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陶瓷日语》课程与景德镇地区陶瓷产业的互动融合研究

时间:2024-09-03

吴 艳

(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景德镇,333403)

1《陶瓷日语》课程与景德镇地区陶瓷产业互动融合背景研究

国务院2017年公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当下高等教育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这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这也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充分肯定了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经济融合的必要性及意义,也明确了产业经济发展对当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外语人才的培养天生便与产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也只有与产业经济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经济发展,提升人才竞争力。

2018年景德镇获批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2019年国务院批复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赋予了景德镇“两地一中心”的发展定位,即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在这个目标下,外语人才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围绕日语专业产教融合的路径以及专业为地区产业服务的模式,张韬在《产教融合视阈下广东省高职高专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痛点与解决方法初探》,洪洁在《邮电类高校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于娜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肇庆学院为例》,牟海涛在《产学研构建下大连地区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等论文中进行了探讨。上述论文中所开展的日语专业与产业融合互动研究,主要围绕着外贸行业开展,其中洪洁关于邮电类高校日语专业改革的研究,主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虽然上述研究虽然具有普遍性的参考意义,但以陶瓷文化为主要载体《陶瓷日语》课程如何与瓷都景德镇的地区产业相融合这一问题尚无人关注。

2《陶瓷日语》课程与景德镇地区陶瓷产业互动融合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陶瓷日语》课程从性质上来说,属于本科专业与院校、地区特色结合的特色课程,其设置的初衷便在于使专业更好地为行业及地区产业服务。从教学创新的角度来看,由于其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具备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以及教学技术创新的特质。但是在目前的《陶瓷日语》课程教学中,既面临当下高校外语课堂教育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也面临着本门课程所独有的一些问题。

2.1 普遍性问题

2.1.1 如何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性的问题

高等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高校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然广泛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以体现。目前的教室布局、教学计划和学生课堂评价体系等教学指导因素都阻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上课期间缺课、睡觉、玩手机、谈情说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陶瓷日语》教学中,由于课程难度较大、现有的教学工具以及教室布局的限制,多采用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对课程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2.1.2 如何做到学有所用,加强高校课程与地区、行业联系的问题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但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脱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以日语专业为例,教材内容、培养模式以及对教师的考核体系都存在着脱离地区、行业发展的问题。在《陶瓷日语》课程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偏重陶瓷史讲解,不注意与景德镇实际情况以及与陶瓷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无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二是无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无法直接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产业和地区发展输入新动力。

2.1.3 如何寻求教师输出及学生输入平衡的问题

目前高校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输出及学生输入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积极

性不高、无法回答课堂提问、课堂知识掌握不牢固、课程知识要点无法运用等方面。《陶瓷日语》课程由于课程内容涵盖面广,知识体系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师输出内容较多,但学生接受程度不高、灵活运用能力较弱的现象。这些问题既影响课程进度的推进,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1.4 如何做到思政进课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

自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加强“课程思政”相关教学改革的目标以来,“课程思政”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所熟识,成为高校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但是目前在外语类教学,尤其是日语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即思政融入课堂的路径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课程内容按部就班,无法发挥外语类课程在教书育人、提升文化自信上的特有功效。

2.2 特殊性问题

《陶瓷日语》课程有两个主要教学内容:一是陶瓷相关知识的教学,二是陶瓷相关日语的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寻找陶瓷与日语结合的路径,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是本门课程面临的最大问题。“陶瓷”二字中所包含的内容众多,既包括陶瓷发展的历史,也包括陶瓷的不同种类;既包括中日陶瓷,也涉及世界陶瓷;既包括陶瓷技术,也包括陶瓷艺术鉴赏。本门课程需要在上述陶瓷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日语教学,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将陶瓷知识与日语专业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是本门课程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3《陶瓷日语》课程与景德镇地区陶瓷产业互动融合路径研究

景德镇拥有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留下了大量的陶瓷类文化遗存,既包括陶瓷相关遗物也包括陶瓷相关遗址。当下景德镇依然以陶瓷为关键词,发展陶瓷产业的同时,注重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开展文化旅游项目。与此同时,景德镇地区拥有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民窑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工艺遗产博物馆等公立博物馆,拥有较为丰富的博物馆馆藏。这些都为《陶瓷日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可以尝试将实物样本及实物图片引入课堂,做到学有所依;针对性的选定课程内容,做到学有所用;将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做到高效直观地开展教学;开展翻转课堂教育,积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利用陶瓷特殊的历史、文化及技术地位,积极开展思政进课堂等。

3.1 做到学有所依

《陶瓷日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掌握与陶瓷相关的日语词汇、术语等日语语言知识与陶瓷行业知识”,因此陶瓷相关知识是本门课程的基础。但是陶瓷本身便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体系,其发展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在讲解的过程中,仅依靠文字描述,无法准确直观地向学生传达正确的知识。因此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寻找知识的载体,课题通过广泛运用陶瓷实物、博物馆陶瓷资源、陶瓷图片等做到学有所依,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在选择实物及图片时,其指导方针是选择贴近景德镇、与景德镇有关联的实物进行讲解,尽量缩短学生学与用之间的壁垒。

3.2 开展“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 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陶瓷日语》课程中,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提前发布教学目标及背景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以陶瓷实物或者陶瓷遗址为载体,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开口讲陶瓷、讲日语,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打破课堂的沉默。整个课堂教学可以分为学生看——学生说——老师讲——学生复述四个步骤,每一节课都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已有陶瓷知识和日语知识,温故而知新的同时,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使整个课堂氛围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在《陶瓷日语》的翻转课堂中,依然是以景德镇地区特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调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3.3 做到学以致用

《陶瓷日语》课程的另外一个教学目标则是“通过陶瓷等行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在陶瓷等领域的行业服务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课后练习以及实践环节中注意将课程与地区及产业相融合,这既为陶瓷知识提供载体,又做到学有所用。如在讲解宋代陶瓷的青白瓷一章时,可以将湖田民窑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以及展品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拉近课堂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课程可亲近。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博物馆,将所学内容与实际做进一步的结合。同时,景德镇在陶溪川、乐天陶社等地方每周举办的创意集市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可以让引导学生在逛创意集市时,运用所学陶瓷日语知识进行讲解。

3.4 利用动画、三维等新技术

动画及三维等新技术可以在更高效直观地推进课堂教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众多,在厘清陶瓷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相关日语的学习,所以如何在规定学时内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也是本门课程需要面对的问题。动画、三维等新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更直观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除此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巩固已学知识上起到较好的作用。

3.5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

深挖课程内容,利用“陶瓷”这一切入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将“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课堂教学。陶瓷在漫长的历史中,作为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名片,深挖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中国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历程,既可以帮学生建立完整的陶瓷历史观,又可以极大地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将课程思政理念于无声中渗入到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清代陶瓷时,便可以提到殷弘绪的两封书信,这两封书信中所承载的中国陶瓷技术破解了中国陶瓷密码,影响了欧洲瓷器的发展进程。又如中国陶瓷技术在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的传播路径等相关知识点也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支撑点。

4《陶瓷日语》课程与景德镇地区陶瓷产业互动融合实践研究

自《陶瓷日语》课程开设以来,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了教学上的尝试。在课程结束后,以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级日语专业12 班的54 名同学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其内容如下:

《陶瓷日语》课程问卷调查:

1、是否愿意将陶瓷实物引入课堂教学中?

A.非常愿意 B.愿意 C.一般 D.不愿意

2、是否愿意围绕陶瓷实物进行课堂讨论?

A.非常愿意 B.愿意 C.一般 D.不愿意

3、课堂实物讨论教学是否有助于陶瓷相关知识的理解?

A.非常有帮助 B.有一定帮助 C.一般 D.无帮助

4、课堂实物讨论教学是否有助于陶瓷日语知识的记忆?

A.非常有帮助 B.有一定帮助 C.一般 D.无帮助

5、课堂知识与本地实际的结合是否有助于陶瓷相关知识的理解?

A.非常有帮助 B.有一定帮助 C.一般 D.无帮助

6、动画技术的运用是否有助于陶瓷日语相关知识的理解?

A.非常有帮助 B.有一定帮助 C.一般 D.无帮助

7、对目前的授课内容是否满意?若不满意,请直接调至第8 题。A.非常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8、若对目前授课内容不满意,请写出对本门课程的一些建议。

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图:

图1 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 级日语专业《陶瓷日语》课程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示,90%以上的同学表示在有实物进课堂的时候,在对陶瓷相关知识的理解以及陶瓷日语的表达上都有较大进步;80%同学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翻转课堂”的讨论,且90 的同学认为对“翻转课堂”有助于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95%的同学认为与地区和产业的结合有助于课堂学习兴趣的提高;98%的同学都特别欢迎课堂内融入新的动画和三维技术,认为非常有助于课程的推进。通过上述数据以及课堂氛围、课堂提问等表现都可以看出,《陶瓷日语》课程中所采用的创新型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在受到广大同学的认可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学生的陶瓷相关知识以及陶瓷日语的表达方法都有明显提高,且运用到了景德镇瓷博会志愿者工作中,这为学生将专业与产业相结合、专业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5 结语

《陶瓷日语》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课堂教学方式、课程主题等方面都具备了与景德镇地区陶瓷产业交融的基础条件。对交融路径的研究有助于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地区及学校特色的日语专业毕业生,更可以为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储备人才,推动学校与地区共同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关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