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武 涛 山西运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我国装配式建筑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首次提出构件工厂化、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要求,80 年代后期停滞。在进入21 世纪后,受到劳动力价格高、节能环保等因素影响,开始重启装配式建筑,预计2025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可超过35%。装配式建筑具有减轻作业强度、适用性强、施工快的特点,纵观装配式建筑建设进程,发现建筑成本与建设方式相互制约,需客观分析装配式建筑和现浇建筑的成本差异,以保证科学决策,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自提出环保理念后,建筑行业逐渐将该施工理念作为发展基本标准,使得产业化建筑、装配式建筑等环保建筑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30多省市落实环保要求,为装配式建筑发展、使用配套设施出台指导意见,更多城市逐渐在城市建设中应用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根据标准化原则,在设计、施工、生产等各环节,采取一体化装修模式建设建筑,可将整体建筑当作汽车,不同施工环节则是汽车零部件,组装零部件后即可完成整体施工。该方法能够合理控制工程人工、工期、成本及质量,解决提质增效、产业转型等问题,以此建设新型城市。现阶段,装配式建筑获得国家补贴支持,包含容积率补贴、建筑单方补贴等,优于现浇建筑。
现浇建筑施工中会产生诸多垃圾,处理固废问题成为发展城市负担,且施工中会污染作业环境,浪费水资源,噪声污染、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以人力为主要劳动力,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加上人工工资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增加了建筑成本。而装配式建筑,能够节省资源,构件预制无须搭设外架,仅需安装危险部位时装设围栏,节省材料及人力资源,还能缩短工期,无须处理污水、粉尘等,有效改善噪声,外立面形式丰富,能够建设复杂建筑,一次成型。但是,装配式建筑由于标准化装配程度不高,生产厂家少等问题,增加了施工成本,进而推进缓慢,需根据实例分析装配式建筑和现浇建筑成本,以此为改善成本提供支持。
某项目2#楼为例,建造面积为4661m2,分析公租房项目图纸及投标文件,整理项目装配式设计成本,开展成本核算,且结合图纸计算2#楼现浇成本,整理成本数据加以对比。工程造价可分为采暖类、土建类、给排水类、装饰类、电气类,土建造价包含桩与地基基础、土石方工程、模板、砌筑工程、屋面防水、PC构件安装、现浇钢筋混凝土、保温隔热等。采取装配式工程模式,土建造价相较于现浇建筑,多出PC构件安装环节,具体价格见表1。
表1 工程成本对比分析
根据表1可知,装配式方案项目成本是11386287元,现浇方案成本是8111833 元,单位造价分别是2394 元/m2和1654 元/m2,对比可知,整体装配式建筑单位造价超过现浇方案,约超出740元/m2,特别是土建工程中,装配式方案增加PC构件安装环节,单位造价达到1424元/m2。
3.2.1 土建工程对比
装配式工程由于工艺特点决定施工中抹灰、混凝土用量相比现浇工程较少,特别是现浇混凝土、装配模板、保温隔热、防水施工等方面,人工费用也有所降低。如,模板施工选用铝膜替代木质模板,增加使用周期,摊分成本增加整体效益,要求人员模板选择中,详细掌握模板承载力、硬度、刚度等要求,确保模板可承受侧力、重力、压力等,保证建筑质量。以表1 而言,尽管装配式在人工制作、模板制作等方面降低成本,却由于工程需要使用PC 件,安装费用高,导致整体装配施工超过现浇方案。
3.2.2 采暖工程对比
装配式建筑中,采暖工程造价为28 元/m2,相较于现浇方案的41 元/m2,减少了13 元/m2,通过成本差异分析,是由于塑料给水管在装配式建筑造价中仅占比0.63%,在现浇建筑占比则为1.36%,有效降低了装配方案采暖工程成本。
3.2.3 给排水工程对比
以建筑施工而言,房屋建造中给排水施工作为重要环节,装配式方案可将整体结构设计规划为若干有规律小部分,先灵活安装小部分水管,之后完成整体组装。传统现浇方案,则需要直接设计建筑整体,增加了施工费用,且无法灵活变动,出现错误返工成本较高。因此装配式建筑相较于现浇建筑,给排水成本更低,单位造价仅30元/m2。
3.2.4 装饰工程对比
在建筑施工中,装饰工程要求实现精细化管理,一旦细节出现质量及成本问题,必定会对整体建筑质量、成本造成影响,出现墙面起皮、地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为后期装修房屋造成困扰,提高成本。施工单位需加强处理细节,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工程,需要修复或重修,如门窗质量管理,做到严要求、高标准,确保门窗符合安全标准,减少漏水可能,重点检查细节未知,做好防潮防水工作。装配式施工由于机械化施工,标准化构件,可有效减少以上问题,单位价格仅为137 元/m2,相较于现浇施工成本145 元/m2,降低了8元/m2。
3.2.5 电气工程对比
若学生没有举到学过的数集就追问:我们最早学数学就是从数开始的,你能不能举一些数组成的集合呢?在此基础上给出常见数集的符号表示.
在电气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需增加配电箱及各种管线数量,导致整体成本增加。装配式建筑单位面积造价81元/m2,现浇建筑为72元/m2,增加了9元/m2。
3.2.6 工程成本对比
装配式建筑广泛应用现浇模式,此种情况下,工程基础建设成本无显著差异,导致土建工程增加成本的原因在于增加预制构件与安装费用,以成本分类而言,预制构件的制作、安装过程成本占比较大。但是,预制构件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人员专业水准、技术水平、购置厂房、利用电力水力资源及建造等因素。
并且预制构件市场流通多以商品交易的模式,增加成本原因在于需负担增值税,加上部分预制构件体积、外形的差异,会造成运输设备、路线的不同,大幅度提高工程成本。以总体而言,装配式建筑市场份额少,生产预制构件厂家少,此时预制构件厂家未能形成相应规模,加上厂家竞争力低,可能会借此增加预制构件价格,提高利润空间。可见,成本对模具存在制约作用,规模对成本则存在反作用,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需形成“规模化”,方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3.3.1 设计原因
在装配式工程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厂家等实现深度配合,避免构件出现误差,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会增加用工成本。特别是我国装配式构件生产厂家较少,缺乏统一标准,加上设计方案后要求拆分预制构件,更是增加工作量,设计关键节点也较为复杂,提高了整体成本。
3.3.2 生产原因
装配式工程相较于现浇建筑,增加了构件生产成本,受到建筑面积影响,模具周转次数少,增加了材料浪费,加密区钢筋、预埋件、钢板、支座锚固钢筋数量均有所增加,还有叠合楼板材料厚度增加20mm,需加强套管、浆料灌注的加工费用。
3.3.3 材料原因
在土建类工程中,装配式建筑增加了PC 构件及其安装内容,成本包含构件支撑费用、材料价格、运输费用、吊装费用等,单位面积成本达到1424元/m2,超过现浇1351元/m2。并且PC构件受到设计施工、生产规模、税费等多重因素影响,以实际生产厂家而言,PC 构件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固定成本这两部分,固定成本包含设备、厂房、土地等固定支出及管理费用,可变成本包含人工、动力、燃料、材料等成本。以我国装配式建筑而言,生产规模对固定成本具有较大影响,预测未来持续拓展生产规模下,PC固定成本会不断降低,进而促进整体装配建筑降低成本。
3.3.4 质量原因
在装配式建筑中,我国人工成本低,工人流动性强,普遍欠缺责任心,加上技能及文化程度不足,相较于发达国家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把控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通常采取灌浆方式,无法了解内部是否灌实、是否空洞、是否破损等,检测要求施工与监理单位对接缝处理、连接接头质量开展隐蔽验收,特别是浆锚搭接、竖向套管灌浆等部位验收,填写隐蔽验收记录,保留连接节点、灌浆施工等影像资料,合格后方能开展后续工序。但是,实际操作中,却难以有效执行,加上该方法仅对施工人员具有监督作用,降低施工失误,却无法改善技术层面。
市场上设计院通常缺乏设计装配式建筑能力,图纸是先设计现浇结构图纸,以此为基础将其更改成预制构件图纸,构件厂商则实现二次深化设计,违背了国家倡导的设计装配式建筑理念,难以将装配式建筑优点充分体现出来。将现浇式建筑改为装配式做法易出现图纸不合理的情况,也增加了深化设计难度,导致构件生产制作复杂,增加成本和生产周期。因此,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BIM技术,建立BIM 模型,每个图形单元均含有预制构件尺寸、类型、材料等参数,合理设置参数,即可将参数输入至计算机内,建设精准三维模型,还能通过BIM 技术构建计算机交互平台,便于各参建方通过该平台交互合作完成模型设计,共享工程信息,增加信息利用率,及时寻找结构设计问题,避免后期设计变更,增加工作效率。
在装配式建筑中,需发挥灵活设计特点,设计图纸将结构划分为内在规律联系的若干小部分,减少模具种类,降低模具费用,增加建筑面积,确保模具能够多次利用,要求设计人员和厂家实现深度合作。建议厂家改进生产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增加模具利用率,且加强员工实际操作与理论培训,提高员工效率,减少人为损耗。此外,还要改进施工工艺,做到合理安装,保证工程制作生产中,构件规格、大小符合要求。运输中需合理规划路线,装载运输设计方案中,要根据构件特点,将运载车辆空间充分利用起来,结合工程进度、施工情况等因素,做好质量、成本控制,从而保证装配式建筑安装质量。
建筑行业中,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政府机关应颁布相应政策提供支持。特别是我国相较欧美国家,建筑工业起步较晚,可借鉴成功经验,一方面推行低息贷款政策,装配式建筑指标与国家技术规范、政策要求相符,即可申请低息贷款;另一方面,落实建筑豁免政策,对于符合环保绿色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单位可申请豁免建筑面积,减免税收。
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专业规章制度,安排人员对建筑项目实现直线协调管理,协调构件厂商、施工承包与建设方之间关系,且大力推广产业化建筑与绿色建筑,引起社会响应,走进建筑企业宣传,保证建筑企业能够了解最新扶持导向与政策,涉及诸多社会企业,对构件厂位置合理规划,保证与水泥厂、混凝土厂距离合理,节约运输成本。政府机关落实该政策,能够调动施工单位落实工业化建筑的热情。
现阶段,建筑产业化下装配式施工欠缺统一体系,相关行业部门需编制统一配套设施、构件参数、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构件配套工艺、制作工艺等管理制度方式,所有过程均在统一标准框架中实时,借助先进的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组织管理,推动建立、落实装配式建筑体系,保证各部门之间、承包商和业主、参与方和政府之间可实时交流协调,及时处理不明确或存在冲突的部分。同时,还要培养熟悉装配式施工技术、产业化流程、高端统筹的人才,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人才支持。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中推行装配式建筑模式已经成为绿色发展、落实环保要求的重要途径,能够成套、成批建设房屋,实现一体化建筑流程,达到节能、环保、低碳效果,建设环境友好社会。但是,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受到设计、PC件制作等多方面影响,成本相较于现浇建筑仍较高,需采取合理方式,通过减少设计成本、优化构件生产、加强政策支持、构建建筑体系等方式,解决装配式建筑高成本工程建设问题,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