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4-09-03

尤 鑫

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思考

尤 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要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认清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建设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机遇与挑战;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建设现代化强国,一直是中华儿女的夙愿。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一、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是变化发展着的人类及其社会活动,要回答、解决的是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必定需要不断的发展、丰富和完善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内在规律。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求真求是、不断创新,密切关注现实生活,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持续蓬勃发展。

当今国内外形势发生着急剧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改革、建设和发展对理论的需求大为增强,探索规律,把握趋势,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新的形势,新的实践,迫切要求哲学社会科学不断为其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上的重要系列讲话,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诸多领域为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广阔空间。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特点,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将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二、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任务

(一)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学术发展就失去了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立场和方向,不仅难以取得科学的成果,而且可能走向邪路。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排除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干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发展生产力当作一切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战胜谬误、赢得胜利的科学世界观,也是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条件和任务的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价值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构建话语、提炼思想、创新理论,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与时俱进,其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实现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要跟上实践和时代前进的步伐,必须永不停顿地探索和创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建新理论。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学习,就是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基本判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意义,以及“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基本理念和重大举措。运用最新的研究方法,注重个案、实践调查等实证性研究,改变以往不搞调查,不注重文献,停留在一般性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哲学社会科学与时俱进表现为:一方面,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中西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要解决当前我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有说服力、战斗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回答人民群众关心和现实生活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有决策咨询价值的解决方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绝不应该只是坐而论道,把哲学社会科学变成“纯学术化”的研究对象,而是应该坐言起行,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通俗化的普及工作,使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真正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三)紧紧围绕实际,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需求性、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操作性。围绕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着重强化对策研究的需求性、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操作性,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以问题为中心,重视问题研究,特别是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这是一条普遍规律。从哲学的观点看,问题与矛盾密不可分,矛盾的产生、积累与激化导致了问题,因此,问题就意味着矛盾。解决问题也就是解决矛盾,由此推动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的进步。这里所指的“问题”不是一般的、抽象的问题,而是与时代紧密联系的,在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与发展紧密相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改善和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促进社会文化进步,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问题的不断解决,从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四)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党委和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哲学社会科学要联系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服务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从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及本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各级领导决策的难点,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挂钩,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深入进行理论思考,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力求在重大课题上有新突破,在应用科学上推出一批有理论性、前瞻性、指导性的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好地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注重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要以质量和应用为导向,强化社科成果的转化机制,发挥专家学者在重大决策前、中、后的“进谏”作用。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应用,要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使之顺利地从理论成果转变为实施解决方案。建立哲学社会科学与决策咨询对接机制,通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接,实现社会科学与决策咨询的对接。

(五)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引导大学生及社会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形成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科学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力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营造良好的思想和精神氛围。

(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哲学社会科学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当代中国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是增强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建设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惟其如此的哲学社会科学才会被中国人所接受,以独特的“中国模式”推向世界。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

责任编辑:李冬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