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加大力度 全面推进 沛县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

时间:2024-08-31

黄广亚 张 建

近年来,沛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完成农业机械化创建为抓手,立足增装备、调结构、抓培训、推技术、促生产、保安全,全力做好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推动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农机化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1 玉米生产机械化实施情况

玉米是沛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2年种植面积1.12万hm2,主要分布在张寨、张庄、敬安、河口、栖山、鹿楼、朱寨等7个镇,约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3%。近年来,该县采取政策扶持、宣传培训、现场演示、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辐射带动等多种形式,整村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大力宣传和推广机械化播种、收获和秸秆还田三项技术,玉米生产机械化实现新跨越。2012年2月顺利通过江苏省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专家论证。全年推广玉米播种机107台、收获机90台、秸秆还田机187台,保有量分别达到1 356台、286台、1 219台,完成机械化作业面积分别为9.57 khm2、8.97 khm2、9.89 khm2,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92%、86%、95%,圆满完成基本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各项工作目标。

2 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成效

通过实施玉米生产机械化,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实现了机手增收、农民得益、农机化水平提高的多赢目标。

(1)农机装备与作业水平大幅提高。大量玉米生产机械的推广应用,使该县玉米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玉米收获机械化实现重大突破。2012年全县机收水平由原来的67%提高到86%,增加19个百分点。玉米收获机械的推广,也助推了一家一户的零散种植方式向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

(2)先进适用作业技术有效普及。随着玉米生产机械的推广应用,玉米机械化板茬免耕播种、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玉米生产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成为农民欢迎的农业新技术,保障了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

(3)社会化服务市场日趋活跃。在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过程中,以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为载体,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借鉴跨区作业经验,大力培育玉米机播、机收、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市场,大力发展从事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玉米机械化生产组织化程度。目前,该县专门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达到87个,有效提高了机具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4)农机作业手收入明显增加。农民购置的玉米生产机械在为本地搞好作业服务的同时,多数都到临近省市参加跨区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12年该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本地平均单机作业面积都在31.33 hm2以上,跨区作业面积26.67 hm2以上,作业收费按1 050元/hm2计算,每台机械收益达到6万元,纯收入达到4万元。

(5)典型示范效应日益增强。该县在7 个玉米主产镇建立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区,统一连片种植,统一机械化收获,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了“以点促户” “以户带村” “以村带镇”“以镇带县”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整体推进格局,提高了广大农民的认识,扩大了社会影响。

3 玉米生产机械化推进措施

3.1 行政手段推动

(1)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口部门和有关镇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在全县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合力,共同抓好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工作局面,为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出台政策意见。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加快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实施意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农机局根据实施意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和工作节点;各镇相应出台贯彻意见,把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环节,实行组织、人员、措施三到位,全力抓好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

(3)加强督导考核。县委、县政府把玉米生产机械化纳入对镇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并将考核分值提高到15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对各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在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深入镇村督查指导,县人大、政协领导也积极开展专题视察和实地检查,协调解决在玉米生产机械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顺利开展。

3.2 补贴政策拉动

不断加大农机投入力度,是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重要前提。该县在实施农机补贴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农机户、农机合作社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农民购买玉米机械和其他先进适用农机具。对玉米生产机械优先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省农机科技入户和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对农机合作社重点安排玉米“三新”工程和机库建设项目。县政府制定相应补助政策,县财政拨款200万元用于玉米生产机械的二次补贴,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每台补贴1万~1.5万元,玉米播种机每台补贴0.1万元,秸秆还田机每台补贴0.05万元;镇财政也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每台进行0.2万元的三次补贴。同时,县财政还专门拨出50万元奖励资金和80万元工作推动经费,为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创造良好条件。

3.3 宣传培训互动

(1)媒体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专栏、宣传资料片向农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出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提高了农民群众对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知晓率和使用率。

(2)巡回展示。选择一大批经济基础较好、村干部负责任、群众接受新事物能力强、长期实行统一农机作业的镇村,组织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精量播种机等新机具进行现场展示和机具演示,让农民真正认识到先进机具的高效作用。

(3)参观学习。组织村组干部、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种田能手和农机大户到山东巨明、大丰等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厂家和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的地方参观考察,提高农民使用玉米生产机械的积极性。

(4)集中培训。针对玉米生产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分期分批开展大规模玉米机械化播种和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技能培训班,广泛传授玉米播种、收获操作技术要领和维修保养技术。7个玉米主产镇也在玉米播种和收获前分别组织培训班,通过技术讲解和现场示范,使农民及时掌握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近年来,该县累计利用新闻媒体宣传65次,深入镇村流动宣传13次,粉刷标语780个,悬挂横幅520条,发放技术资料5万份,到桓台、兖州等地实地考察6次,召开现场会36次,组织县、镇两级培训班45次,培训人员4 000余人次。

3.4 技术服务驱动

(1)制定技术路线。根据该县玉米生产实际情况,分别研究制定春玉米和夏玉米机械化生产作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2)印发指导意见。编制印发玉米机械化播种、收获和秸秆还田技术资料,指导农民开展机械化作业。

(3)搞好机具选型。针对农机手和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需要,组织开展玉米收获机选型试验和技术推广工作,及时为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的玉米生产机械。

(4)开展跟踪服务。强化对农机手特别是新购农户的业务培训和科技入户引导,提高农机手掌握运用玉米生产机械的能力。同时,在玉米种收期间,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和全县187个农机维修网点全力开展技术指导和维修服务活动,使新机具、新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确保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顺利进行。

3.5 典型示范带动

重点在7个玉米种植主产镇组织开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每镇建立2个玉米生产机械化核心村、2个千亩核心方,着力把示范基地建好、管好、做大、做强。依托示范基地,搞好经验总结,形成技术规范或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算,教会农民干,做到点增多、面扩大,提高农民投资经营玉米生产机械的热情。

3.6 市场引导助动

积极培育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市场,建设玉米收获机械化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玉米收获机械化供求信息,引领农机手开展玉米生产社会化服务。强化机具调度,变被动等待市场为主动开发市场,加强玉米收获机械化跨区作业的组织调度、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工作,开展玉米收获作业质量跟踪调查,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服务水平。2012年,该县组织玉米联合收获机开展跨区作业168台次。

3.7 农机农艺联动

在实施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农机和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农业部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选择一批适宜的玉米品种,逐步推行玉米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推动玉米种植制度改革。农机部门积极开展机具选型试验,选择一批农业和农机技术相结合的玉米生产机械,尤其是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作业。

3.8 集约经营促动

充分利用农机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整村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积极鼓励村组干部牵头或联合农机大户成立农机合作社,集中购买机械,合作经营机械,采取转包、互换、租赁等多种形式,把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手中,开展连片规模作业。积极探索“订单式”“保姆式”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实行统一选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还田、统一收费的“六统一”服务模式,开展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彻底解决大农机与小地块的矛盾,使合作社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