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六月田隧道岩溶坍塌地段洞内管棚支护稳定性分析*

时间:2024-08-31

张军,李洪瑶,樊斌

(1.长沙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2.上海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235)

六月田隧道位于湖南湘西自治州,设计标准为Ⅰ级公路隧道,双向四车道,行车速度80 km/h,左线长1 010 m,右线长1 015 m。左线施工到ZK10+803处时,在隧道右侧壁出现被大量黏土夹砾石填充的溶洞,溶洞内的黏土呈软塑状,很快从掌子面喷涌而出形成突泥,地表下陷近30 m,并呈现长25 m、宽20 m的椭圆形空洞。施工中采用洞内管棚支护穿越岩溶坍塌地段,方法是在隧道内部掌子面后方开挖管棚工作室,将隧道洞身拱部开挖断面加大,在掌子面上安设管棚孔口定位拱架,拱架上下掌子面喷射砼,在孔位处钻孔安装带注浆孔的钢管,再灌注砂浆。洞内管棚工艺复杂,端部不设套拱,根据需要可能进行钢管搭接、管棚接长。由于管棚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复杂,尤其是在岩溶坍塌地段,围岩压力无法确定,管棚支护设计目前主要采用经验类比法,支护稳定性难以评价。该文根据该隧道围岩类型、漏斗形溶洞位置和处治方法、管棚支护参数等条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围岩类型、管棚支护参数、溶洞处治及溶洞位置对隧道变形的影响,揭示影响隧道洞内管棚支护稳定性的因素及规律。

1 工程概况

六月田隧道(见图1)位于风化溶蚀山地,山的海拔高、坡度陡峭,地形起伏大。地面高程为430~567 m间有隧道轴线通过,相对高差约137 m,隧道最大埋深125.30 m。基岩多露于地表,山坡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地层结构分布依次为:1)黏土。灰褐色、褐黄、褐红色,呈可~硬塑状,含少量砾石,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的山坡低洼处。2)瘤状泥质灰岩。紫红色夹灰绿色,瘤状构造,隐晶质结构,薄~中层状,节理裂隙部分发育,与灰岩交界处岩溶较发育,主要分布于山顶。3)灰岩。灰、灰白色,块状构造,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岩质硬实,微侵蚀,节理裂隙局部发育,局部发育溶蚀裂隙,岩层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少量呈半边状,块状。地质勘察结果表明,隧道ZK10+798—830段发育有天然漏斗形岩溶,隧道围岩为可塑状的黏土夹砾石,围岩破碎松散,自稳能力极差(见图2)。

图1 六月田隧道带仰拱衬砌内轮廓断面示意图

图2 六月田隧道左线(地质)纵断面(单位:m)

为避免溶洞继续坍塌,使隧道施工顺利进行,施工方施作管棚工作室,沿隧道外轮廓线以5°仰角施作长24 m、间距33 cm的φ108 mm管棚。由于洞身围岩为塌方堆积体,管棚下方与隧道开挖面形成一个三角形空腔,开挖后即对该空腔喷射砼作回填处理。

2 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2.1 计算模型

以隧道为中心,模型尺寸为60 m×60 m×30 m,隧道建筑限界尺寸为高5.0 m、宽10.25 m,采用三心圆拱结构,隧道施工采用上下台阶法。以高10 m、上下半径分别为5、3 m的圆锥嵌入围岩模拟漏斗形岩溶发育,溶洞位于沿隧道方向14~17 m处,分别距底部、拱腰右侧、拱顶1 m,溶洞填充材料为M7.5号浆砌片石。模型的边界约束条件为上部自由,侧面水平约束,底部完全约束。假定围岩为均质各向同性弹塑性介质,采用莫尔-库伦准则,将围岩注浆区视为弹性体,定义为实体单元;管棚注浆支护假设为弹性体,定义为壳体单元;锚喷支护也假设为弹性体,定义为平面板单元(见图3)。

图3 隧道三维分析模型

2.2 计算参数

根据勘察报告、设计规范中Ⅴ级围岩参数,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模型各单元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其中初期支护包括钢拱架、锚杆和砼,管棚支护包括钢管、注浆材料和围岩,计算时分别将初期支护及管棚支护视为一个整体,单元参数按等效原则折算得到。

表1 模型单元及力学指标

2.3 影响因素与施工过程模拟

影响洞内管棚支护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为管棚支护参数、施工方法、注浆情况及溶洞位置、大小、处治情况。为研究这些因素对洞内管棚支护作用的影响,建立数值计算模型时将管棚支护状态分别设定为无管棚、无注浆管棚支护、注浆管棚支护,将溶洞状态设定为无溶洞、溶洞未填充、溶洞已填充,溶洞位置分别为拱顶、底部、右侧拱腰处。施工流程为原地层—隧道开挖—初期支护—施作衬砌。Ⅴ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先开挖上台阶并及时施作锚杆和喷砼,待围岩稳定后进行下台阶开挖并对下部进行支护。顺着隧道轴线方向,通过数值计算,分别提取沿隧道拱顶、拱腰、底板三轴线上的点,分析拱顶、地表、底部的竖向位移,拱腰的水平向位移、竖向主应力的变化及分布状况。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管棚支护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3.1.1 拱顶沉降

不同支护状态下隧道拱顶竖向位移见图4,拱顶沉降对比见图5。

由图4、图5可知:无管棚、采用无注浆管棚和注浆管棚时,隧道轴向各点拱顶沉降最大值分别为7.01、4.49、3.77 mm,注浆管棚的效果最好,无注浆管棚次之,无管棚最差。采用注浆管棚时拱顶沉降比无管棚时减小43.3%,比无注浆时减小16.5%,管棚支护对改善围岩的自承能力效果明显。无注浆围岩与管棚之间的摩阻力使围岩受到的压力减小,故拱顶沉降小于无管棚情况。注浆管棚的钢管、注浆材料与围岩胶结成一个刚度较大的整体,起到承受围岩压力的支护作用。管棚支护始末两端的拱顶沉降比中部小很多,而无管棚情况下隧道拱顶沉降较大且呈均匀分布,说明管棚支护下围岩整体刚度增大,变形减小。

图4 不同支护状态下隧道竖向位移云图(单位:m)

图5 不同支护状态下隧道拱顶沉降比较

3.1.2 水平位移

如图6、图7所示,隧道两侧向内收缩变形,影响最显著的部位是拱腰,其左侧向位移为正,右侧向位移为负,呈对称分布;无管棚、采用无注浆管棚和注浆管棚时,沿隧道拱腰处周边收敛最大值分别为1.63、1.49、1.46 mm,采用注浆管棚时水平位移比无注浆管棚时减小8.5%,比无管棚时减小10.4%。管棚支护与无管棚相比,隧道开挖后周边位移较小,说明管棚支护对隧道周边收敛有一定控制作用,但与拱顶沉降的控制相比差很多,注浆管棚周边位移与无注浆管棚相差无几。

图6 不同支护状态下隧道水平位移云图(单位:m)

图7 不同支护状态下隧道水平位移比较

3.2 溶洞处治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为便于比较,假设隧道拱顶的正上方1 m处存在溶洞,溶洞状态分别为无溶洞、溶洞未填充、溶洞已填充,分析溶洞处治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3.2.1 拱顶沉降

如图8、图9所示,无溶洞时隧道开挖引起的拱顶沉降最小,最大值为4.60 mm;溶洞未填充时隧道拱顶沉降值最大,最大值为9.11 mm,溶洞的存在对开挖后隧道拱顶沉降的影响非常明显。对隧道周围的隐伏溶洞作填充处理非常必要,填充后隧道拱顶沉降比未填充时减小31.7%,隧道围岩强度提高,围岩稳定性增强。

图8 不同溶洞处治状态下隧道竖向位移云图(单位:m)

图9 不同溶洞处治状态下隧道拱顶沉降比较

3.2.2 水平位移

如图10、图11所示,隧道开挖后水平位移会因溶洞的存在而增大,呈现由下而上的发展趋势;溶洞填充后,隧道水平位移得到控制,其发展范围及量值明显减小。溶洞未填充、填充及无溶洞时,隧道最大水平向位移分别为1.48、0.77、0.43 mm,溶洞填充时隧道水平向位移比未填充时减小47.9%,隧道周边收敛大幅减小。

图10 不同溶洞处治状态下隧道水平位移云图(单位:m)

图11 不同溶洞处治状态下隧道水平位移比较

3.3 溶洞位置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溶洞位置也考虑3种情况,分别为拱顶溶洞、底部溶洞、右侧拱腰处溶洞,位于沿隧道方向14~17 m处,分别距拱顶、拱腰右侧、底部1 m。

3.3.1 拱顶沉降

如图12、图13所示,溶洞位置不同,隧道竖向位移大小有较大差别,竖向位移受拱顶溶洞的影响最大,底部溶洞次之,拱腰右侧溶洞的影响最小;隧道周围隐伏溶洞的位置不同,对开挖后隧道拱顶沉降的影响有较大差别,拱顶、拱腰右侧、底部存在溶洞时,隧道拱顶沉降最大值分别为6.69、3.53、6.25 mm,拱顶存在溶洞时隧道拱顶沉降比拱腰存在溶洞时增大47.2%,比底部存在溶洞时增加6.6%,拱顶和底部存在溶洞对隧道拱顶沉降的影响显著。

图12 不同溶洞位置时隧道竖向位移云图(单位:m)

图13 不同溶洞位置时隧道拱顶沉降比较

3.3.2 水平位移

如图13、图14所示,拱顶存在溶洞时,与其他两种位置溶洞相比,隧道掌子面处水平位移增大,上台阶和上下台阶分界处都表现出对称发展的较大水平位移,说明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受拱顶溶洞较大的负面影响;拱顶、拱腰右侧、底部存在溶洞时,隧道水平位移最大值分别为1.34、0.61、1.33 mm,拱顶和底部存在溶洞对隧道水平位移的影响较明显。

图14 不同溶洞位置时隧道水平位移云图(单位:m)

图15 不同溶洞位置时隧道水平位移比较

4 结论

(1)岩溶坍塌地段采用洞内管棚超前支护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可增强隧道开挖围岩的稳定性,其中注浆管棚的效果最好,无注浆管棚的效果次之。

(2)隧道周围有隐伏溶洞时,采取溶洞填充措施可减小隧道竖向和水平位移。

(3)溶洞位置不同,对管棚支护效果的影响不同,其中拱顶溶洞的影响最大,底部溶洞次之,拱腰右侧溶洞的影响最小。

(4)与无注浆管棚相比,注浆管棚对隧道竖向位移的控制效果比对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更好。

(5)拱顶溶洞对掌子面的稳定性影响最大,开挖至靠近溶洞时掌子面上会出现较大水平位移,施工时需考虑对掌子面进行支护和加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