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毛韦玉,谈燕君,翟媛媛
(1.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南宁 530021;2.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自然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因子,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肩负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又面临着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双重任务。[1]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自成立起就针对区内资源状况建立了天平、铜矿、汉江、西燕四个野外保护站,通过建立保护站有效的防范和打击了区内砍伐、偷猎等不法事件的发生,让区内的林业资源得到长足的发展,森林覆盖率达98.5%,动植物种类不断增加。野外保护站成为保护区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方面。
1.1.1 天平保护站
天平保护站管辖区6 674.4 hm2,其中有林地6 571.1 hm2,灌木林地93.3 hm2;范围包括缓冲区16林班,核心区3-7、9-14、17-34、37林班等公益山、水陈峰、樊家一带。[2]保护站平均海拔1 200 m,区内多平顶的高山和深邃的峡谷,保存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栖息着多种珍贵动物,共设巡护线路6条。是保护区第一大站,承担着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重重担。
1.1.2 铜矿保护站
铜矿保护站管辖区5 063.8 hm2,其中林地4 645.6hm2,灌木林地418.2 hm2,范围包括利用区7-18林班,缓冲区12-15、17林班,核心区1、15、16林班等钨矿、赵江、铜矿、上户里、内潮、尖岭一带。[2]保护站处于保护区的边缘地带,区内多居民点认为活动频繁,同时水系众多,水资源丰富,建有许多小型水电站,共有巡护线路5条。承担着资源保护、防火宣传、社区共管三大任务。
1.1.3 西燕保护站
西燕保护站管辖区4 026.4 hm2,其中有林地3 996.2 hm2,灌木林地30.2 hm2;范围包括缓冲区2-11林班,核心区8、35、36、38-42林班等与西燕茶场、拉樶、外围、塘栖、六毛、排斡、上下水源集体林区接壤的林区。[2]保护站保护面积比较分散,海拔落差大,保护区的主峰龙头峰位于该区,区内高山林密,地势起伏、悬崖众多、人迹罕至,保护工作比较力不从心,有很多地面巡护的盲区,共有巡护线路6条,承担着资源保护、防火宣传和罗汉松保护三大任务。
1.1.4 汉江保护站
汉江保护站管辖区1 228.2 hm2,其中有林地1 105.6 hm2,灌木林地122.6 hm2;范围包括利用区1-6林班,缓冲区1林班,核心区2林班等牛头岭、望火楼、磨刀石、水锦一带。[2]保护站辖区内多处于利用区内,在60-90年代里营造了大规模的八角高产经济林,为保护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区的办公地点和大门旅游综合服务区都位于该区内,是保护区开展多种经营体制的典范。共有巡护线路5条,承担着森林防火、社区共管、多种经营、旅游安保等任务;是保护区内功能齐全,工作到位的示范站点。
1.2.1 人员和配套设施
野外保护站的由1名正职领导,两名副职和10名左右的护林员组成。保护站站长都是具有丰富林区工作经验的大专毕业生,副站长一般为比较熟悉保护区林区资源情况的护林员,护林员则由保护区的老职工、退伍军人、周边乡镇的居民组成,大多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
野外保护站的配套设施有:巡护摩托车3辆,油锯4台,照相机2台,手持GPS 1个,望远镜2台,睡袋,帐篷若干个等配置。
1.2.2 保护措施
大明山保护区野外保护站主要由管理局护林防火科主管。野外保护站的日常工作就是对固定线路进行巡护工作。大明山的一年四季都以大雾天气为主,雾天和雨天都不利于野外的巡护作业,各保护站的巡护工作一般集中在天气晴好的6月-11月份进行。在巡护过程中,护林员都会认真的观察林区内的森林资源的变化,几时清理动物行走路线上的捕兽工具;对遇到的一些少见的动植物拍摄相片,作为保护站的基础资料;在罗汉松偷盗高峰季节,对重点罗汉松样地不定期蹲守,坚决打击偷盗罗汉松的违法行为;做好巡护日志的填写工作,让主管部门能及时了解林区内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以便对保护区的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
大明山保护区以保护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监测是保护区最主要的工作,各保护站都设置固定的监测点,定期定时对监测点的资源情况观测,做好监测数据。每月定时将得到的监测数据整理成册上报管理局。
野外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常年从事生态保护的工作,大都对生态保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护林员经常在林区内巡护,可以不定期的对进入保护区的群众、游客等其他外来人员宣传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知识,他们身体力行的管护工作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更能感染到其他人,了解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比其他任何宣传方式都要好的一个方法。护林员大都来自周边的村镇,在保护区从事管护工作后,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让他们会不自觉的对自己周边的人员宣传,一传十,十传百,这样大大提高了保护区生态保护宣传的覆盖面,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
保护站的另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护林防火工作。火灾是森林的大敌,没有了森林,就没有自然保护区,何谈保护管理。护林员在地面巡护的时也会维护保护区内的森林防火带;使用林区旺火楼对林区的森林防火情况进行观测。在防火严防期,实行森林防火每日零汇报制度。保护站是打击偷猎和林区内乱砍乱伐现象的中坚力量;保护站是保护区举行重大旅游活动安全保障的主要力量。
要“乐业”必须先“安居“,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护林员安心工作的前提。目前,大明山保护区给各保护站都新建了一批职工宿舍,保障职工基本的起居生活。进几年随着保护区的不断发展,护林员的人数也有所增加,致使原有的宿舍和厨房开始变的很拥挤。十多个护林员只能挤在一个几平米的小木屋生火煮饭。林区内潮湿度很大,大明山保护站海拔600 m以上的保护站点一般都是半年以上见不到太阳的潮湿天气。然而保护站都没有给职工配备煤气炉、热水器、脱水机等这些生活设施。护林员在巡护归来时,都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生活煮饭、烧水洗澡。每逢阴雨天气换洗下的衣物要很久才干。这些都给护林员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不能让他们安心在保护区工作,对保护区的发展十分不利。
科学数据的采集是保护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采集林区内的植物标本,可以很好的放映林区内物种此消彼长的生存状态,可以很好的反应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的情况。由于大明山保护区的保护站点位置比较偏僻,难有专业的人员在保护站长期工作,现阶段保护站多为保护站的站长带领护林员或者依靠部分大专院校的在保护区的小型科研项目实行采集工作。护林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大多靠一些林区的经验来工作,难以承担较为科学的监测、采样工作。同时,保护站没有配备地形图、罗盘、海拔仪、测距仪等基本的设备;大部分的护林员对GPS的使用和动植物的识别知识知之甚少。保护站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能对保护区做到科学有效的管护作用。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都是以聘用为主,保护区帮他们购买五险,护林员每月真正拿到手上的工资只有750元,逢年过节也没有其他的加班费或者奖金。然而到干脏活、累活、重活的时候,却都是第一个安排他们。这些都给护林跃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不满。每年大明山保护区都有大批的护林员辞职离开,剩下的护林员工作积极性也都不高。保护区每年都需要面向周边村镇招聘护林员,而来应聘的人数也逐年减少,保护站面临着无人值守的危险。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护站正常工作的前提。大明山保护区应该充分利用各项资金加强保护站的建设,再设计方面应根据各保护站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各方面因素,建设功能完善的宿舍、厨房、储物间、车库等基础设施建筑。下拨专项资金为保护站提供煤气、热水器、脱水机等生活家电。制定一辆专门的皮卡车定期给个保护站补给物资,接送护林员上下山休假。不断优化护林员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保护区领导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定下来好好工作。
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是一个保护区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大明山保护区的护林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保护站的发展。保护区应该每年不定期的对护林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一是野外生存技能。如,搭帐篷、利用影子定向、定时、怎样应待危险动物、野外应急医术、采集可食用野果等;二是野生动植的识别常识和野外工具的使用。三是做好森林防火技能的培训,如,风力灭火机的使用、扑火的方法和技能。四是关于种养的实用技术。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认树比赛、定向越野等竞赛的形式,检验护林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即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提高了护林员的素质,也丰富了护林员的工作内容。增加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完成保护站各项任务的信心。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区的根本目的。利用自然资源合理的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是增强保护站活力、加快保护站建设,提高护林员工作热情的有效途径。大明山保护区应根据个保护站的情况,适当的开展林下经济项目或其他经营项目。如汉江保护站可以在八角林里养殖八角鸡、种植山茱萸等药材;朝阳保护站可以开展林家乐旅游活动,养殖一些喜凉的动物;天平保护站利用处于旅游服务区的优势,种植大明山的特色野菜和制作手工艺品出售给游客,培植兰花等;西燕保护站也可以开展林下养鸡鸭和种植蔬菜,就近拿到市集上出售。多种经营项目的开展,合理利用林区资源,弥补了护林员工资的不足,对保护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不断给保护站注入新鲜“血液”,可以保持保护站的活力。机关工作和保护站的工作是保护区工作的两个重要体系。大家只有相互多了解多接触才能促进保护区的发展。机关人员长期养尊处优,不知道基层工作的艰苦,下站点制度可以让他们切身的体会到护林员工作的艰辛和苦闷。增加他们工作的责任心,同时这一举措也搭建起了一个沟通的平台,让大家都了解各自工作的不易,消除一些相互间工作任务多少,工作内容的难易度的猜忌和抱怨。更好的增加大明山保护区的凝聚力。
自然保护区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在保护区的野外保护站进行。当前大明山保护站可以配合大专院校开展小型的额科研活动;也可以针对保护区的天气、动植物的数量动态做长期的观测,为保护区积累第一手的基础资料;积极协助外单位人员到保护站开展物种培育养殖项目;争取林业厅的野生动植物驯化项目落户保护站。增加保护站的科研能力,提高保护站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大明山保护区的科研地位,成为全区保护区的示范点。
[1] 朱学灵,吴荣德.自然保护区野外保护管理站规范化模式建设初探[J].河南林业科技,2000(12):20-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