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哲学素养与精神力量——读《摆脱贫困》

时间:2024-09-03

陈锋

哲学素养与精神力量——读《摆脱贫困》

陈锋

《摆脱贫困》是***同志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文集,清新朴实,平易近人,而哲学底蕴厚实,精神力量勃发,堪称战略型领导人思想之作。深度解读《摆脱贫困》一书,可以领略***同志当年的战略理论和思想魅力。

哲学素养;精神力量;战略思维

《摆脱贫困》一书,是***同志1988年至1990年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著成的29篇文献的集成,1992年7月由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年8月重版。这些文章、讲话、调研报告、观感,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为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思路、观点、理念、政策、方法,形成了后来被称为“宁德模式”的扶贫开发战略,深刻回答了推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988年,***同志调往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宁德9个县中有6个是贫困县,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当他调离宁德时,全区已有94%的贫困户基本解决温饱,1990年8月12日的《人民日报》以《宁德越过温饱线》为题作了报道①。认真研读“宁德模式”脱贫的部署,深切感受到***同志作为战略型领导人所富有的深厚哲学素养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思想解放,弱鸟先飞

***同志编著此书时说,总题目叫“摆脱贫困”,意义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摆脱”了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由此可见***同志对主观能动性的高度重视与运用。

在《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中,***同志提出了“弱鸟先飞”的脱贫思路。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众要来一个思想解放,掌握“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跳出老框框看问题,以振奋我们的精神。他强调扶贫先要扶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只能起消极作用。宁德要提倡振奋精神,淡化“贫困县”意识,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扎扎实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同志指出,广东开放得早,又走得快,最重要的是广东人有“先飞”意识。宁德这样的弱鸟要想先飞,就要更新观念和工作思路,学习接受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为投资环境的改善,创造一个起码的条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吸引外商投资办企业,把事事求人转为事事求己,这就是贫困地区“弱鸟”藉以飞洋过海的高超艺术②。

二、立足实际,着眼发展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③在宁德,***同志提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摸索出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路子,这叫“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他分析说,闽东主要靠农业吃饭,穷在“农”上,也能富在“农”上,但只搞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也没有前途,要抓大农业,稳住粮食,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走科技兴农的路子,形成一个高产、低耗、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同志提出,看准效益了,速度还是加快些好,这样才能尽快缩小差距。没有好效益的,一个项目也不能上,特别不能为了出政绩而盲目上项目,搞短期行为,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

三、围绕重点,兼顾全面

领导工作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讲重点论和两点论。在《摆脱贫困》中,***同志阐明经济是基础是中心,要牢牢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在生产力的解放中,在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在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他反复强调,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建设是主旋律,是最大的政治。因此,干部的主要精力只能用在经济工作上,各级班子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做好本部门的工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有整体战略意识,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要搞“经济大合唱”,不能一碰到具体问题便“睫在眼前犹不见”,主次颠倒。他说,干工作,主次不分,不抓住根本,那就是“瞎忙乎”。

***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抓经济工作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战略目标予以重视。他提出,立足于闽东实际,建设具有闽东特色的精神文明,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贯穿于脱贫致富整个过程。既抓住主流,又注意支流;既突出重点,又照顾一般;既树立典型,又带动面上。***同志要求,领导干部不但要当好指挥员,还必须当好战斗员;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但要看他们怎样抓好物质文明建设,还要看他们怎样抓精神文明建设④。

四、注重积累,滴水石穿

1990年3月,***同志写下《滴水穿石的启示》,比较全面地表达了“滴水穿石”的思想。他说,滴水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胜利。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精神的完美体现。喻之于事,则是以柔克刚、以弱制强辩证法原理的成功显示。所以,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是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企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推崇滴水穿石,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闽东贫困面比较大,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了它的发展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过程。***同志用“滴水穿石”勉励闽东的干部群众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闽东的变化,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的过程。今后闽东的发展,还要艰苦奋斗,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五、联系群众,勤廉为先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⑤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同志指出,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来说,各级干部都要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领导干部重要的基本功。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时,他提出“四下基层”的领导作风: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宁德地区在贯彻落实中开展了三项活动:一是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二是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三是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

***同志提出,领导干部是一种社会职业,它要求:一是为官之本在于造福一方、做人民公仆,为民办实事;二是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不谋私利,不图清福;三是为官之德在于清廉,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四是为官之义在于明法,维护公正,伸张道义。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修养:要有党性观念,要有度量、有气节、有气魄,要诚实、果断,善于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1990年2月,***同志著文《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提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廉洁清明。他说,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党的生命线。绝不允许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谋私利。只廉政还不够,还要有政绩。要把握政策,鼓励干部为人民事业敢为天下先,积极创造“弱鸟先飞”的环境和氛围。

①《***同志帮助福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纪事》,《福建日报》2015年11月23日。

②***:《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页。

③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2页;第2卷,第526页。

④***:《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117页。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责任编辑:张颖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