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全省农村冬季采暖问题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04-24

鄂佐星 金 成 刘云龙 吴晓春 路春景 佟启玉 黄冠宇

根据省委领导的指示精神,由省农委牵头,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环保局、省农垦总局先后赴哈尔滨市的阿城区、松北区及五常市,牡丹江市的宁安市,大庆市的林甸县、鸡西市的滴道区、虎林市,农垦哈尔滨分局红旗农场、牡丹江分局八五八农场、宁安农场、海林农场等地就我省农村地区冬季采暖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省农村冬季采暖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我省地处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仅为4.9℃,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为100~150天,采暖期在半年以上。全省总农户数493.9万户,人均住房面积21.5平方米,住房砖瓦化率76%。农村实有住房面积3.8亿平方米,采暖面积2.28亿平方米,大部分农民住房以独立单体建筑为主,体型系数大,散热面大,保温性能差,冬季采暖负荷高。目前我省农村地区冬季传统采暖方式主要有三种:采用燃烧秸秆、薪柴采暖。通过烧柴灶、火炕、火墙等,农户在生活做饭的同时就达到取暖目的,基本不烧煤炭。采用这种方式取暖的占现有农户的70%多;以燃烧秸秆、薪柴采暖为主,冬季最冷的1~2个月辅以燃煤采暖,每个采暖期需燃煤1吨左右。采用这种方式取暖的农户占到15%左右;采用燃煤采暖。使用小型煤炉、土暖气为住房供暖,一般一个采暖期需燃煤2~3吨。采用这种方式取暖的农户占到10%左右,采用其他新型采暖方式的农户不到5%。

近年来,省政府农村能源办一直致力于转变农村传统落后的采暖方式。一是在执行国家基本建设项目过程中,在实施农村沼气项目、生物质气化、固化项目的同时,注重将解决农民炊事用能问题与解决农民采暖用能问题相结合,努力破解农村炊事采暖用能“两把火”问题。在望奎县厢红五村、鸡西市滴道区王家村等辟建生态家园示范区,将多项农村能源技术集成组装,使农户真正实现了做饭不烧柴,取暖不用煤。二是在推广新型采暖方式上,成功探索出了燃池采暖、沼气采暖、生物质燃气采暖、生物质固化燃料采暖、地源热泵采暖等多种新型采暖方式,并做了大量研发和推广工作,其中很多技术应用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如宁安市小朱家村是全国首例农村应用地源热泵采暖技术的村屯;生物质燃气采暖全国仅有4处试点,其中有2处就在我省。沼气采暖炉具研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位置,黑龙江中惠股份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电热膜产业化生产基地。三是在推广农村节能技术上,推广太阳房、省柴节煤炕连灶、节能炉等节能技术,提高燃料燃烧热效率,降低采暖能耗。太阳房同比普通民宅可缩短采暖期2个月,每天烧柴或烧煤数量也同比下降20%~30%;一个省柴节煤炕连灶每年可节约秸秆等生物质燃料2.2吨;节能炉热效率可提高15%~20%以上。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推广户用沼气26万个,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2处,小型沼气工程152处,年产气量8 000万立方米,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3处,推广太阳能禽舍1 200万平方米,形成年节约和开发20万吨标准煤能力,综合效益达到6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省目前采用的以生物质低效燃烧和使用常规能源的采暖用能方式存在的问题: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农村燃用秸秆的单体灶平均热效率仅为12%左右,炕连灶热效率也仅为55%,燃煤锅炉热效率仅为30%,大量秸秆、薪柴和煤炭资源被白白浪费掉。二是室内温度偏低,舒适性差。大量农民住宅平均温度只有12℃,并且昼夜温度不平衡,温差大,夜间、凌晨室内有时甚至结冰,居住舒适性差。三是用能环境不佳,污染室内外空气。冬季居室密闭,室内燃柴、燃煤时烟熏火燎,有毒有害气体不易散失,危害人身健康。室外烟尘和硫化物排放增加,对大气造成污染。四是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农户燃烧农作物秸秆、薪柴采暖的,虽然其来源广泛,可就地取材,一般不增加支出或仅增加较少支出,但收集、使用时劳动强度大。农户燃煤取暖的支出较多,经济负担较重,也需要每天付出一定劳动。五是存在安全隐患。农民燃煤取暖如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室内和村屯内存放秸秆、薪柴有一定的火灾隐患,冬季风干物燥,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给农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这种传统落后的采暖用能方式,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

制约新型采暖方式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初始投资高。农户使用新型采暖方式的一般初始投资较大,同时对住宅的保温性能要求较高,普通民宅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每户投入都在1万元以上,农户经济上难以承受。二是农民观念守旧。大部分农户习惯了传统的采暖方式,因循守旧,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差。另外现有的新型采暖方式示范性差、推广力度也不够。三是优惠政策少。企业生产新型采暖设备、产品,农民应用新型采暖方式,替代常规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但很少能享受到相关扶持政策。黑龙江清河泉生物质能源热电公司2007年投资1.9亿元,在虎林市城区建设利用稻壳为燃料的生物能源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供热面积46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消化稻壳15万吨,相当于节约8.4万吨标准煤,可减少烟尘排放量100吨、二氧化硫3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8万吨。年实现营业收入8 800万元,税金1 200万元,还可安排就业260人,为虎林市周边水稻加工企业增加收入1 000多万元。企业反映收购的稻壳,部分来自个人及小规模纳税人的稻米加工厂,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享受不了17%的进项税抵扣政策。企业发电余电无法并入国网,也没有享受到 “年节能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生物质发电余热供暖企业,按每吨标煤250元的补贴政策”。四是缺乏检测手段。受技术水平所限,各市县缺乏对新型采暖设备产品的检测能力,优质产品只能通过个别富裕农户自发应用一年以上的时间检验,才能取得农民认同,推广速度慢。同时因缺乏监管,市场鱼龙混杂,致使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也影响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三)推行新型采暖方式对推动我省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村能源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能源利用和消费是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大事。近年来,在国家和省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引导下,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攀升,新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富裕起来的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的需要和愿望十分迫切。但是,农村地区冬季采暖仍然沿袭千百年来传统、落后、效率低下的用能方式,直接制约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民生问题。在农村推广以新能源为重点的采暖方式建设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和众多好处。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随着我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每年畜禽排泄物总量高达3亿多吨,秸秆总量也将持续增加,已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也是造成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人畜粪便、秸秆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成为新的替代供暖能源,可以改变村容村貌,改变农民沿袭千百年的用能方式,让生活起居更加方便、清洁、舒适。二是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经济繁荣的新农村。推广农村新型采暖方式,将带动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垦区已建成9座、总装机容量6 000千瓦的稻壳发电厂,年创效益1 800多万元。沼气开发在提供沼气的同时,也产生大量沼渣、沼液等高效有机肥,全省现有的沼气工程,就可以解决100多万亩绿色作物的肥源问题。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的黑龙江农垦兴旺牧业有限公司在建设存栏1万头生猪大型养殖场的同时,利用粪便建设了一个池容1 400立方米、年产沼气32.85万立方米,总投资554万元的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成后,可以满足养殖场采暖供气,同时为周边的几个村屯750户农户提供沼气,每年产生的1 095吨沼渣、2.63万吨沼液为5.7万亩玉米提供有机肥料,形成了一个绿色产业链条。同时可以提高劳务创收效益,一个熟练沼气生产工年劳务收入可超过7 000元以上。可以提高节流减支效益,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使农户每年减少煤、电等支出240元左右,减少化肥、农药支出480元左右。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海林市江头村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后,全年节约薪柴400吨,节省燃料费2.4万元,减排二氧化碳27万立方米。此外,发展沼气工程,增加了有机肥的使用,改良了土壤,减轻使用化肥对土壤和水系统的污染。四是有利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我省农村生活能源消耗量大,其中采暖用能占生活总能耗的3/4。农村生活用能的60%以上为生物质能源,全省农村每年用作燃料的秸秆总量在3 000万吨以上,占秸秆总产量的60%;薪材294万吨,占森林年生长量的3.8%。秸秆、薪柴用于燃料消耗,严重阻碍了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和土壤肥力的提高,直接破坏了森林和草场植被,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形成了“能源短缺-过量消耗-生态破坏-能源更加短缺”的恶性循环。推行新型采暖方式,增加优质能源供给,可以减少生物质资源作为能源的消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