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梁苏琴
(铜川市宜君县阳湾林场,陕西宜君 727200)
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缘,核桃栽植历史悠久,属核桃最佳适生区,是陕西省重要的核桃适生及优生区之一,也是陕西省确定的15个基地县之一。宜君县政府根据本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自1998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1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的决定》,把核桃生产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已逐步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全县经过10年的努力,核桃栽植在宜君县已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了“基地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有机化、经营多元化”的核桃产业发展格局。但由于品种老化、果实品质不高,经济价值低,农民增收步伐较慢。但从长远来看,宜君县核桃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必须予以解决,才能做强核桃产业,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本文就宜君县核桃产业的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对宜君县核桃产业的发展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宜君县地处渭北核桃林带的中心位置,属核桃最佳适生区。宜君核桃自清朝就闻名于世。历史上既有栽植核桃习惯。宜君核桃因品质优良、栽植规模大于1957年曾受到国务院嘉奖,1958年作为陕北革命老区礼品曾敬献毛泽东主席。现有百年大树近万株。目前已发展到2.27万hm2,农民人均0.27 hm2,名列全省核桃园人均占有量前列;2008年产核桃4 000 t,农民人均收入6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1.4%。核桃已经成为农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农民发展核桃的积极性高涨。
宜君地质构造处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属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全县地貌以县南部的庙山梁、西部的财神梁、中部的宜君梁为主体,向东北、东南方向延伸,形成山、梁、峁、原、川等多种地貌类型。境内沟壑纵横,呈现出东北低、西南高,半阴半阳的地形特征。海拔高度一般在1 000~1 500 m之间,平均海拔1 350 m,相对高差100~200 m。宜君县处于西北内陆腹地,气候类型为大陆性温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冬暖夏凉、冬春干燥、夏秋多雨、四季分明。地区经向差异大,从东向西热量递减,降水递增。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 412.4 h,年平均气温8.9℃,年平均无霜期200 d,年平均降水量709.3 mm。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核桃生长,为发展核桃产业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到2009年底,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0.19万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6%,有林地面积5万hm2,活立木蓄积182万 m3,森林覆盖率达到46.8%。虽然目前已建成优质核桃基地2.304万hm2,其中挂果面积0.67万 hm2,年产核桃7 000 t。但5.19万hm2宜林地仍有30%的面积可以用来建设核桃基地,因此核桃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宜君县与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县核桃研究所,进行实生栽培和核桃母树选优工作。1998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1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建设的决定》和2004年出台了《做大作强核桃产业的决定》,从林业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成立了核桃工作站。采用系列强势措施推进核桃建园,开展了核桃科技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核桃产业化雏形已显现。2007年核桃站发起成立了宜君县有机核桃产业协会,2008年相继注册了3个核桃专业合作社。这些组织机构在核桃丰产栽培技术、产业信息、销售信息、农民培训等方面提供了保障和技术支撑,为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又在《做大作强特色产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决定》中提出了核桃产业化的要求,成立了核桃产业办公室。“基地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有机化、经营多元化”的核桃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核桃示范园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核桃园地管理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迅速扩展核桃基地的同时,把核桃及工业和创名牌工作积极开展起来。经过近10年努力,宜君已涌现出了几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加工产品。宜君棋智核桃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棋智牌核桃乳在西安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君智牌核桃油胶囊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县林果科技经营管理站2004年组织7个乡镇836户的1万亩核桃园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是全国第五家、西北第一家核桃通过有机认证,开发的“益智源”牌有机核桃荣获杨凌农高会第十一届后稷特别奖,于2007年荣获奥运推荐果品干果类一等奖,2008年又荣获省旅博会最受欢迎产品奖,2008年又荣获省旅博会最受欢迎产品奖。宜君县核桃产品与品牌优势日益明显。
宜君县特殊产业现状决定发展核桃产业,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宜君县优选了6株核桃良种母树,获得延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承担了陕西省林业厅《核桃良种引进及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推广》项目,获1995年度科技进步陕西省政府二等奖。1998年县科技局承担的《核桃良种引进与推广》项目荣获2001年铜川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核桃工作站自主研发的《有机核桃生产技术》荣获2006年度科学技术省政府三等奖,提出的“换良种、巧施肥、精修剪、套秋粮、有机化”核桃园地管理五大关键技术,在2007年来的核桃科技示范乡镇创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宜君县核桃站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开发的核桃多肽酒、多肽粉已于2008年通过教育部的技术成果鉴定,现已申请国家专利。正是30年长期重视核桃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核桃产业,才取得目前较丰硕成果,为核桃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积累了良好技术储备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充足的土地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硕的技术储备,政府有效的政策保障和农民高涨的发展核桃积极性导致宜君核桃产业发展迅猛,有力带动了宜君县区域经济的发展。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宜君核桃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目前宜君已形成棋盘、云梦、哭泉、尧生、彭镇、城关镇6个乡镇为主,五里镇、西村、尧生、雷塬等4个乡镇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迷家河、阳湾林场、棋盘林场千亩核桃示范园,王尧科、湫沟、苏家塬、木梨庄、十五里铺8个行政村的核桃基地示范点初具规模,全县核桃栽植面积由1997年的0.18万hm2迅速增加到现在的2.304万hm2,挂果面积0.67万 hm2,总产量 7 000 t,产值 12 600万元,是陕西省核桃生产大县之一。核桃栽植大户566户,其中66.67 hm2以上的3户,6.67 hm2以上的44户,3.33 hm2以上的105户,1.33 hm2以上的414户。核桃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有244户,5万元以上的19户,10万元以上的4户。从事核桃干果营销的大户48户,产品销往全国多个大中城市,营销量最大的户年销量达300 t以上,纯收入4万元左右。全县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达1 080元左右,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 541元的30%,核桃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集约化经经营和高度市场化来看,及距做大作强核桃产业的要求,宜君核桃产业仍存在如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宜君县挂果的0.47万hm2核桃园中,实生大树约0.33万hm2,占全县面积的70.21%;即70%核桃树不是优良品种,这说明我们良种覆盖率偏低。而这0.33万hm2的产量又占全县总产量的99%,因而导致了宜君县核桃总体质量偏低。全县平均株产 3.7 kg,单产 825 kg/hm2,尚有近30%挂果树困于荒山荒坡之中,株产不足1 kg,且病虫果率较高。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相当多果农,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果农,管理上仍然是传统的广种薄收、靠天收益思想观念严重,虽有80%的农户对核桃进行套种,施肥的不足10%;二是低温与晚霜的冻害时常发生,近几年尤甚,致使核桃产量不稳;三是小农意识较重,缺乏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理念,贪小利,提早近1月采青果,以及胶皮晾晒不及时,严重了影响了核桃商品价值;四是良种覆盖率低,大多数核桃树系实生繁殖,核桃果实个体差异大,单株产量差异大,品质欠佳[1-2]。
核桃栽培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才能生产出优质商品核桃,在宜君县核桃产业发展管理中,重栽植,轻管理的现象明显,特别在幼园管理中表现突出。据调查,同样是1998~2000年栽植的核桃园,采用林粮间作的保存率达92.6%,树势旺盛,平均树高达4.5 m,已挂果;不采用任何措施而荒芜的核桃园保存率不足50%,树木长势弱,参差不齐,个别树体仅有50 cm左右,变成“小老树”。2004年以来的检查表明:核桃园的平均保存率为70%,合格率51.2%,甚至有个别地块建园失败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县政府把核桃建园作为乡镇年度经济工作的硬性指标,多数乡镇为完成任务,只重视建园的规模和数量,忽视建园质量和后期管理,管理不够规范。同时,全县还有20%的村已无宜林地建园,但为了完成任务,将核桃栽在灌木林地、瘠薄山梁荒坡、上风口等不宜核桃生长的地方,园地见苗难见效,以致劳民伤财。二是部分群众认为栽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不愿花费物资和精力,顺其自然,靠天收益。三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制约。虽然栽植核桃纳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退耕还林地规定不准套种。而核桃幼园最怕荒芜,荒芜园地病多虫多,鼠害也严重,核桃树保存率低,而且树势衰弱,成园困难,易形成“小老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桃幼园管理,导致难以尽快见效。
虽然宜君县在核桃研究中取得较大进展,但技术普及率却不尽人意。据调查,全县核桃产业科技普及率达65.3%,技术应用率仅有10%,掌握技术的果农仅占1.5%。其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推广机构不健全,技术干部缺乏。县政府于1998年成立了核桃产业局挂靠在县林业局,于2004年成立了核桃工作站,挂靠在县林业开发中心。2009年又成立了核桃产业办公室。而乡镇没有相应的配套机构与人员,仅靠核桃办7人难以承担2.304万hm2核桃园的技术服务。二是乡镇政府和核桃产业局结合不够紧密。乡镇工作庞杂、头绪多,大部分干部又不懂技术,难免对核桃科技示范乡镇创建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同时乡镇常常存在落实到山头、地块,但乡镇干部由于不懂技术,在丰产栽培、科学管理上难以胜任。三是农民由于知识结构和产业信息限制,接受核桃科学管理知识层次不齐。近年来,头脑灵活的农民外出务工或做生意,留守人员大多数是老弱病残或文化素质低下,加上受“倒春寒”影响,以及“求稳怕乱”、“小富即安”、“直观务实”等心理制约,他们往往听了激动,看了感动,回到家就是不懂,真正应用于生产实际的更少。以培育核桃嫁接苗为例,全县掌握嫁接技术的约有100人,由于嫁接时间与玉米春播冲突,加之信心不足,从事嫁接服务的不足50人,嫁接费大部分被外地技术员挣去,造成了核桃改良速度缓慢。四是投入不足。新品种建园,从栽植到收益,按标准化管理需3~5年,667 m2需投入500~1 000元,大多数农民家底薄,难以承受,直接影响了新技术的应用。也有部分群众对核桃产业认识不足,不愿投资进行规范管理。
近年来,核桃由于营养价值高,干果销售属“买方市场”不愁销,果农在家等客上门。当地营销大户见机出资屯货。宜君县虽然有1个县级核桃协会、3个专业合作社和4个企业,受资金、销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加之群众分户分散经营,缺乏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或组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同时,全县没有统一的著名度很高的品牌。虽有四个商标,但分属四个企业。各自为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核桃产业整体水平低,呈现出良种化低、集约化程度低的特点。产业发展处在初级阶段。
4.1.1 调整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宜君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域布局规模化、连片化、生产集约化、园艺化,产品有机化、系列化、高档化、经营多元化”的目标,适度增加规模,重点突出科学管理,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化转型步伐(即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力提高核桃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完备的核桃产业体系,努力把宜君县核桃产业推向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4.1.2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借鉴黄龙县成立了核桃产业局,下设有干果服务站、干果公司及渭北核桃研究中心,重点乡镇也有干果分站,加大投入强度推动核桃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宜君县虽然成立了核桃产业办公室和核桃工作站,只有7人,难于承担产业开发、市场开拓,产业升级、品牌打造、产业链条延伸以及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的指导与培训、科研开发、生产瓶颈问题的解决等业务。建议加强核桃产业技术力量,增加科技投入,重点抓好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同时,扶持县级核桃专业协会,健全县、乡、村级协会与专业合作社组织,尽快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促进核桃产业信息、技术的交流。。
4.1.3 加大改良步伐,重点支持关键环节 全县现有核桃实生园 1.67万 hm2,如果按近几年333.33 hm2的改良速度,需50年才能全部改良。受乡镇技术服务队、改良费用及接穗库容量等因素制约,难以在近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现有接穗储藏库一座,最大库存量仅能满足333.33 hm2的改良,尚有50%的接穗无库储藏。因此,按照“一元一品(即一个主栽品种)”的要求,加大改良步伐,对改良园连续支持3年。建议将核桃产业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技术培训、乡镇技术队的建设骨干示范园的规范管理(包括嫁接、修剪、施肥)、晚霜预防技术研究及重点企业的产品研发等。
4.1.4 建立完善核桃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充分利用林业、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及新农村建设政策项目的支持,将项目资金捆绑集中用于改良和示范园的管理。按照“谁建园、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稳定核桃园产权,经营权50~70年不变,发放林权证,允许继承和转让。将技术培训、示范园规范管理、技术服务队建设及协会与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乡镇经济工作目标考核,采用2004年以来评比和减员的强势措施,加大分值比重。重奖生产大户、示范户、营销大户、科技推广人员和在科研、产品开发、良种繁育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促进宜君县核桃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毛向红,孙震.优种核桃建园及幼树管理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2(6):18-20.
[2] 马平平,杨世勇,马元元.早实核桃幼树的栽培管理[J].西北园艺,2004(8):35-37.
[3] 仁军战,聂晨曦,常东东.核桃幼树夏季管理技术[J].烟台果树,2008(2):21-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