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须养成新习惯

时间:2024-09-03

蔡晓明

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须养成新习惯

蔡晓明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形有分化,但总体健康向好。 在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本文就民营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和创新问题,展开对民营企业家精神思考的论述。

新常态;民营企业家;应对方法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江西省为例,2015年1—6月,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58.2%,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54.2%,税收总额的70.3%。然而,当前,民营企业家感受到下行压力,对新常态既认识不够又难以及时适应,显得茫然、焦虑、困惑。因此,在对民营企业家鼓励支持的同时,引导教育显得更为迫切,本文就新常态下如何转变思维、行为、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养成新习惯进行探讨。

一、寻找商机须自觉养成找市场而不找“市长”的新习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求政府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也就是说,新常态下,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越来越清晰,“市长”的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新型政商关系逐步建立。民营企业家在寻找商机方面,就不必再去找“市长”,而要主动找“市场”。同时,企业转型升级,既可以紧跟市场大环境瞄准新业态调整产业结构,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技术革新。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家要始终做到心中熟悉市场规则、眼中紧盯市场变化、脑中分析市场需求、胸中运筹市场竞争,这样才会握有市场胜算。

二、企业维权须自觉养成找法律而不找关系的新习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在依法治国新常态下,企业家要自觉养成法治思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决定》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明确“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等。这说明,以往维权打官司找关系的路子现在行不通了,而要老老实实地去找法律,用法律化解纠纷、靠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三、项目投资须自觉养成看优势而不看优惠的新习惯

过去,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纷纷在用地、税收、环保、劳保、融资等方面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新常态下,这种“优惠政策”正在被清理和整顿,国务院于去年11月印发的《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已有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并明确税收法定原则,各地严禁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民营企业家要转变项目投资的思路,从过去“看优惠”到现在“看优势”,在决定投资项目落户地时,要更多的考虑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是否合理,地方投资软、硬环境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产业与地方资源是否有比较优势,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优势。新常态下,看“优势”比看“优惠”更重要,企业家只有更加看重这种“比较优势”,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资本回报须自觉养成追求平均利润而不追求超额利润的新习惯

通过投资追求利润回报,是企业家的天性,但追求多大的利润率却大有学问。古人讲“天道忌满、人道忌全”,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道理和事实都是如此,越是追求超额利润,离安全的边际就越远,风险就越大,新常态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过去一夜暴富、一劳永逸的时代也随之终结。民营企业家需要有长远眼光,设立每个时期的合理利润率和利润目标,而不是盲目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样才能行稳致远,不断增强企业生命力。

五、企业发展须自觉养成追求创新驱动而不追求产能规模的新习惯

企业发展是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其实早有经济学家提出“规模不经济”理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自然会增加生产经营成本,只有占牢市场、保持利润,更高的市场份额才会产生更高的收益。本人到江西鹰潭调研时,对三川集团留下深刻的印象。该企业就是围绕“水”来求发展,主营业务是水表、水泵等,重视专利技术的开发,建有国内首家水表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拥有70多项自主创新专利。三川最先提出“滴水计量”、生产节水型水表的企业,产品超声波全电子水表和计量芯片开发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主导产品三川牌水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20年第一,其拥有员工也就1000多人,水表年产能力1000万台。这就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导向,企业大而强固然好,但大并不必然强。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把创新驱动作为主要目标和根本动力,坚持定力、专注主业,特别是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增加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这才是企业竞争力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

六、市场销售须自觉养成“互联网+”而不是单纯依赖渠道为王的思维新习惯

“互联网+”引领生产生活变革,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一方面社会资源、社会需求将用公开的方法、制度的方式对企业公布,以群分方式来分配给企业;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风险性会加大,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往往取决于创新与速度。当前,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在跃跃欲试,借助互联网实现跨界融合,每一点探索积水成渊,势必深刻影响传统产业行业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行业面对的不是行业被颠覆,而是要改变单纯依赖渠道为王、终端致胜的思维,适应新的信息流转方式,采用信息化渠道去开拓市场、获得客户,培养“互联网+”的新习惯。“互联网+”有助于民营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和商业模式,加快结构调整。

七、企业融资须自觉养成资本运作而不向民间非法借贷的新习惯

近两年,笔者先后深入到近100家民营企业调研,还多次召开座谈会,企业对当前融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甚至可以用“严峻”来形容。有的企业向民间非法借贷的利息非常高,这给企业法人、放贷人、社会稳定都形成较大隐患。有地方政府因素、银行机制因素、资本市场因素、担保机制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因素,比如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不规范、盈利能力较弱、诚信意识缺失等等。新常态下,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定不能走民间非法借贷的路子,而要不断改善获取信贷的条件,一方面依靠银行发挥作用,但更长远的办法是解放思想,学习、掌握好资本运作的本领,积极参与主板、创业板、新三板、新四板的政策平台,尝试租赁金融、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工具,积极引进风投,加快民营银行的筹建,到合法市场上融资。

八、企业开拓须自觉养成敢闯新环境而不是固守熟悉环境的新习惯

近三十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多极化加快,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这一趋势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不可逆”、“不可非”、“不可反”,而且我们国家需借助这一趋势加快新一轮开发开放。受制于产能过剩,水电、物流、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长,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新生代务工青年就业观念变化,政府坚持税收法定原则、清理土地优惠政策等,造成总商务成本越来越高。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获取经济要素,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成为大型民营企业以及有品牌、有技术、有管理优势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战略为民营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民营企业家们要站在国内熟悉的环境之上,勇敢探索国外、境外的新环境,紧跟国家政策,研究新环境的政局、法律、产业政策、文化以及消费习惯等等,坚持大企业先行,中小配套企业跟随,健全产业链,实现合作出海。

九、生活方式要自觉养成读好书交好友品好茶做好事而不刻意晒名人追明星炫名牌的新习惯

***总书记写过一篇《生活情趣非小事》的文章,主要是告诫领导干部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民营企业家也需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新习惯,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这是人生的一种修养、一种品味。近些年,一些企业家刻意追求晒名人、追明星、炫名牌,再经媒体一夸大,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民营企业家要自觉养成读好书、交好友、品好茶、做好事的新习惯。读好书,笔者一贯主张“情趣之雅在于读书”,读书是培养高雅情趣的最好方式,读书不仅有利于愉悦心情,更有利于开拓眼界、提升境界,这对企业发展也是有利的。读书要永保不及、求缺的境界,方可做到大智若愚。交好友,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要多交良师益友,不交酒肉朋友。交个好医生,有益身体健康;交个好律师,有益企业健康;交个智者朋友,有益思想健康。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尤其要正确处理政商关系,依法依规,有节有度,光明磊落。喝好茶,鲁迅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古往今来,茶文化已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元素,也是人们修身养性的佳品。喝茶,对身心经常处于较大压力下的民营企业家来讲是有益健康的。做好事,民营企业家要提倡“富而思源”,弘扬“以义为先”的光彩精神,多行善举,这样才能升华心灵,牢记发家之本、守住法律底线、提升道德上线,成为受社会尊敬的人。

民营企业家在养成新习惯、适应新常态的基础上,还要秉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能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在新机遇中展现新作为。

张惠臣 书法作品

(本文作者:江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颖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