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韩剧里的儒学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4-08-31

王晓丽

(许昌学院 法政学院,河南 许昌461000)

1993年,韩剧《嫉妒》进入中国。1997年,《爱情是什么》拉开韩剧流行中国之序幕,之后不时掀起诸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蓝色生死恋》《大长今》等收视高潮,如今《来自星星的你》再掀韩剧狂潮。深陷“思密达”精神绑架的中国人不禁要问:是什么造就了韩剧持续20多年对我们的吸引力,青少年“哈韩”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借韩剧之风吹开一片属于自己的青青芳草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韩剧里儒学的特点:强化其内圣性(宗教性)、淡化其外王性(社会性)

韩城大学教授金学圭说:“世界上儒教伦理保存的最多的国家,敢说是韩国。”但问题是,儒教(学)作为传统社会的产物,如何在走向现代化的韩国发挥其作用?易言之,韩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韩剧给了我们答案。即划定儒家文化地盘,强化其内圣性,将其作用限定在人际关系领域,尤其是家庭关系中,以孝悌为核心,恪守“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序”的传统伦理观,重视“仁、义、礼、智、信”对个体行为的规范作用,把儒学重心放在对信仰的建构上。同时淡化其外王性,为吸收现代西方文明、走向现代社会留下精神空间。这种对儒学地盘的圈定避免了传统儒学对人的个体生活的压抑,便于吸收现代西方文明中的自由民主思想,实现了儒学的转化性创造。由此,在现代条件下,儒学在内能继续发挥其对人性人心的修养功能,在外又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张扬人的个性,以实现其社会价值。

韩剧无论何种题材都充分地尊重传统,重视和培养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传统儒学视情感为人之本,并将这“本”建立在孝悌上:“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孝”“悌”作为最自然、最正常的情感,是人的其他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情感、政治情感、法制情感的基础和源泉。充分重视“孝”“悌”这一基础情感在人的生命价值中的作用,并将其上升到信仰角度是韩剧的一大看点。这也就是为什么金学圭说儒教而非儒学的原因,韩国把儒学作为儒教,也就是将儒学对人际规范的要求神圣化,赋予其神圣性和绝对性价值,让人无条件遵守。

家庭中生长起孝悌之情。“关注家庭、家族,将表现家庭成员的情感世界作为电视剧表现的中心,是韩剧的一大特色。”[1]“孝悌”之道作为主线几乎渗透在每部韩剧中,“孝悌”的表达自然而真诚。婆媳关系是现代家庭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关系。但在韩剧中,由于女子恪守传统家庭伦理规范的“孝道”,婆媳矛盾化解于媳妇对婆婆的尊敬和婆婆对媳妇的关爱中。观看韩剧,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媳妇对婆婆的尊敬和爱戴的自然和真实。《爱情是什么》中有这样一段婆媳对话:朴家奶奶因为丈夫过世、心里不舒服而抱怨自己的脸太长,朴妈妈为安抚婆婆便问:“您想喝骨汤么?”婆婆没好气地说:“算了吧,一想起来就腻!”朴妈妈赶紧又说:“哪,来个焖牛肉好不好?”婆婆翻着眼说:“你别那么唠唠叨叨地瞎起劲了,骨头汤都腻呢,还吃焖牛肉?”朴妈妈马上满脸堆笑地说:“哎呦妈妈,您不是喜欢吃焖牛肉蘸辣酱吗?”媳妇小心真诚地安慰婆婆,让人不胜感动。这种对老人的尊敬处处显现,甚至一棵花树,因为婆婆说像自己的老公,媳妇就要求老公小心地伺候着。当然,“悌”道也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中。妹妹要负责哥哥的日常生活,为了不给哥哥叠被子就抱怨说“快娶媳妇吧,免得我天天为你叠被子伤自尊心”,但还是会坚持给哥哥叠被子。无论家庭剧、爱情剧还是历史剧,韩剧中的这种“孝悌”之情都有精彩呈现。韩剧里的“孝悌”之道自然表现在人们日常的家庭生活之中,没有宏大的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没有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与个体家庭“孝”道的矛盾冲突,人们安然地享受着家庭的温暖。

当然,韩剧在尊重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中也显示出了现代社会的自由民主精神,并且在二者发生冲突时,他们能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如当追求爱情自由和遵守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矛盾时,他们采用的方法是用真情来化解二者的冲突。比如《看了又看》,李大发和朴之恩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反对而放弃爱情,也没有因为爱情而斩断亲情,而是用努力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真情,用既尊重亲情又追求爱情的双赢战略,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了有效平衡。韩剧中坚持着传统的精华而且融合着现代平等和民主精神。在《嫉妒》中妈妈评判夏敬和英浩的关系,夏敬说:“把所有的问题都说的很简单的这一点就是像妈妈您这种中年女人的毛病”,妈妈对女儿的这种不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好,那么像你们这种年轻人的毛病是什么?”像这种自由民主的谈话在韩剧中经常展现。

由是,韩剧里的“孝悌”之道折射出的是现代文明背景下传统儒家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方向:即淡化其意识形态价值,尊重和挖掘其内心修养价值,将人生价值定位在日常的情感生活中,以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体验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

二、韩剧里儒学的表现形式:以“情感”为主线,真实记录平常的生活故事,从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将儒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定位于对人生价值的指引和终极关怀满足上,儒学也就回归到了生活本身,回到了儒学原典。原典儒学中,真实、真诚的生活本身正是孔子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孔子注重人之真性情,恶虚伪,尚质直。因为只有质直,才有真情。《论语》中孔子与子夏关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八佾·第三》)的对话,冯友兰认为:“子夏由‘绘事后素’而悟及‘礼后’,盖人必有真性情,然后可以行礼,犹美女之必先有巧笑美目,然后可施脂粉也。”[2]同时,孔子屡言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第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八佾·第十三》)

其实“直”的思想,乃中华文化精髓之一。“直”,在《中庸》即为“诚”:“自诚明,谓之性”,在《孟子》为“尧舜性之”,在宋明理学则为诚敬。其实“直”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中国哲学“道在伦常日用中”的精神实质。“道”,虽众说纷纭,但其核心仍然是《中庸》中:“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也即是说,上天赋予人的是本性,人依照这种本性行事就是道。上天赋予人的就是生命,生命的本质就是“活着”,因此“活着就要吃饭穿衣,就有事务缠身,便被扔掷在这个世界上,衣食住行,与人共在,从而打交道,结恩怨,得因果,忧乐相侵,苦甜相扰”[3]。这些生活琐事正是生命的真实。因此,生活(命)的意义即在生命本身。虽生活(命)的意义在生活本身,但却不在个体的生活,只能“在个体生命、生活之上、之外的神或者集体或人类总体”[4]100。

由是,中国传统儒学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定位于“你—我—他(她)的人生世界中,以充满人际情感的心理去履行那‘先验’的至上命令,获取人生意义和生活价值”[5]。韩剧正是充分理解了儒家文化这一生活性、情感性本质,将剧情定位在表达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情感上。在简单而充满温情的日常生活中切实体验人生的幸福正是韩剧的主要表达方式,也是其最吸引人和打动人的地方。“韩剧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人物情感的表达,特别是偶像剧,对于情感的刻画细腻感人,剧情、台词、人物造型、配乐、取景等都是为推动情感的充分表达而服务的。”[5]正在风行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更是以情牵人,长期关注韩剧市场的北京鼎闻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邦说:“(它)情感的主线非常抓人,演员表演得非常精彩,把观众带进剧中的情绪里,弥补了穿越和科幻剧情带来的脱力感。”[6]可以说韩剧正是立足于“人的情感存在”这一传统儒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各种手段凸显情感在剧中人物身上的价值和意义,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韩剧里的人物,以其真实、真诚、真情深深地抓住中国的观众,让人在脉脉的温情里体验着、思考着、感动着……无论是最初的《爱情是什么》《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还是《夏日》《夏娃的诱惑》以及如今的《来自星星的你》,无不是将青春、爱情、亲情和友情这些人生永恒的主题与个人的成长、生活幸福、家庭伦理等交织在一起,并在平实而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揭示生命和生活的真谛:“生活的意义就在生活之中,就在自觉地享用这状似琐碎平凡却正是人生实在之中。”[4]121

三、韩剧里儒学的主要内容:弘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教育

人活着只是证明人存在着,人的存在与动物存在的根本不同在于人是有“觉解”的存在,是一个“意识到自己活着的存在”。人的这种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生要追问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确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人生中虽平常但重大的问题。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因此,韩剧正是基于对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生命的一体性认识上,从叙述人的平凡生活中彰显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让人感觉到人生价值观在人物身上是自然生成的,似乎人生本来就应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进。其实这就是中国儒家道德教育的基本教育方式:道德教育生活化。因“道德作为个体的内在强制,即理性对各种个体欲求从饮食男女到各种‘私利’的自觉的压倒或战胜,使行为自觉不自觉地符合规范”[4]49。这种理性对感性的自觉的、有意识的主宰被李泽厚称之为“理性的凝聚”,此“理性的凝聚”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而它们对人的影响作用常常是在特定的文化传统中,经由漫长的训练、培育、修养而出现的。韩剧充分遵循了道德的这一特点,无形中充当了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从内容上看,“无论披着传统还是时尚的外衣,韩剧内在的核心都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还将谦恭礼让、长幼有序、重视家庭、与人为善等传统伦理发挥到淋漓尽致”[7]。历史剧《大长今》就是一部激情励志大剧。大长今的成功秘籍主要有二。一是从小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当最高尚官娘娘!”二是在日常的平凡的生活中,坚持梦想,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实现梦想。正是在简单而平凡的生活中,大长今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正是因为有了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引,大长今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爱情剧中,王子爱上灰姑娘一直是其剧情主线,而灰姑娘身上的重要品质就是“励志”和“自强”,正是这些“品质”成为吸引王子的王牌。

然而,韩剧里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停留在人生价值上,它巧妙地实现了由人生价值自然过渡到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主流意识形态上。韩剧里,我们经常会听到剧中人关于爱国主义、责任感甚至最时髦的生态文明的言论。这也是韩剧所独有的魅力。即“宏观主题的大写意是建立在其微观生活描摹的基础上,在文化的大写意和生活的小写实之间找到了有效的平衡与契合”[8]。关于爱国主义,《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中虽然进口面粉比国产面粉便宜,但是因为吃不出“妈妈的味”,而决定选择国产面粉,支持民族企业,将爱国主义渗透在传统的孝亲情感中,自然而贴切。关于生态文明,在《嫉妒》里,夏敬妈妈为了生活,要卖掉房子,搬到野外,说那里空气一定很清新,说这些的时候,妈妈顺手点了一支烟,女儿却说:“如果您戒烟的话,当然清新。”《看了又看》中郑明原老师因为摸摩斯(里面含有化学成分)而被校长指责为危害环境。关于责任,《黄手帕》中善珠开车撞了人,路人看到了赶紧问:“怎么样?要紧不要紧?善珠也赶紧下车,说“都是我的不对,我车开的不好,马上上医院吧?”撞倒在地的人,被人扶起来时竟然说“真是气死我了,你这样要我怎么办,我还有没有信用啊!”原来是担心被撞而影响送快递。路人的热心帮助、善珠的积极承担、被撞者对自己信用的关切都令我们感到汗颜!曾几何时,充斥于我们媒体的是见死不救、驾车逃逸、诚信缺失,而韩剧却在一个小小的交通意外中,见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实和有效。一则小小的车祸,撞出的是一个社会的良知、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准。

四、韩剧里儒学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借鉴

首先,国家要重视儒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政策上为儒学的发展提供支持。儒学在韩国的“血液化”并非自然为之,这里面有国家教育和政策的深刻影响。一方面韩国于1960年起,正式将儒家伦理道德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另一方面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力图使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将影视剧行业,作为践行这一战略的急先锋,并出台一系列宏观发展计划和法律法规,对相关产业进行专项管理和保护扶持。我们国家虽然也在极力弘扬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主席***2013年11月26日在参观孔子研究院时也提出了对儒家思想要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如何在教育体系中确立儒家思想的道德引领作用却没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其次,要廓清儒学地盘,实现李泽厚所说的“宗教性道德”与“现代社会性道德”的分化。也即是“使政治、法律所处理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所处理的精神世界有一定的分工和疏离,从而使后者既不过分干预前者,也使个体对后者具有更大的选择自由”[4]72。把儒学的功能主要限定在处理关于人性善恶、人生意义、终极价值之类的宗教性问题上,而不应像过去那样将人的一切活动、行为、关系都用道德的标准去衡量。

再次,在实践上要重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儒学进心灵的活动。家庭教育方面:重视“孝”道在现代家庭中的重要价值,实现“家风塑人”。从根本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就是“孝”,尤其是经过统治阶级“以孝治国”之后,“孝”与“忠”就捆绑在一起,成为中国人评价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准。由是,古有《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今有《傅雷家书》这些家庭教育的经典文本。201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栏目,引发了人们对良好家风的回味和向往。良好的家风可以塑建一个人最朴实、最真诚的情感,而人性的塑造、陶冶不能只凭外在的律令,它必须经由情感的陶冶,才有真正的心灵成长,也才是真实的人性出路。

社会教育方面,重视社会“化”人的作用。主流媒体要积极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体现社会风尚的好人好事,实现社会“化”人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人学会做人,而“‘做人’并不是可以教的,至少并不是可以专靠教的。一个人所处底社会,对于他的品格,是有决定底影响。这种影响我们称之为‘化’”[9]。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这些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拍出人们乐看、爱看,具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和传统文化气息的电视剧、电影,以及《开讲啦》和《变形计》等寓教于乐的具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节目,使媒体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接受教育。社会要多为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践行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真善美。

学校教育方面,创建“悌道”校园、实现校风育人。受现代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我国现代青年人流行的是不与父母一起住,这样就使“孝”失去了生存空间;同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又斩断了“悌道”的生长环境。由是,儒学中的“人之本”的缺失,导致了现代社会传统家庭文化的断裂,也引发了现代道德教育的危机。这就要求重视学校教育中同学关系的健康发展,通过同学关系发扬“悌道”精神。其实中学思想品德课本中专门讲述了《同学·朋友》这样一个主题,这一主题提示我们的是对同学关系的认识不能仅仅作为教材知识对学生们进行讲述,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同学关系当成“悌道”去经营。这就要求学校教育领导者要重视“悌道教育”的重要性,把“悌道”教育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情感化,构建“悌道”校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将教育中心放在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情感教学法为切入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石秋仙.论韩剧与儒家文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5-76.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8.

[3]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63-164.

[4]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M].北京:三联书店,2008.

[5]宋妍.国内十七年韩剧热的传播学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92-97.

[6]王蔚佳.“星星”启示:韩剧风靡中国20年之因[N].中国文化报,2014-03-03.

[7]付勤.看韩剧如何传递主流价值观[N].湖北日报,2014-03-07.

[8]李钰.透视韩剧中的生活德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5):71-72.

[9]冯友兰.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M].北京:三联书店,2007:9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