“六统一”服务内容,探索菜单式、托管式、承包式和跨区作业等服务形式。三是管理规范化。坚持“边发展、边规范、边提高”,引导合作社进一步完善章程、健全机制、规范运营。四是服务品牌化。全面开展星级合作社评比活动,打造一批服务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农机合作社品牌。到2015年,创建省星级合作社300个以上。

3.3 提供五大保障

(1)组织领导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农机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牛鼻子”,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农机工作,分管负责人要认真研究、具体布置、定期检查农机工作。市政府与各市(区)、市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单位,责任措施落实到人。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认真做好农机化水平监测评价工作。制订专项考核办法,加大这项工作在全市“三农”考核中的份额,每年在全市三干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2)政策资金保障。制订符合泰州实际的农机化发展规划、工作意见和农机购置补贴办法,促进农机化加快发展。资金投入方面,建议整合有关支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农机化发展专项资金;协调支农金融单位探索抵押贷款、分期付款的办法,调动农机合作社和农民购置农机的积极性;鼓励农民采取联合协作、股份合作等办法合股购置农机。税费优惠方面,免征免收农机作业和服务过程中的有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车辆通行费等。机库建设方面,在规划、用地上积极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三库二间一室”(机库、配件库、油库和维修间、烘干加工间及培训室),改善农机保养和服务条件;对建设用地问题,经批准后在非基本农田的农村集体用地中统筹安排,或者利用现有的旧厂房、旧校舍、旧办公房等进行改造;对达到规模、面积等要求的机库,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基础设施方面,将机耕路、机耕桥建设纳入有关规划并同步实施,为大中型农机无障碍入田作业提供条件。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在农机项目建设上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上优先倾斜,有关信贷支持上优先考虑。

(3)技术服务保障。加强技术培训,着眼于农机科研、管理、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突出农机宣传推广、技术维修、管理服务和农艺技术普及等关键环节,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培训活动;着力形成以市级培训为核心,县级职业技能培训点、农机化技术学校为主体,农机企业、合作组织、社会驾校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重点的农机培训体系。加强技术服务,建立农机技术和维修服务队,建设规模化、工厂化、商品化育秧中心。加强技术研发,研制开发适用于泰州本土的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并加大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强购机服务,建设集农机展示、销售、维修、保养、二手农机置换于一体的农机4S店,让农民购买到更加称心、实惠的农机产品。

(4)体制机制保障。积极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由“户户有田、户户种田”向“能人种田、合作社种田、规模化种田”转变;推进农村金融机制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农机化发展;理顺农机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县(区)两级农机部门的力量,帮助乡镇农机站(所)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基层农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舆论宣传保障。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农机作业的比较优势、比较效益和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市政府扶持农机发展、实行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让农机工作广为人知、扶持政策家喻户晓;大力宣传农机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