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4-09-03

项光春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项光春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重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不仅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应立足“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实际,全面分析因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给学生思想上带来的困惑,从“校企资源融合、教育时空融合、党政管理融合”入手,实施“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保障”,来提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思政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顶岗实习;思政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3]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必须把课堂搬到企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学生思政教育应在全面分析学生思想困惑的基础上,从“整合资源、跨越时空、系统推进”入手,实施“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保障”,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思政教育效果。

一、“工学结合”时期学生的思想困惑类型及表现

工学结合时期,学生产生的思想困惑一般可归纳为两类:

(一)认识偏差类。这里的认识偏差,是指学生对“为什么要进行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学什么?”以及“工学结合怎么学?”等问题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全面而产生认识偏差,并由此引起的思想困惑。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或情绪:一是埋怨“实习岗位不对口”;二是埋怨“被廉价劳动力”;三是埋怨“没事情做浪费时间”等。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不到位、不充分。

(二)行为偏差类。行为偏差是指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不能适应企业的文化、不能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适应企业的劳动强度等而产生行为上的偏差,并由此引发的思想困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人际关系处理不佳;二是工作上怕苦怕累,埋怨工作时间长;三是工作迟到、旷工;四是工作消极怠工等[4-5]。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角色转换问题。即学生还把自己当成“学生”,没有把自己当作“员工”,角色转换不及时[6]。当然,也不可排除企业制度上的缺陷、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

二、从教育管理角度剖析学生思想上存在困惑的原因

(一)教育安排缺乏系统性。从工学结合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来看,大多数学校还只是停留在阶段性的动员教育和出现问题时的补救措施,系统性不够。据调查,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思想教育大都安排在工学结合布置阶段和下企业前的动员,动员的组织形式大都是以班级班会形式和集中动员形式。而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或企业的职业认知缺乏感性认知,处理社会问题的心理准备不充分,势必出现诸如吃苦能力差,缺乏积极心态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从工学结合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制度来看,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一套系统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但由于“工学结合”的复杂性,决定了许多制度很难得到很好的落实,尤其是企业指导老师的作用难以发挥。另外,由于学生工学结合地点分散到全省各地,再加上学校指导老师与学生人数的匹配相差太大,因此学校指导老师大部分只能通过电话或QQ等方式沟通,指导效果也很难得到保证。

(三)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从工学结合思想教育的内容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停留在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工学结合对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工学结合实践的作用过于“理想化”,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方面的正向作用,忽视挫折教育,使学生把“工学结合”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对等。而学生一到企业,现实与老师强调的及与学生自己所期盼的有差距,导致学生各种失落感和不满情绪油然而生,影响工学结合实践的顺利进行。

(四)校企沟通缺乏有效性。从校企合作工作协调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是校企在商谈工学结合合作事项或者企业在给学生进行宣讲时所承诺的条件在学生实践工作中没有很好地体现,使学生有“被骗”的感觉,造成思想问题;另一方面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制度的不完善,或者企业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校企合作的有关条件执行不到位而引发学生不满等。

三、工学结合实践学生思想教育应把握的原则

(一)分类区别对待教育的原则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形式趋于多样化,如“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勤工俭学、定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顶岗实习等不同的类型;从工学结合的学习方式看,有先理论学习、后岗位实践的,有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践交叉进行的,有单纯岗位实践的等;从工学结合学生群体来看,有相对集中的,有相对分散的;从工学结合的时间分布来看,有大二进行工学结合、有大三进行工学结合等等。因此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必须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二)与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企业的选择、实习岗位的确定等方面,应把“专业对口”放在首位,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专业能力提升要求等内容纳入工学结合思想教育的全过程,要根据不同年级专业能力不同的实际,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如对于在大二学生参加工学结合的,他们的专业知识不是很扎实,通过贯穿专业教育,使他们正确对待在工学结合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他们通过了解企业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需求情况,以便回校后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学好专业知识;对于毕业班学生参加工学结合的,要把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的教育与工学结合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参加工学结合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诸如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非专业素质被企业更加重视已成共识。在工学结合实践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不可能把重要的岗位和工作任务让学生去试验,因而想通过一次工学结合就能提升专业能力是不现实的。因此,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工学结合实践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懂得除专业技能外的其他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是工学结合实践的重要内容。

(四)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能否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正困扰着每个大学生,而工学结合实践是给大学生提早进入社会、提早体验就业的一次大好机会。因此通过在工学结合学生思想教育中贯穿就业形势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加珍惜工学结合的机会和平台,及时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工学结合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工学结合实践的顺利完成。

四、创新工学结合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校企资源融合:实施教育队伍的“三位一体”,实现全员参与

为了使工学结合实践学生的思想“认识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要融合校企双方的人力资源,集聚“企业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及学生骨干”的三方力量,实施教育队伍的“三位一体”,实现全员参与。

1.挖掘“师傅”潜能

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中,企业指导老师(“师傅”)担负着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工作流程,手把手指导学生完成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的重要职责。因此,如何挖掘“师傅”的潜能,有更多的精力来指导、关心、关爱学生,确保学生“工作用心、生活舒心”至关重要,这也是工学结合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师傅”本身工作较忙,校企双方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师傅”担当起这份责任。如学校可以通过评选优秀企业指导老师、企业奖惩制度激励等方式,提高企业指导老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用足“导师”优势

学校指导老师(“导师”)在学生工学结合实践中扮演者多角色的作用。一方面要与企业或企业指导老师的协调和沟通,协调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实践的工作任务安排;另一方面要了解掌握学生在工学结合中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工学结合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与学校和学生班主任沟通,及时反馈有关信息等。因此,“导师”在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思政教育中,肩负重任。但是由于学生工学结合实践地域的分散性、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导师”的工作难度、工作压力很大。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待遇激励、工作帮扶、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鼓励“导师”主动参加学生工学结合管理,用足“导师”优势。

3.发挥“骨干”作用

学生是工学结合实践中的主体,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在工学结合实践中的带头和自我管理作用尤其重要。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激励“骨干”的作用,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目的。如评选优秀实习学生、专项奖学金评选、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内容等。

(二)教育时空融合:实施教育时空的“三位一体”,实现全过程教育

为了使工学结合实践学生的思想“认识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要融合教育时空,实施教育时空的“三位一体”,推进全过程教育。

1.工学结合前教育充分

工学结合前教育是确保学生工学结合实践思想稳定的关键。工学结合前教育不只是学生下企业前简单的动员,而是学生参加工学结合前在校期间的全过程教育。

首先,从基础教育角度看。通过系统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如大一新生入学专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品质教育;就业形势教育、企业文化培育;吃苦耐挫能力培育、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育等。

其次,从工学结合实施前角度看。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确保教育引导到位。如通过“实习主题班会、实习动员会、企业宣讲会”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学什么、怎么学”问题。同时要做好详细策划、安排足够时间、纳入实践计划,确保教育引导充分、到位,不走形式。

2.工学结合期间教育到位

工学结合期间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一环,有别于工学结合前教育的“虚拟性”,学生直接面对陌生的真实企业环境、社会环境,与当初的“期待”相比大多会出现心理上的“落差”,因此校企双方教育是否到位事关重大。

从企业角度讲。一方面通过组织策划好岗前培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等教育引导,使学生尽快熟悉企业、融入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安排企业指导老师(“师傅”),采取“师徒”关系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结对教育和帮扶,使学生逐步适应、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

从学校角度讲。一方面安排学校指导老师“进驻企业”、“走访企业”等方式,通过建立QQ群、微信圈等方式,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协调解决学生在企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原班主任和家长,协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三是通过选拔实习学生中的学生骨干辅助校企指导老师进行教育和管理。

3.工学结合实践后教育跟进

做好工学结合总结工作是学生工学结合实践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为下一批实习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铺垫。工学结合实践后教育跟进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总结环节。总结环节主要对本次的工学结合进行全面的回顾、梳理、反馈,扬优补短。包括组织评选优秀企业指导老师、优秀学校指导老师和优秀工学结合学生评选活动,并进行表彰,达到“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总结整个工学结合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为下一步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组织和思想教育积累经验。

二是交流环节。交流环节主要通过组织工学结合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与下一年级学生就工学结合的有关话题进行面对面沟通、互动,与下一批工学结合学生分享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悟,达到同辈交流、信息共享、互相促进的作用,形成工学结合思想教育的良性循环。

(三)党政管理融合:实施教育组织的“三位一体”,提供全方位保障

为了使工学结合实践学生的思想“认识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还需要党政管理融合,实施教育组织的“三位一体”,全方位保障学生工学结合实践。

1.党建引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工学结合实践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党组织必须主动跟进,起到党建引领作用。

首先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要根据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实际,把学生党建工作从校内延伸到校外,通过设立实践基地学生党组织、校企联合党支部、临时学生党支部、企业班党小组等方式,使学生到哪里,党组织覆盖到哪里。

其次要创新学生入党考察方式。党组织把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的各方面表现作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建党对象、预备党员的考察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工学结合实践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再次要创新入党培训方式。要根据实际,在党校培训的组织方式方面要与时俱进,要充分整合网络党校和企业党建资源,灵活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便服务学生工学结合实践。

2.服务到位

学院行政机构是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组织主体,在组织安排学生工学结合实践过程中,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

一是满足学生需求。在企业选择方面,以有一定规模、一定培训经验、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为目标,通过走访、洽谈、协议落实;在岗位选择方面,以学生专业对口或相对对口为原则;在培训内容方面,以学生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岗位锻炼需求;在过程组织方面,把学习、顶岗、就业紧密相连,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

二是提供必要保障。必要的物质手段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一方面,学校主动与企业协商,建立工学结合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校要为工学结合实践工作设立专项经费,为学生吃、住、行及安全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

三是关心关爱学生。要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与企业指导老师、学校指导老师、学生座谈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工学结合实践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及时与企业协商解决学生在工学结合中出现的困难,为学生释疑解惑。另一方面,要利用节庆日的机会,下企业慰问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关爱。

3.团建促进

一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作用。在工学结合实践教育过程中,共青团组织根据工学结合实践的特点和学生思想的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团日活动,提高广大团员对工学结合的正确认识。

二是在寓教于乐中发挥作用。通过开展以工学结合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校友访谈、结对交流等活动,将教育和娱乐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领悟。

三是在民主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学生党员发展的民主推荐中,各级团组织把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的表现列入推荐的重要考察内容,通过广大学生的民主监督,促进他们在工学结合实践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民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06-30].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406/20140600660060.shtml

[3]邢晖,等.职业教育管理实务参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10.

[4]王崇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现代交际,2009,6.

[5]刘莉,熊红斌.创新“以人为本”工学结合学生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2.

[6]栾永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责任编辑:孟祥玲 邱开金)

Reflec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XIANG Guang-chun
(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325003,China)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 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from 2010 to 2020) emphasizes that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ombining work with study should be the overriding prior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from 2014 to 2020)points out that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adhered to,and the road of building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 integration,reform and innovation should be taken.“Combining work with study”and“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not only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ut also present new challenges for the work of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refor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combining work with study”,“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uld be made due to changes in learning,working an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s’ideological confusion.Proceeded with“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s,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space and time,the integra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administration,“all staff participation”,“the whole course of education”,“all-round protection”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post internship;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711

A

1672-0105(2017)01-0020-05

10.3969/j.issn.1672-0105.2017.01.005

2016-11-10

项光春,男,本科,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