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饶孟付 刘 红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加速了阜宁县农机装备总量的增加和装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目前,阜宁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1万kW,平均每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75 kW,拥有各类农机具13 521台套,农机总值14.3亿元,引导农民直接投资1.2亿元。截至2011年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保有量分别达到2 255台、1 786台、789台,其他各类机具保有量为8 691台套,农业机械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1年该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特别是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快速推进。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40%、98%,水稻机插率提高较快,达到26%,同比增长15%。农机作业领域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扩展,作业环节由生产环节不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机化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该县农机部门结合全县现代农业及农机化发展特点,以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为杠杆,以农机合作社、科技示范园区为纽带,因势利导,多措并举,不断加大农机推广力度,突出抓好土地深耕、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水稻机插秧等节能增效显著的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全县建成水稻种植机械化示范基地3个、县级示范基地2个,带动了全县2万hm2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建成秸秆加工企业(草场)31家,秸秆还田示范方面积2.33万hm2,有力地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
充分发挥新型农机装备在全县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坚持把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服务经营的主体,政策上倾斜,环境上优化。截至目前,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农机服务组织共26个,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64台(套),主要从事机械化耕作、稻麦机收,水稻机插秧作业服务,农机作业年收入1 500万元左右。各级服务组织体制逐步健全,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农机的总体目标,推出了“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快规范化建设,狠抓源头管理,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的培训关、考核关,农机“三率”水平每年均达96%以上,农机事故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较好地保障了全县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尽管党中央对农机化工作高度重视,农机部门对农机化工作赋予了极高的热情,但是地方政府在财力有限和工作任务多的情况下,对农机化工作缺乏应有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没有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高度予以重视和推进。有些基层农村干部和农机管理工作人员对农机化工作了解不多,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农机工作可有可无。
当前地方财政在预算时除了安排人头经费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外,安排的农机科研、示范、推广经费非常少,特别是乡镇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经费更是无保障,公益性的农机示范推广工作无力开展。扶持农机合作组织的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许多农机化项目因地方资金配套不足而难以实施。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规模经营的扩展,农机作业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新型服务组织不健全,服务功能薄弱,农机服务的满足率和组织化程度还不高,每到农业生产大忙时,仍存在着用机难的问题。
机耕道路、机棚机库、维修网点、信息网络建设等落后于农机装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作用的充分发挥。
尽管农机装备数量不断增长,但机具“三多三少” 现象,(即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低档的机械多、高性能先进适用机械少)仍较为突出,尤其是适应大棚瓜果、蔬菜类经济作物的机械几乎空白。
乡镇农机管理推广机构是农机系统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农机管理执法、推广服务等行政性、公益性的工作任务,是搞好农机化工作的关键。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乡镇农机人员工资归乡镇政府发放,人员受乡镇政府支配,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大多数时间都被乡镇的其他工作所占据,从事农机业务工作时间少,农机管理上下脱节,直接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农机技术人员队伍呈老化趋势,特别是乡镇农机部门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很慢。年轻、有专业知识的新鲜“血液”不能及时注入,直接影响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各级政府及农机部门要提高对农机化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把农机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真正把农机化工作当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抓,拟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保障,落实责任任务,兑现奖惩措施,建立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引导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扶持农机科研开发、农机推广工作,扶持培训机构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与农机大户发展。在制定农业奖励政策时,将为农业生产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纳入奖励范围,支持和鼓励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加强财政和信贷资金的整合联动,发挥两种资金的整体效益,对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机给予优惠信贷支持,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银行资金为补充、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机投入机制。
新型农机服务体系是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本着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优化服务、完善功能的原则,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激励引导,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以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以农机大户为主体,以农机户为基础,以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服务体系。
要将机耕道路、机棚机库、维修网点等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中统筹规划,同步建设,为农机作业创造条件。要因地制宜,对农村土地和农户种植方式进行合理布局,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连片种植,统一耕作管理,统一机械作业,有效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推动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及时调整和优化农机化发展的结构和布局。由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一般环节机械化转向关键环节机械化和全程机械化,由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转向经济作物、林果业、养殖业生产机械化,由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转向精深加工和贮运机械化,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
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乡镇农机站的公益性定位,落实每个服务机构的职能任务,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建议将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人、财、物划归县农机部门管理,使其能真正履行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的职责,为提升全县农机装备水平提供组织保障。建立县级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制度,保证农机化事业的长足发展。
全面提升农机队伍素质,建立农机人才工作激励机制,落实工资倾斜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农机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营造农机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练兵等方式,提高农机工作者承担农机科学管理、科研、推广等项目的能力,拨出专项经费,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农机工作带头人和科技骨干,实现农机化工作新飞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