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赵玲爱,李亚红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陕西渭南 714000)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国家为了保护原生湿地资源,加快了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的建设步伐,采取了一些抢救性的保护措施,但原生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为例,保护区于2005年晋升为省级湿地保护区,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2006年《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保护区周边群众为了维持生计,继续在湿地内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和发展水产养殖、有的单位继续将湿地承包给大集团进行开发利用,以补贴职工经济收入的不足。在一些水禽活动较为集中的地方,群众还因庄稼受到鸟类损害减产而要求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进行补偿。由于湿地土地权属问题,湿地管理机关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管理工作力不从心。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建设现代林业。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提出了提高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
本文结合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近年来保护与利用的实际情况,对陕西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效益补偿进行浅显的分析,希望能为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关中平原的东端,北起韩城禹门口(龙门),南到潼关港口,东以黄河治导控制线的中心线为界与山西省相接,西界北段大致以黄河老岸为界。在行政区划上包括韩城、合阳、大荔、华阴和潼关的黄河河道、河漫滩、泛洪平原以及由黄河、渭河、洛河交汇地带形成的大面积湿地。南北长132.5 km,东西宽除峡谷口外多在4 km以上,最宽处达13 km,总面积57 348 hm2,是陕西省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1]。
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黄河中游,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内丰富多彩的森林草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景观资源构成的生态系统是黄河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块极具保护价值的重要河流湿地[1]。
1.2.1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野生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爬行动物4目 8科14种,鸟类15目36科119种、哺乳动物5目10科22种,鱼类5目9科38种。昆虫15目110科376种。保护区内鸟类资源丰富,其中在保护区内越冬栖息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黑鹳(Ciconia nigra)、东方白鹳(C.boyciana)、丹顶鹤(G.japonensis)、大鸨(Otis tarda)、白肩雕(A.heliaca)和金雕(Aquila chryseatos)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琵鹭(P latalea leucorod ia)、灰鹤(Grus grus)、大天鹅(Cygnuscyg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鸢(M ilvus korschun)、雀鹰(Accipiter nisus)等 15种。冬季候鸟越冬期间,鸟类数量最多时达40多万只[1]。
1.2.2 植物资源 保护区有种子植物70科236属287种。其中野生植物216种,栽培植物71种。保护区分布的豆科野大豆属野大豆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保护区内主要植物群落有旱柳-芦苇-浮萍群落(Ass.Sa lix matsudana-Phragm ites australis-Lemnam inor)、杠柳-细叶艾群落(Ass.Perip loca sepium-Artem isia argyi var.gracilis)、芦苇-香蒲-浮萍沼泽(Ass.Phragm ites australis-Typha orienta lis-Lemna minor)、芦苇-荻-齿果酸模沼泽(Ass.Phragmites australis-M iscanthus saccharif lorus-Rumex dentatus)、低矮芦苇沼泽(Lower Ass.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沼泽(Ass.Typha orientalis)、香蒲-芦苇沼泽(Ass.Typha orientalis-Phragmites australis)、荻沼泽 (Ass.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假苇拂子茅沼泽 (Ass.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 ites)、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沼泽(Ass.A 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小碎米莎草沼泽(Ass.Cyperus microiria)、节节草沼泽(Ass.Equisetum ramosissimum)、浮萍群落(Ass.Lemna minor)、荇菜群落 (Ass.N ymphoides peltatum)、龙须眼子菜群落(Ass.Potamogeton pectinatus)、柽柳-碱蓬群落(Ass.Tamarix chinensis-Suaeda g lauca)、柽柳-齿果酸模群落(Ass.Tamarix chinensis-Rumex dentatus)、碱蓬群落(Ass.Suaeda glauca)、白茅群落(Ass.Im perata cy lind rica l var.m ajor)、等 30多个职务群落[1]。湿地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为候鸟的栖息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1.2.3 湿地资源 据2005年调查:保护区内有天然湿地53 544 hm2,人工湿地3 393 hm2。在天然湿地中,河流水面、沙洲及滩涂25 478 hm2,泛洪平原及阶地17 446 hm2,草本沼泽9 170 hm2,灌木沼泽330 hm2,沼泽林1 120 hm2。在人工湿地中,鱼塘3 033 hm2,莲池 360 hm2。特用地面积结构:道路97 hm2,居民区46 hm2,堤坝268 hm2[2]。
1.2.4 旅游资源 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黄河之滨,内有黄渭汇流的奇特地貌水文景观及黄河魂游览区。保护区内荷花放香,鱼塘片片,绿草如茵,水禽嬉戏,婀娜多姿。天然形成的芦苇荡、荻花荡,宛如绿色海洋,万亩荷塘镶嵌其中,呈现出一派北国江南的秀丽景色。
保护区周边的合阳洽川风景区2004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韩城市司马迁祠风景区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女泉、龙门峡谷、夏阳瀵、周代大型诸侯墓葬、民居瑰宝党家村、朝邑古城、潼关古城遗址等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多达百处,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场所。
1.3.1 周边群众利用湿地资源 保护区成立以来,在“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合理经营利用”方针的指导下,引导社区群众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一是在试验区发展苹果、梨、桃、杏、枣、花椒等林果业生产;二是在水源方便的区域发展池塘养鱼和种植莲菜;三是在试验区种植花生、黄花菜、西瓜等;四是开展“农家乐”旅游服务活动。
1.3.2 大集团承包开发湿地 保护区范围内国有土地占87%[2],保护区管理局除对这些土地具有统一管理权外,土地权属并不属于保护区管理处。因此有部分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被权属所有者承包给一些大集团开发利用,对原生湿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3.3 抽黄灌溉 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渭北重要的水源地。东雷抽黄一级站和4个二级站处在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灌区覆盖合阳、大荔、澄城3个县19个乡镇262个行政村,灌溉面积68 000 hm2[2]。
1.3.4 工业用水 保护区北段工矿企业用水均来自黄河
1.3.5 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正占用湿地
湿地和森林一样,也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其生态效益同样具有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特性[4],很难通过市场实现其价值,必须让社会所有生态效益受益者以适当方式对其补偿,才能够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达到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保护区的北段,有发电厂、炼焦厂、煤矿等工矿企业,直接从黄河取水和直接排水,不但消耗大量湿地水资源,影响了湿地水源补给,而且还造成局部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使黄河水质量变差。东雷抽黄灌区覆盖合阳、大荔、澄城3个县19个乡镇 262个行政村,灌溉面积68 000 hm2。用水量之大,直接关系到原生湿地的存亡。在保护区的大荔段、潼关港口及周边的洽川风景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有的搞黄河生态园观光旅游项目、有的搞度假村建设项目,还有大面积鱼池或莲菜池等,这些开发活动都离不开对湿地水资源的利用。目前已经出现因过度用水或不合理开发使局部湿地水资源枯竭的现象,还相继出现了湿地植被群落优势种群的微妙变化,因此水资源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湿地水资源,使湿地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
陕西黄河湿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生态类型,使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但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湿地被开发利用的速度加快,被垦殖湿地从原来的试验区已经扩展到了缓冲区,据调查,从2005年到现在,湿地利用面积增加了约1 500 hm2,湿地鸟类做巢的刺槐林被砍伐掉约100 hm2,大集团承包开发土地面积增加了130 hm2。在这样大规模开发情况下,大面积原生湿地消失,湿地水生生物资源量减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对于湿地水禽来说,一方面其栖息地面积大大缩小,食物来源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被垦殖湿地内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导致一些水禽中毒死亡;第三方面是工农业生产设施经常造成水禽受伤。以上原因直接造成湿地动植物资源的种群变小、数量减少。最明显的是每年来湿地越冬的水禽数量也越来越少,有的种类甚至在保护区内再也看不见其美丽的身影。
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涉及5个县(市)13个乡(镇)。保护区内总人口10 540人,全部为农业人口[1]。这部分人以湿地为其生存的基础,祖祖辈辈以农耕或养殖业为生。湿地被划为保护区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相关规定,以保护为主,只允许适度的开发利用,这意味着在保护区内长期以湿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的群众的生产活动将受到限制,它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现在保护区内有两个国有林场,国家正在实施的天然人工林保护工程,给予了一定的补偿,但国家并没有对湿地生态效益进行补偿,即没有对要求放弃利用湿地的老百姓进行补偿。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保护区周边群众失去土地,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会使他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为了生存,他们继续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保护事业的发展没有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所以,建立陕西黄河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是保证和提高周边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
生态补偿应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充分体现经济社会的公平原则。生态补偿应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和社会为辅,共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和功能的稳定。
3.1.1 争取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 建议由国家购买具有重要区位优势的原生湿地或对原生湿地进行补偿,建立起国家重要湿地保护的长效投入机制。
3.1.2 省政府加强湿地资源费征收工作 一是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省政府应制定统一的费收政策,对所有受益于湿地生态效益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生态补偿费,如保护区内及周边的生态旅游企业、水电企业、煤炭企业、排污企业等;二是对消耗湿地水资源工矿企业收取水资源费;三是参照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办法对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征收征占用湿地资源补偿费。
3.2.1 补偿对象 将失去土地的农民(土地权所有者)、没有了采伐权的林场职工(林权所有者)、湿地保护管理机构作为补偿的主要对象,其它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作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也可以作为补偿的对象。
3.2.2 补偿标准 对保护区内群众的补偿参照当地正常生产情况下的收入标准进行补偿。对管理机构的补偿以用于湿地防火、资源监测等的支出作为参考。对于其它方面的补偿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陕西黄河湿地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黄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减少碳排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建立国家湿地补偿长效投入机制,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的退化湿地可以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生态系统也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1] 王华清,吴振海.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D],2005.
[3] 王叶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环境保护出版社,2006.
[4] 马乃喜,惠泱河.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5] 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共存的家园-中国湿地保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