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闻报道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以外媒对华国庆报道为例

时间:2024-08-31

肖显宝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人际功能是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它指的是讲话者作为干预者(as intruder)的“意义潜势”[1]115,是语言的参与功能。借助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用语言与其他人沟通、建立人际关系,或用语言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1]115。任何言语,即使是最客观的言语,其本身都充满了人际意义。新闻话语也不例外。新闻报道旨在客观、真实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从而向公众提供各种消息。然而,媒体在出售信息产品的同时,也在出售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因为新闻报道者自身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念及其所属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会制约和影响其对报道内容的筛选以及报道时语言的选择。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新闻报道语篇的客观、真实报道并非指作者在多大程度上精准地反映事实,而是指作者成功地运用语言策略来隐蔽地呈现自身的观点、态度和立场,并试图通过隐含的价值评判和意识形态来影响和控制读者。尽管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新闻报道语篇的人际意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多为语法层面的分析,主要分析小句的语气和情态。事实上,不同于粒子型(particulate)的概念功能和格律型(periodic)的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带有很重的语义负荷,其实现方式是韵律性的(prosodic)[2]13。虽然人际意义经常围绕着主语和小句的限定部分出现,但其实现形式多种多样,并不局限在某种小句成分上,而是“散布在整个语篇,由语法和词汇特征一起来体现,或由语态和语调来体现”[3]527,[4]40,像韵律一样连续不断地贯穿于话语的发展过程中。此外,对于陈述语气占主导地位、情态表达很少的新闻报道而言,语气和情态不应成为构建人际意义的主要资源。因此,有必要从语义层面对其人际意义做进一步的研究。

马丁等人[5-6]创立的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拓展了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它关注赋值语义(semantics of evaluation),即讲话者/作者通过语言赋予语言对象的价值意义。该理论的中心是“系统”,焦点是“评价”[7]14。语言在该系统中是“手段”,透过对语言的分析,评价语言使用者对人、人的行为和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价值评判及其对事态的观点、态度和立场,即所谓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本文以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为分析框架,通过对10篇选自《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关于新中国国庆60周年的新闻报道语篇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新闻报道语篇中态度资源的分布规律以及由此构建的人际意义。

一、评价理论及态度系统概述

“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5]23评价系统可分为态度(ATTITUDE)、介入 (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三大次系统。其中,态度系统是评价系统的核心。态度是指人的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判断和鉴赏[7]15,它又包括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分别属于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范畴。态度意义的表达既有肯定(positive)和否定(negative)之分,又有显性(explicit)和隐性(implicit)之别。

情感系统用来表达语言使用者对事件或现象的情感反应,它包括三种情况:“品质”情感(affect as“quality”)、“过程”情感(affect as“process”)和“评注”情感(affect as“comment”)。判断系统指的是根据一系列制度化的规范(institutionalized norms)(如规则和规定、定义不太精确的社会期待和价值系统)对人们的行为做出评价的意义资源,分为社会评判/尊严(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许可(social sanction)。社会评判/尊严与行为规范(normality)、做事才干(capacity)和坚忍不拔(tenacity)有关;社会约束/许可与是否真实可靠(veracity)、行为是否正当(propriety)有关。对社会约束/许可的判定与合法性和道德性有关,对社会评判/尊严的判定牵涉到的一些评价会使被评判的人在他所在的社会中的尊严得到提高或降低,但却和法律上或道德上的含义无关[1]324。鉴赏系统是对产品、过程及现象的评价,包括反应(reaction)、构成(composition)和价值(valuation)三个子范畴。反应是朝向人际的,描写评价对象在情绪上对听众/读者产生的影响;构成是朝向语篇的,它描写一个物品的平衡性(balance)和细节(detail);价值指用社会标准来看评价对象是否有价值,是否重要[7]18。

二、人际意义分析

态度是具有人际意义的语言资源,为了分析新闻报道语篇的人际意义,我们对所选语料的态度资源进行了统计。统计时以小句为单位,在同一小句中不同位置出现2个不同的词汇表达态度意义记为2次,而在同一位置出现用逗号隔开的词汇表达同类评价意义记为1次,多个小句或句子组成一个对比结构表达评价意义记为1次。我们将依据统计数据和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人际意义进行分析。

(一)态度意义的总体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在态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中,鉴赏资源的使用频率最高(140次,41.06%),判断资源次之(126次,36.95%),情感资源的使用频率最低(75次,21.99%)。事实上,判断和鉴赏是制度化的情感(institutionalized affect),它们都是内在的情感反应(affective response),只不过前者的情感反应对象是人的行为,而后者是对产品、过程及现象所做的一种情感表达,因此,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由于情感资源清晰表明了主体人的内在情感,而判断和鉴赏资源则把这种情感外化/制度化为对人的行为或产品、过程及现象的评价,将评价者背景化(backgrounded),所以,从情感转换到评判再到鉴赏,语言的主观化、个人化程度不断降低,而客观化程度逐渐递增。也就是说,与情感资源相比,判断和鉴赏相对客观。这就是新闻报道语篇凸显判断和鉴赏资源,控制使用情感资源或者尽可能地将它们以判断或鉴赏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原因。因为情感表达评价者的心理感受,过多地使用这类态度资源会使语篇充满个人色彩,主观性较强。同时,判断和鉴赏资源的大量使用,情感资源的低频率出现,表明新闻报道语篇更加关注人类的行为活动和产品及现象等客观世界,而非个人的主观感受,也表明记者的报道是基于事实描述之上的公正评价,而非个人的主观情感反应。

(二)肯定与否定、显性和隐性的态度

从表2可以看出,在10篇新闻报道语篇中,总计有341例态度资源,其中肯定的态度有164例,占48.1%,否定的态度有177例,占51.9%。这说明外媒对华国庆报道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尽管仍以负面报道为主(否定态度略高于肯定态度),但两者基本相当,已经不同于从前几乎是一边倒的负面报道。

表2 肯定和否定态度的分布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三类态度资源中,积极的情感和鉴赏多于消极的情感和鉴赏,而否定的判断多于肯定的判断。因为新闻报道更加关注在国庆这一举国欢庆的重要时刻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自豪、自信、高兴和愉悦等积极的情感反应,也注重描述国庆活动的场景,并对场景中接受检阅的徒步方队、武器装备和游行花车等进行积极的鉴赏。这是由新闻报道的语场决定的,这些忠于语场的报道较真实地反映了庆典盛况,符合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原则,较好地赢得了读者对其中立客观立场的认同。但在对国庆盛况进行报道的同时,他们经常以补充背景资料的形式提及民族问题、人权问题、台湾问题和历史事件等,并借机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等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评判,而且绝大多数为负面评判。表3显示,肯定和否定态度的表达存在差异,前者大多采用显性的方式,而后者大多采用隐性的方式。显性表达指的是话语中有明确的态度意义表达方式;隐性表达指的是话语中没有明确的态度意义表达方式,但读者结合上下文能从字里行间推断出评价人的态度[8]57。正因为显性表达明确、直接,隐性表达更含蓄、间接,所以,显性的否定评判容易引起人际冲突,评价者要付出更多的人际代价,不利于联盟读者,尤其当这种评判针对组织或人的行为时更是如此;而隐性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否定评价的力量,有助于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联盟读者。例如:

表3 显性和隐性态度的分布

(1)“Xinjiang people show their appreciation by happily singing and dancing,”intoned a commentator from China radio without a trace of irony,referring to the western region where at least 200 people were killed and thousands injured July 5 in China's worst ethnic rioting in decades.在这个例子里,西方记者以提供背景资料的形式提到新疆的民族问题和“七五”事件,并以隐性的方式对中国政府进行了负面评判。

表4 判断资源的分布

(三)判断意义

从表4可以看出,判断资源中社会约束(75例,占59.5%)多于社会评判(51例,占40.5%),两个子类中又分别以表做事才干(34例,占66.7%)和正当得体(64例,占85.3%)的资源为主。由表2可知,否定的判断多于肯定的判断。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否定的判断多集中在社会约束子类中,而肯定的判断多集中在社会评判子类中,这说明语篇多从韧性、常规或习惯特别是能力方面对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以及国家领导人等组织或个人的行为进行积极评判,而多从真实可靠尤其是正当得体方面对与国庆活动有关的组织或个人的行为进行消极的评判。例如:

社会评判/尊严:

(2)Each of four floats bore a huge portrait of a Chinese leader with a trademark slogan:Mao(“The Chinese people have stood up[+ 做事才干]”);...former President Jiang Zemin(“Adhering to[+坚忍不拔]the important thoughts of the Three Represents”).

(3)...,the troops replied in unison[+行为规范],“Serve the people!”

(4)And the theme of this parade i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made China strong,increasingly prosperous and respected[+做事才干]in the world...

(5)One float carrying fish and a sheaf of wheat proclaimed China’s ability[+做事才干]to feed itself...

(6)It is a display of China’s might and power[+做事才干].

社会约束/许可:

(7)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araded the weapons of war-missiles,fighter jets,tanks-while commentators in the official media waxed on about the nation’s love of peace.[﹣真实可靠](隐性)

(8)Propaganda extolled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ethnic groups,but there were few minorities at the event.Dancers dressed in colorful headdresses and costumes appeared to be Han Chinese masquerading as ethnic minorities.[﹣真实可靠](隐性)

(10)The leadership watched from high above,on a rostrum in front of the Forbidden City,from which Chinese emperors used to hand down edicts.[﹣正当得体](隐性)

(11)The celebration marks the day in 1949 when Chairman Mao Zedong’s revolution overthrew Chiang Kai-shek’s Nationalists,establish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one-party communist rule.[﹣正当得体]

(12)Participants were ordered to sign secrecy agreements prohibiting them from talking to journalists,sending text messages and blogging about or posting photographs of rehearsals.[﹣正当得体](隐性)

例(2)至(6)中,关于社会尊严的正面判断资源表明西方记者对国庆活动给予了客观真实的报道,他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建立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决心和能力,也看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和崛起。例(7)至(12)中,关于社会许可的负面判断资源表明,出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偏见,西方主流媒体惯用“冷战”思维看待变化着的中国。它们充当所谓的国际道德警察、世界民主和人权的卫士,不仅从道德上谴责我国(例7-8),而且从法律上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和人权问题进行歪曲指责(例9-12),暗示其违背了西方国家主导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精神,是“非法”的和“严重”的。当然,这些否定的态度绝大多数是以隐性的方式——“标记”来表达的,即对价值的判断是由表面是中性的表意手段来表示,但它们其实在特定的文化中能引起判断上的反应(依据读者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立场而定)。

(四)鉴赏意义

表5 鉴赏资源的分布

表5显示,鉴赏资源的三个子类中,“反应”最多(77例,占 55.0%),“价值”次之(39例,占27.9%),“构成”最少(24例,占17.1%)。这表明,语篇侧重描述国庆活动对参与者及观众产生的影响。笔者分析还发现,三个子类中都是积极的鉴赏多于消极的鉴赏。积极的“反应”主要集中描述欢乐、壮观的庆典场景及其对人们的吸引力,例如:

(13)The evening gala was more joyous[+ 反应],...

(14)The spectacular[+反应]show,...

这符合语场的需要。消极的“反应”主要描述北京的天气状况及我国领导人的讲话,例如:

1.2.2.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院领导根据急诊科科室特点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激励奖惩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15)Thick smog that had blanketed the city[﹣反应]Wednesday cleared...

(16)The celebration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immense,powerful and flawless,down to the crystalline skies that,just a day earlier,had been laden with smog[﹣反应].

(17)Mr.Hu said in a brief speech speckled with boilerplate[﹣反应]references to Chinese-style socialism.

(18)To foreigners,the show of firepower and Mr.Hu’s bromide-filled[﹣反应]speech may have evoked memories of...

显然,例(15)和(16)中的消极“反应”表明了西方媒体在报道国庆期间的气象状况时含沙射影地对我国的环境问题进行嘲讽和指责;而例(17)和(18)中的消极“反应”显示,在西方记者眼中,我国领导人的讲话是“公式化/陈腐的”(boilerplate)、是“充满陈词滥调的”(bromide-filled),让他们感到反感甚至厌恶,这既是对我国领导人的嘲谑,也表明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厌恶和憎恨。关于“构成”的鉴赏资源绝大多数是积极的,主要描述各种接受检阅的整齐的方队,例如:

(19)The women’s militia,all uniformly[+ 构成]tall,marched in...

(20)...performers and masses of students,and precision-marching[+构成]soldiers will roll through...

这也是由语场决定的。关于“价值”的资源多数是对阅兵仪式中展现的军事武器进行积极鉴赏,例如:

(21)The vast display of military power...and a new[+价值]missile,the Dongfeng 21-C,that one day could be used to counter American aircraft carriers-received by far the most attention.

(22)Advanced[+价值]weaponry,...will roll through Beijing’s Tiananmen Square...

(23)...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will reveal 52 new[+价值]types of weapon,including its latest[+价值]nuclear missiles...

它们凸显了我国的新型武器,特别是一些对美国和有针对性打击作用的重型武器的作用和价值,与语篇中表达西方国家对阅兵中展现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武器感到担忧的情感资源一样,它们都旨在再度宣传中国(军事)威胁论,为美国将来调整和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进行舆论造势。

三、结语

本文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为分析框架,对新闻报道语篇中态度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构建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研究。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语篇大量使用判断和鉴赏资源,控制使用情感资源或者尽可能地将它们转化为判断和鉴赏资源,符合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肯定与否定的态度相互交杂,肯定的态度倾向明确表达,否定的态度倾向隐含表达,较好地与读者建立了人际关系;巧妙地安排各种判断和鉴赏资源,既满足了语场的需要,又表达了自身的态度。新闻记者正是通过策略性地使用各种态度资源及其子类,才在遵循新闻报道语旨、满足其语场需求的同时表达了丰富的人际意义。这些态度资源既有效地联盟了读者,又隐蔽地呈现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立场,成功地操纵了读者。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Mart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Amsterdam:Benjamins,1992.

[3]Halliday M A K,C M I M Matthiessen.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London:Cassell,1999.

[4]陈晓燕.英汉社论语篇态度资源对比分析[J].外国语,2007(3):39-46.

[5]Martin J R,D 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

[6]Martin J R,P R R 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7]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2001(6):13-20.

[8]王红阳,程春松.英汉语言学学术书评的态度意义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2):56-6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